APP下载

从十三届全国美展看内蒙古绘画的民族认同感

2021-05-14谢蕊中央民族大学2018级服装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牧民

文/图:谢蕊 中央民族大学2018级服装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

民族认同感作为民族群体及个人的普遍意识,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自我识别性,他们根据民族认同感深化对本民族的情感依附和认知归属。在不同民族的交流交往间,民族认同感成为区别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并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繁荣发展。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广阔无垠的草原风光给予古今内蒙古创作者丰富的艺术创作源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蒙古画家都以各具特色的绘画语言表达出了其对这片土地的热忱与眷恋。因此,内蒙古地区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出其深刻的民族认同感。

一、主题与叙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是中国绘画中意识形态初步建立的时期,此时的绘画作品多以反映人民喜闻乐见的绘画为主。在此时的内蒙古绘画中,反映民族团结与解放斗争成为了绘画的主要内容。在此时期的四届全国美展中,内蒙古地区绘画作品具有较多的主题性绘画元素,虽然其作品中并未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但却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下绘画的叙事与再现作用。

在第一届全国美展中,内蒙古地区有尹瘦石的年画《打狼保畜》和《人畜两旺》入选。在内蒙古地区的工作生活经历,给予了尹瘦石丰富的创作源泉。他的《打狼保畜》和《人畜两旺》两幅作品都是以牧民为主体,同时运用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牧区生活进行描绘。《打狼保畜》描绘的是牧民骑马打狼的场景,画面中人物与马的描绘各具特色,形象生动;《人畜两旺》描绘了一家和乐的牧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画面中的老人们与孙子们待在蒙古包旁,身后是一群牛羊,显示出了这个牧民家庭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在第四届全国美展中,内蒙古地区入选的具有主题性绘画元素的作品有官布的油画《读毛主席书》《草原小姐妹》,官其格的连环画《龙梅和玉荣》,妥木斯的油画《包钢蒙古族炼钢工人》等。官布的《读毛主席的书》运用了写实主义的绘画方法,以油画为媒介对牧民们读毛主席的书这一场景进行描绘。画面中由老人、青年和小孩等不同年龄段的牧民组成,画面人物虽形态不一但都表现出读毛主席书时的愉悦之情;《草原小姐妹》描绘的是一对草原姐妹在暴风雪中放羊的场景,官布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物与羊群,并用写意式的大笔触描绘出天气情况的恶劣,表现出这对姐妹不畏艰难的性格特征。妥木斯的《包钢蒙古族炼钢工人》描绘了一位普通的炼钢工人的形象。妥木斯运用了印象主义中色块的表现方式对人物进行塑造,在色彩上以暖色调展现出画面中人物所处的炼钢厂环境。

读毛主席的书 官布 油画 80cm x 130cm 1964年

二、地域与风情

1.自然环境

在内蒙古地区的自然环境中,草原山脉是内蒙古人民生活中的日常风景,而蒙古马则是内蒙古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工具。因此,对草原山脉及对蒙古马的描绘成为内蒙古地区地域性绘画的重要表现题材之一。

草原小姐妹 官布 油画 尺寸不详 1964年

雏鹰待发 徐继先 中国画 186cm x 177cm 2009年

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夫子的油画《春·夏·秋·冬》以较为抽象的表现形式描绘了草原的春夏秋冬之景;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王治平的油画《辉腾锡勒风景》以坚实的大笔触描绘了锡林郭勒草原的风景;苏雅拉其其格的水彩画《三月》描绘了在三月时草原雪景未退的景象,展现出苍茫的草原之景;赛南的水彩画《牧归》描绘了夕阳下牧民们牧归的景象,在画面的中心有一群牧归的队伍,他们穿梭在连绵不断的山脉和草原间,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李鑫的油画《苍山如镜·之七》以简练稳重的笔法描绘了内蒙古地区苍茫的山脉和草原之景;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包宝玉的水彩画《呼和淖尔》以蓝、绿色为主色调,运用朴拙的笔法描绘了呼和淖尔草原、山脉与河流之景。

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孙志钧的中国画《月夜》使用了具有主观化倾向的蓝色作为主色调,描绘了蒙古马在月色下的草原风貌;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周荣生的中国画《草原之梦》以黑、红为主色调,描绘了两个牧民骑马的场景。在画面的上方,数匹马的形态构成了连绵不断的山脉,周荣生以现实的牧马情结加之主观化的创作方式展示了其“梦”的特征;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徐继先的中国画《雏鹰待发》以意大利未来主义极具运动感的表现方式及大场面的构图描绘了众多牧民在草原上骑马飞奔的景象,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周宇的油画《牧马》描绘了牧民在草原上牧马的景象。画面中后方的马群与前方的黑马黑衣牧民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周宇使用了颇具动感的表现形式对“牧马”这一形态生动展现;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李宇亮的水彩画《巴林草原·暖阳》描绘了在草长莺飞的春日暖阳时节,五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牧民在草原上骑马前行的场景。

2.民族生活

远方 颉元芳 水彩画 132cm x 165cm 2019年

对内蒙古地区人民生活的描绘是地域性绘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金高的油画《鄂伦春妇女》以温情的笔法描绘了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蒙古族母女形象;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刘永刚的油画《比萨拉的白月》描绘了牧民们在草原中的情景,画面以平涂化的表现手法、主观化的色调处理对这一日常景象进行展现;张立平的油画《剪羊毛》描绘了牧民剪羊毛的场景,画面以紫色为主色调,使用大笔触的绘画方式描绘了牧民和羊的形象;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张立平的油画《九月之暮》同样以牧民和羊群为主体,描绘了在金秋时节的牧区生活,画面中的黄色调展示出秋季丰收时的特征,同时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气氛;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茹少军的中国画《大漠风雪》生动地描绘了在风雪中两个牧民的衣服及身后如同稻草跺的驼群毛在风中飘摇的场景;李喜成的油画《乌珠穆沁的七月》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运用稳定的构图描绘了在七月黄昏小羊初长时,被牧民买卖的日常景象;孟显波的水彩画《接春羔》以恬淡的色调描绘了牧民迎接新生羊羔的画面;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长海水彩画《绿色记忆·之一》描绘了在悠闲的午后两个牧民骑马漫步在草原的景象;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梁瑞的水粉画《乌兰牧骑来了》以明亮的色彩及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四个在牧区观看乌兰牧骑表演的牧民,在画面中,位于后方的两位蒙古族男性正在交谈,位于画面中部的是一个身着绿色蒙古袍的女孩,此时的她正拿着手机拍照,而在女孩右侧的是一个身穿红色蒙古袍的男性,此时的他在观看女孩的拍摄作品;获得唯一水彩类金奖的作品是颉元芳的水彩画《远方》,画面中描绘了身穿蓝色与红色传统蒙古族服饰的一男一女,他们正站在草原上瞭望着远方。在画面的背景中,描绘了广袤的草原及蜿蜒的河流,作者将其对草原的情感融入创作中,运用凝练厚重的笔法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淳朴内敛的民族性格。

3.民俗文化

吉祥蒙古系列·搏克 李学峰 油画 180cm x 180cm 2009年

蒙古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性。民俗文化作为民族特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展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途径。因此,展现其民俗文化的绘画题材成为了表达其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周荣生的中国画《祭敖包》以红、黑色调为主,运用抽象的笔触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在祭敖包这一仪式中的运动感;朝克巴图的油画《恰木》描绘了两个身穿仪式服饰的人进行恰木活动的情景,画面以纯度较高的黄、红、蓝和绿色调加之大笔触的描绘,使得画面具有抽象性和装饰意味;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李波的油画《搏克》描绘了两个搏克手进行搏克的场景,画面以具有抽象意味的笔触及平涂化的处理展示出了蒙古族人民古朴质拙的性格特点;林旺的国画《迎婿》描绘了蒙古族的婚嫁场面,画面中的蒙古族男女身着盛装,头戴红帕的新娘娇羞地等待着她的新郎;哈斯乌拉的油画《骑士系列·猎手》描绘了一个蒙古族牧民骑马射箭的场景,画面以平涂的色彩和夸张的人物与马的变形式处理增加了其趣味性;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要红宇的中国画作品《草原上的额木格太》描绘了一群女搏克手身穿盛装准备搏克的场景,画面中人物的衣带被风吹得飘动,显示了英勇无畏和温情柔和的蒙古族女性形象;鲍凤林的中国画《蒙古长调》展示了蒙古族人民演唱蒙古长调的情景,画面中不同姿态的蒙古族人放声高唱,显示出愉快欢乐的气氛;砂金的油画《搏克》以平涂大笔触的表现方式,运用近似黑色的色调对两位搏克手进行描绘,使得画面极具抽象意味;文胜的油画《草原盛会·那达慕之三》以宏大的构图和众多的人物塑造出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盛况;李学峰的油画《吉祥蒙古系列·搏克》以平涂的大色块笔触表现出具有抽象意味的搏克运动景象。

三、个体与时代

1.时代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地区人民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而逐渐脱离原有的牧区环境。时代发展的痕迹影响着草原文化,一些草原文明逐渐消失并成为内蒙古人民的回忆。在内蒙古绘画中,这一转变得到了充分展现。内蒙古画家以更具个人化和内省式的创作方式,描绘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民族认同感的绘画。

夏至 苏茹娅 中国画 225cm ×192cm 2014 年

草原上的额木格太 要红宇 中国画 220cm x 200cm 2009年

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谢建德的油画《红房子》描绘了牧民在草原生活的形象。画面区别于写实主义的描绘方法,作者将人物塑造成具有坚实感的雕塑般形象,在色彩上使用红、黄、蓝三原色作为画面主色调。在画面的后方,红色的砖瓦房取代了蒙古包成为牧民的新住所。画面展示出社会发展所带给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变化,同时体现出作者对这一变化所进行的思考和内省;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韩文中的油画《别离草原2002.8.25》描绘了牧民一家离别的场景,作者使用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别离场景,画面中的人物有的身着汉装,有的身着蒙古袍,同时画面中前方的红色汽车与后方的双轮手推车都反映了现代社会与草原文化的冲突,展示出现代社会发展对内蒙古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张瑞龙的油画《公民》以坚实的笔法描绘了两个内蒙古地区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他们身着蓝色和绿色工装,站在大卡车前方,体现出时代背景下内蒙古地区普通劳动人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李旺平的油画《美丽草原》以质拙的笔法描绘了牧民们在草原上生活的日常场景,画面中身穿蒙古袍的牧民三五成群地闲聊,其中有一人正在拿着手机打电话,在人物的后方,有骑着汽车和摩托车的牧民在草原上疾行,画面展示出现代社会中草原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董从民的油画《拾荒者》以现实主义的绘画方法,描绘了内蒙古地区两个拾荒者的形象,画面中的人物身穿汉装,从穿着已经无法区分是否为蒙古族人民,体现出时代发展对内蒙古地区生活及服饰观念的影响;张鹏的版画《夏日》描绘了一个在窗边玩手机且身着汉装的女性形象,体现出时代发展对内蒙古地区人民生活及娱乐方式的改变;张曙光的油画《静静的胡热图》描绘了草原一景:在苍茫的草原上停着一辆拖拉机,一辆三轮车以及一辆双轮手推车,这些生产工具取代了传统的牛马等工具,展示出时代发展对草原耕作方式的影响与改变;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李喜成的油画《蜘蛛人系列之一》描绘了两个高空劳作的砌墙工人形象,画面中的楼房取代了蒙古包成为内蒙古地区人民的新住所,体现出社会发展对内蒙古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张项军的油画《红格尔的牧马少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一群牧民在草原上的形象,画面中的牧民身穿汉装,其中一人正在手持相机拍照,体现出新时代的牧民形象;苏茹娅的中国画《夏至》描绘了四个身穿蒙古袍的女孩形象,画面中身着蒙古袍的女孩们青春靓丽,有的头戴墨镜,有的背着具有现代感的包饰,体现出极强的时代性与冲突感;刘闻涛的中国画《蓝山》描绘了商场一景,画面中有身穿时髦汉装的青年女性,也有身穿蒙古袍的老人,展示出社会发展背景中内蒙古文化的冲突与改变。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罗中伟的版画《煦阳》描绘了一个身着黑色蒙古袍并带黑色墨镜的中年男人牵着一个身着蓝色蒙古袍的男孩,他们站在画面的中央看向前方,在人物的脚下是广袤的草原,草原上有一匹马,蒙古包还有一辆汽车,体现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蒙古族人民交通工具的冲突与转变。

归途 董从民 油画 170cm x 150cm 1997年

2.精神性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画家们开始对从前以及当下的社会现状进行思考和探讨。从“伤痕美术”到“85思潮”,中国绘画经历着从思想觉醒到多元化趋势发展的转变。在全国美展中的内蒙古绘画也体现出了内蒙古地区的画家对现代社会化进程下草原文明的思考和对自身精神性的探索。

蓝山 刘闻涛 中国画 210cm x 190cm 2013年

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董从民的油画《归途》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身穿蒙古袍的牧民在草原上骑马回家的场景,画面中虽有身穿蒙古袍的牧民处在苍茫的草原环境中,但却区别于传统绘画中对牧民的描绘,此时的牧民形象怅然所失,面呈迷茫之状,似乎在表达“归途在何方?”之意;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张建国的油画《呼唤》描绘了一个身穿汉装的小孩站立在树前的场景,他旁边有一条正在休息的狗,在他的身后是广袤的山峰,画面中的小男孩神情凝重地遥望着远方,体现出作者以画面人物表达其自身的精神性思考;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奥迪的水彩画《静物》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旧陶罐、残破的旧书、干瘪的石榴等静物,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构图展示了作者以静物表达其对生命的内省与反思;郭嘉磊的版画《爱情A》以黑白的强烈对比色调描绘了鸟笼、千纸鹤、桌子等静物,他以鸟笼和千纸鹤象征爱情中的束缚与自由,表达了其对爱情这一情感的探索与理解;德力格仁贵的版画《文明的印记》展现了内蒙古人民骑马所用的马鞍、马镫等物件,他以细腻的笔法将牧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进行描绘,表达了其对城市化进程发展中草原文明日渐消逝的感叹与追忆;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胡日查的版画《听见草原·聚焦》描绘了一人、一马、一狗在草原中的景象,画面中的马占据中心位置,马回头望向地面,在马前方的小狗则望向前方,在画面的右侧是采用半蹲姿势正在用相机拍照的作者,他与镜头一起延伸看向画面之外,作者以记录者及描绘者的身份,表达了其对新时代草原风貌的理解;吕红梅的版画《寻梦家园》描绘了在草原上生活的一家人的形象,作者以夸张朴拙的表现方式表达了其对家园的理解和追求。

四、总结

综观至今已举办的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内蒙古地区入选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内蒙古地区绘画的特征由最初的主题性转变为丰富多元的地域性、精神性与时代性等,同时在创作形式上由最初的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扩展到更为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方式。虽然不同时期的内蒙古绘画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创作者的社会背景及个人情感,但总体而言,不同时期及不同表现形式的内蒙古绘画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展示了其绘画中的民族认同感,表明了民族认同感意识已深深植根于内蒙古地区人民的意识中,并体现在其实践的各个方面。

听见草原·聚焦 胡日查 凸版 80cm x 80cm 2019年

文明的印记 德力格仁贵 铜版画 60cm x 78cm 2009年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牧民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商人买马
浅谈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面临的契机
内蒙古地区汉语方言里的蒙语借词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