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2021-05-13曾艳宁张发爱黄孝华刘婵娟

科技风 2021年13期
关键词:高分子思政化学

曾艳宁 张发爱 黄孝华 刘婵娟

摘 要: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是最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而理工科又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是由理工科具有自身特殊性所决定,它缺少人文知识点。《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专业理论性极强,基于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从充分挖掘课程里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高分子化学》的教学资源,巧妙设计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完善《高分子化学》教学体系,改变传统《高分子化学》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可靠且切实可行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

高分子化學课程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我国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以及纺织工程等专业所必修的课程。课程思政是指在高分子化学课堂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向学生传授高分子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把此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完全体现在课堂之上,使这门学科能够在其核心领域以及学科基础课程中发挥最重要的育人价值。

1 《高分子化学》课程介绍与育人方面优势

1.1 《高分子化学》课程介绍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也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与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学科。课程系统讲授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的分类、命名及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开环聚合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介绍共聚物的组成方程、基本聚合方法及聚合物的化学反应,使学生清晰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原理及基本性能。该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高分子的概念,明白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分子量的方法;了解聚合物机理与单体结构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聚合反应、制反应条件合成聚合物的基本理论。该课程为进一步学习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聚合物反应过程原理、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高分子化学》课程育人优势

此课程具备的思政资源十分丰富。高分子科学从创建之初到现在,从无到有,已经十分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也日新月异,高分子应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直接关系,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展到了高铁、大飞机以及宇航服等,对人类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分子科学汇集了许多中外科学家的智慧,在过去的短短一个世纪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发展史料。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工科高校以及工科学院都设有材料学专业,还有很多工科学院也开设了高分子材料科学以及工程专业。对于学生来说,高分子化学成为了必修课程。此外,对于开设有化工类以及化学类专业的高校来说,除了常见的四大化学之外,高分子化学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高分子课程目前已不仅仅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课程,还是纺织、化工以及材料等其他专业的入门课程。思政教育与该学科的融合,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2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 完善《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根据课程思政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15]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寻找合适的思政元素融入模块或融入点,对思政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系统化、规范化,建立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把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互相融合。[6,7]同时建立一种全新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或模式,实现价值引领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双丰收,提升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

2.2 改变传统《高分子化学》教学方法

相对于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思政是一种更加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当《高分子化学》与思政相结合,则赋予了价值引领和思想教育的功能,要在高分子专业知识传授中做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进行价值观培养传递等,必须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遵守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守学生成长的规律,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8]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等人文方面的思政点使用情感陶冶法和榜样教育法。第二,教学模式上,应该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等,引导学生增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概念,明确人类与自然一起进步发展的历史使命。第三,教学广度上,实现“课堂”到“课外”的转移,构建研究性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等。具体方法如下:

(1)问题导向法。可选择趣味性较强或者生活中较常见的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思维,陶冶情操,增加民族自豪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2)研究性教学。从气体或者液体小分子单体如何变成高强度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条件起到什么作用,聚合温度,溶剂如何影响聚合反应?学生可在专业实验室亲自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来领悟聚合反应的发生,开展研究性教学。

(3)情感陶冶法。可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增强民族自豪感。如讲述天然高分子一章,可穿插入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4)榜样教育法。借助于古今中外的榜样形象,以优秀品质和的模范行为进行德育教育。[9]

(5)实践教学法。主要结合专业实验室与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

2.3 改革《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机制

(1)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目的不清晰、针对性不强和方式不健全等问题,紧紧围绕课程思政的主要内涵,建立建全与之配套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同时加强校内督导,完善反馈机制,确保把到立德树人做到实处。

(2)课程思政考核分为专业知识模块和课程思政模块,探讨专业知识模块与课程思政模块的考核比例,如将专业知识模块压缩至90%,思政模块考核比例提高至10%,通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论文撰写的方式,考核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2.4 课间休息,也是进行育人的有利时机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收集对学生有启发的心灵鸡汤类的PPT文件、视频以及图片等,比如“蝴蝶的启示”“青蛙的故事”“新龟兔赛跑”等,在课间为学生播放,体现育人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或者是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帮助学生缓解焦虑不安的心情。

2.5 构建形式多样的沟通平台,全方位立体育人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教学,可以利用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学生讨论社会热点以及焦点话题,并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对应的话题讨论,加深与学生的交流力度。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增进师生友情,使彼此更加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网络育人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3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寻找高分子材料与科学专业核心课程《高分子化学》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改变常规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不降低传授专业知识能力的前提下在课堂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思维、规矩意识、道德法制观念、爱国主义情感和工程伦理等一些思政元素,有步骤地健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轩,宁金成.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0(8):9195.

[2]虞丽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J].上海教育,2017(3):67.

[3]武文菲.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效性探讨[J].高教刊,2019(6):155157.

[4]李波,屈原,徐静.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0(5):77.

[5]吴贵春.“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

[6]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7]张光.高校课程大纲的功能和要件:兼论我国大学课程大纲制度之现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046.

[8]孙泽,左菊,胡璇.教学设计:内涵、模块及其代表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0):8790.

[9]楊露.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9):98100.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 JGA180);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GY2019094);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曾艳宁(1986—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催化烯烃聚合/类玻璃高分子的合成;张发爱(1964— ),男,汉族,甘肃威武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介孔内的活性聚合;黄孝华(1976— ),男,汉族,湖南隆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刘婵娟(1982—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高分子思政化学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重要考点剖析
计算机模拟在大学高分子化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