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谈钓鱼岛:“中国要对内‘补课’,对外发声”

2021-05-13毛淑杰南方周末实习生叶芝

南方周末 2021-05-13
关键词:列岛日方钓鱼岛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叶芝

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台湾基隆东北约190千米处,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等岛屿。当前,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已经实现常态化。   人民视觉 ❘图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无论是中国海警船巡航的常态化,还是此次的调查报告,都显示出中国在钓鱼岛主权宣誓上取得了进展。

对内要强化对国民有关钓鱼岛主权归属的知识普及,要让民众对于钓鱼岛列岛是中国领土有明确的认知。对外强化宣传力度和多样化宣传方法,加强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管辖的存在感和国际影响力。

中方于4月发布的地形地貌调查是非常好的反制措施,同时应该成为一个开端。

春夏之交,钓鱼岛话题热度再起。

2021年4月26日,中国自然资源部官网发布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形地貌调查报告》。报告基于历史长期调查成果,采用最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等调查方式,获取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高分辨率海岛地形图数据。

就在一个多月前,日本环境省也发布了《利用卫星图像的鸟类栖息地调查方法研究工作(中期报告)》。该报告通过对比伊豆诸岛的鸟岛和钓鱼岛列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南小岛、北小岛的卫星图像以及当地照片,监测计算岛上的信天翁的生长状况,以及其他鸟类的栖息状况。

中日双方围绕钓鱼岛主权认知问题争端已久,这次“隔空交锋”再次引发各方关注。近日,南方周末记者特邀五位知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专家,分析钓鱼岛列岛的法理与历史问题。

占理且不输势

南方周末:如何解读近期中日对钓鱼岛列岛的两份调查报告?向外界传递了什么信号?

周永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的政策从来都是后发制人。往往是日本先行动,中国随后反制。两份报告均使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勘测,一个在3月,一个在4月,中国后发反制的意味也很明显。中方报告一方面说明,中国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情况严密关注,详细掌握。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态度,是中方对钓鱼岛列岛管辖权的体现。

房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讲师):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对钓鱼岛进行常态化宣传。而且多次无视中方反对,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单方面调查行动。在中日领导人达成搁置争议共识后,日方相对收敛,但小动作依然不断。此次日方目的很明确:所谓生态报告,并非纯粹的科学或自然调查,他们更希望借此向国际社会宣传,强化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存在感。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2020年10月,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在钓鱼岛专题网站正式开通上线,展示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法律和历史依据。2021年4月26日中国自然资源部又发布钓鱼岛列岛地形地理调查报告,体现了我国坚决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认知存在争议。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时,两国领导人曾就“搁置争议”达成共识,但日方并未遵守这方面的政治默契,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体现日方的所谓“实际管辖”,甚至发展到根本否认两国曾达成“搁置争议”共识,于2012年宣布政府“购岛”,实现所谓“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为维护钓鱼岛领土领海主权,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和有效的反制措施。其中包括从2012年起实现钓鱼岛列岛领海执法巡航的常态化,以及2021年2月通过实施海警法加强了执法巡航的法治化。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和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调查报告表明,中国在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宣介也将步入常态化。

梁云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一直存在对抗,本次行动也不例外。这次中方的报告不仅仅从实力和感情方面,更多地从法律和技术方面强化对钓鱼岛的了解和占有,有利于向外界表明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郁志荣(中国太平洋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的报告可以视为对日本3月底发的生态报告的反制。日本应该认识到,如果挑战中国主权,那中国是要进行反制的。这几年巡航如此,这次的报告也是如此。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有过很多小伎俩,在宣传上尤其下功夫。例如日本曾发行印有钓鱼岛的邮票、迁户籍、祭拜、钓鱼等。这些小动作无非是想证明钓鱼岛受其管辖,但这些做法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日本在历史上、法理上都不占理,企图“先天不足后天补”只是痴心妄想。

“不能落入话语陷阱”

南方周末:围绕钓鱼岛的发现、利用、管辖等问题,当前中日双方有哪些核心争议?

刘江永:概括起来讲,中日关于钓鱼岛归属认知争议的核心问题至少有两个:一是依据历史事实,日本1895年1月利用甲午战争窃占钓鱼岛之前,这些岛屿究竟是中国固有领土,还是日方所说的“无主地”。我在《钓鱼岛列岛归属考:事实与法理》一书中,不仅出示了古代中国、琉球国、日本及英、法、德等多国文献、地图,证明钓鱼岛列岛早在明朝就被纳入中国版图,而且出示了1874年至1894年日本海军省出版的文献、地图、岛表等证明,日本官方在甲午战争前20年一直认定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台湾东北岛屿,而从无所谓“无主地”之说。

二是根据国际法,二战后有关钓鱼岛归属应该根据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作为台湾附属岛屿归还中国,还是根据1951年《美日旧金山和约》第三条划归美国单独占领的琉球群岛。日本天皇和政府1945年承诺接受并遵守《波茨坦公告》,1972年日本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再度承诺恪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然而,日方目前则不再遵守这一承诺,而强调以所谓《旧金山和约》为拥有钓鱼岛的法律依据。这是毫无道理的。

首先,中国海峡两岸都未参与《旧金山和约》的谈判、起草、签字。因此,当年周恩来曾再三代表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决不接受。其次,《旧金山和约》第三条提及日本认可美国管辖的范围为“北纬二十九度以南之南西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而根本不含钓鱼岛或所谓“尖阁诸岛”,更何况目前日本内阁官房组织的调查报告,也不得不承认琉球国疆域从不包括“尖阁诸岛”(钓鱼岛列岛)。

房迪:在历史上,日方所谓钓鱼岛列岛是“无主地”等说法中,强调在1884年由日方最先发现了钓鱼岛列岛。但事实上,早在1403年,中国明朝航海指南《顺风相送》中就明确记载了“钓鱼屿”及“赤坎屿”的名称及其山形水势。此外还有古海防图、古地图等证据说明,中国远早于日本发现、利用,并对钓鱼岛列岛实施了主权管辖。

在法理上,中日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依据存在根本性分歧。中方认可的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而日本认同的是《旧金山和约》、《日美归还冲绳协定》,后者条约内容明显有利于日本。但是,1951年《旧金山和约》自签订至今从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中国领土主权更不可能交予别国主宰,由第三方慷他人之慨。

部分日方学者指责中国倚重古籍证据,这恰恰反映了日方的心虚。他们正是在历史依据上落于下风,所以才努力将讨论焦点转移至有利日方的所谓“证据”一侧。我们要看到他们背后的目的,不能落入他人的话语陷阱。

周永生:国际法上,关于领土主权的定义要素有很多,比如最先发现、最先命名、有效管辖等。其中,有效管辖也包括巡逻管辖、移民管辖、占领管辖等。钓鱼岛作为古代中国至琉球航线上的重要避风港,很早就在中国文献中有所记载。

就实地管辖来说,也有史料显示,二战以后,中国也对钓鱼岛实施过一段时间的有效管辖。有中日媒体及档案资料显示,中国国民党残部于1955年曾在钓鱼岛驻扎。同年3月,当时岛上驻军对试图靠近钓鱼岛的琉球渔船“第三清德丸”进行自卫攻击。之后又发生多起沉船事件,且均由中国台湾当局处理。这也说明,当时中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有效地进行了实际控制和管辖。

▶下转第8版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叶芝

2021年4月26日,自然资源部在其官网上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形地貌调查报告》。自然资源部官网截图

◀上接第7版

“要向民众强化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南方周末:如何评价中国对钓鱼岛进行的常态化巡航?未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平衡状态可能被打破吗?

郁志荣:中国最早开启巡航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日本所谓“50年实际控制后可诉诸国际海洋法庭”的企图。2008年,中国海监船首次进入钓鱼岛12海里巡航。2012年,多艘中国海监船再赴钓鱼岛,对日本所谓钓鱼岛“国有化”进行反制。之后,中国公务船对钓鱼岛海域开启常态化巡航,直至今天。

关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20年6月1日,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公开表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已经过时了。在日方完全不认可的情况下,中方继续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如今,中国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具备了解决钓鱼岛归属的认知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打主动仗,在法理和历史事实上说明白、讲清楚,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周永生:这些年来,双方公务船巡逻相遇时,至多相互喊话,并没有采取贴近的危险动作,更没有出现火力攻击的激进行为。

近期中日发布的两份报告,均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做研究,这也是双方克制的一个表现所以我认为平衡现状应该会维持一段时间。

房迪:当初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时,日本正处于对华友好的大平正芳、田中角荣等领导人执政时代。当时以中日友好发展为前提,而日本也乐于见到中日关系正向发展。但如今的日本政坛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并不情愿与中国改善关系,反而是拉拢美国与中国搞对抗,遏制中国的发展。

对于日本政府而言,在地区发展中,他们谋求的利益也发生了变化。即便我方继续遵循这个“君子协议”,日方也未必会回应,因为当下日方并不认为中日在钓鱼岛海域的“共同开发”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在短时期内并不会打破“搁置”现状,但在当下的日本国内国际政局下,中日双方继续采取“共同开发”的希望渺茫。

刘江永:近10年来,围绕钓鱼岛问题的情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日本政府“购岛”早已打破了双方“搁置争议”的现状。中方当年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提出“搁置争议”,是得到日本默认的。当时日本的领导人如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也是对中国友好的,希望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现在的日本领导人在对华政策上并不友好,日本现政权根本否认曾与中方“搁置争议”。日本已经不是当年田中角荣、大平正芳或福田赳夫时代的日本。日本当前的政策,甚至与伊藤博文时代有诸多相似之处。你再跟他谈“搁置”,那就是拱手让人。

南方周末:对于更好捍卫中国对钓鱼岛列岛主权,有哪些建议?

刘江永:中方在坚持钓鱼岛海域执法巡航常态化的同时,还可从维护中日关系和平稳定和两国人民友好的大局出发,着眼长远,高度重视利用一切渠道、方式,有针对性地摆事实、讲道理,打破日本当局对民众单方的错误信息灌输和对中方观点的封杀。

尽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难以彻底解决钓鱼岛问题,但至少可在法理和历史方面能够做到“澄清争议”。例如,在中国中小学历史、地理、政治教科书中,应进一步完善有关钓鱼岛的内容;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可从内容到传播便利性等方面继续完善,可建立多个固定展馆;在中日之间建立专题交流讨论的相关论坛或平台,加强理性对话;还可通过漫画、动漫、视频、文学作品等,把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传递出去;针对日方的相关错误言行,与其一般性地简单表态,不如拿出历史与法理的具体证据,使钓鱼岛主权的伸张系统化、常态化。

周永生:钓鱼岛虽然领土面积不大,但领海面积和专属经济区广阔。同时,是控制中国大陆进入西太平洋的通道,战略价值十分重要,再加上地下可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海洋资源,所以经济价值、军事价值极大,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对钓鱼岛申明主权。

房迪:中国要对内“补课”,对外发声。即对内要强化对国民有关钓鱼岛主权归属的知识普及,要让民众对于钓鱼岛列岛是中国领土有明确的认知。对外强化宣传力度和多样化宣传方法,加强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管辖的存在感和国际影响力。

中方于4月发布的地形地貌调查,是非常好的反制措施,同时,也应该成为一个开端。钓鱼岛列岛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开展任何相关调查是合理合法的,是主权范围之内的。以前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是“静止的平衡”,即冷却,尽量不去触及该问题。但未来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动态的平衡”,即在主权上有所作为。进一步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宣传,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形成一个对等的动态平衡关系。

郁志荣:现在中国在钓鱼岛主权主张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日方来挑战一下,我们就反制一下,没有一个系统性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反观日本,他们在系统、全面、连续不断争夺钓鱼岛领土主权,展开实力战、法律战、舆论战、外交战、情报战、心理战等。我觉得中国也应该建立这样的一套机制或者系统,将决策、研究、协调、外交、舆论、海上执法形成“一条龙”。

一旦海上巡航执法时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视情况进行外交交涉、采取抗衡反制措施。对日岛争要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做出反应。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要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应对,务必讲究针对性、专业性、有效性。

猜你喜欢

列岛日方钓鱼岛
我国防部:日方这个“摄影师”不要也罢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舟山风物志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