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思路、成效与挑战
2021-05-13牛晓叶副教授博士郑秀杰教授博士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牛晓叶(副教授/博士) 郑秀杰(教授/博士)(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6)
一、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审计思维能力,并能够与时俱进、创造性地从事审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审计学课程通常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这时学生已先修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战略等前期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审计学课程难学,审计概念晦涩难懂、审计程序复杂、审计风险评估缺乏头绪等;教师普遍认为审计学课程难讲,一方面,审计课程的知识容量大,既要讲解审计目标、程序等理论知识,又要联系审计案例,另一方面,该课程对学生的理解与知识运用能力要求高,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审计程序,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审计程序,甚至创造性地设计审计程序。“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教学困境亟需改变。
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堂外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观看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教学微课资源,先行接触到即将学习的新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对所学的新内容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面对面交流、讨论或辩论,进而达到较难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1]。已有文献表明,不少课程都在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4],而且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5-6],但潘炳超(2014)也发现,翻转课堂在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效果上并不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6]。关于翻转教学的实施模式,冯菲和于青青(2019)认为,每个学科要结合自身教学的侧重点,设计练习导向、学术对话型、反馈驱动或知识扩展型等不同的翻转模式[7]。
现有文献对于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对于一线审计学课程教师而言,仍然较难将这些理论与审计课程内容相整合,进而形成适合审计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结合河北经贸大学审计学课程组翻转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审计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与效果,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二、审计学课程翻转教学的实践思路
传统的审计学课程中,教师多采取满堂灌形式讲解审计理论知识,由于学生课堂上初次接触某些概念,普遍不能深入理解,要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审计习题练习、审计案例剖析或问题讨论。也就是说,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主要在课堂之后,课堂时间仅仅用于认识、了解或记忆等低层次教学目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接触所学概念,课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课后完成知识扩展延伸,归纳来说,就是从“课前知识传递”“课中内化扩展”与“课后优化延伸”三个阶段来实践翻转课堂。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相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知识的“课堂主体”,而教师则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启迪者和学习伙伴。审计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审计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思路
(一)课前的知识传递活动
教师预准备:教师要根据审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制作清楚的学习指导单,然后录制高质量、短小精悍的微课。具体而言,可以选择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程序、某一审计案例等作为微课主题,或选择最近发生的审计热点事件,相关审计习题等作为微课主题。微课资源可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录制视频短片(5—10分钟为宜)、电子教案、自主练习题(5—8道题为宜,并配以答案)、拓展学习资料和课后学习自测与巩固单元等[8]。
学生自学活动: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主动观看审计微课资源,完成课前简单的自主练习,思考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利用社交媒体跟同学互动交流;在留言板留言,向教师反馈难点与困惑。
教师再准备:上课前及时观看学生在留言板的问题与反馈,了解学生微课资源自学情况,进而考虑如何调整并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与问题。
(二)课中的内化扩展活动
由于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基本掌握相关学习内容,课堂教学活动应当以内化扩展为核心展开。教师应当进行深入探究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活动,通过难点剖析、作业辅导、案例教学等形式创新教学情境,与学生协作探究,帮助学生完成展示交流与意义建构。
1.难点剖析教学。教师结合学生在留言板提出的问题,重点剖析其背后的道理或审计思想,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理解审计理论知识。虽同为讲授知识,但这是对学生思考后提出的问题的一种深层次剖析,是学生主动寻求的答案,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比如,在审计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对各个审计程序深入剖析,为什么审计中的顺查方法可以查“完整性”目标,而逆查方法就是查“发生”目标?为什么审计人员对应收账款必须函证,而对应付账款却不是必须函证?审计人员为什么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控制测试?为什么对于报表上的数字,会有如此多的审计程序?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教师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弄明白审计程序背后的真谛,这样学生才能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启迪学生智慧,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可以通过“獐子岛的扇贝去哪了”让学生了解审计中存货监盘的意义与不易;通过“立信-大智慧审计案例”了解风险导向审计的价值所在;通过“振龙特产舞弊案例”了解农业上市公司造假的常用手段与审计策略;通过“欣泰电气造假案例”了解公司IPO“带病”上市的典型“病症”与审计方法等。资本市场上的真实审计案例,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自身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并了解公司舞弊的动因与手段,提高审计能力。
3.作业辅导活动。结合学生课前的自主练习或课上的测试情况,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深度讲解。审计课程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之一,而学生在做审计题目时,错误率高,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关键的审计理论理解不透彻。教师可以适当抽出3—5个课时,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跨章节的审计综合题的练习,以提高学生对审计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与理解能力。
4.学生展示分享。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留言板中学生讨论的难点问题,或就某个审计案例,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协作,在头脑风暴或小组讨论中寻求答案。然后由小组某成员在课堂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适时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一方面要调动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要组织好课堂,并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另外,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讨论、演示分享与点评的时间安排,让课堂张弛有度。
(三)课下的优化延伸活动
教师课下要进行教学反思,评价翻转课堂的效果,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以后的教学设计。学生课后要进行学习自测与巩固练习,并通过审计署网站、证监会网站、中国MOOC网、审计相关公众号,以及观看纪录片和视频等,了解审计热点事件,拓宽审计思维的宽度与广度。
三、审计学课程翻转教学成效评价
为了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效,审计课程组对两个班级进行了教学方法对比,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对该班级我们选取了审计学中部分内容实践了翻转课堂教学,包括审计风险评估程序、审计风险应对、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负债的完整性审计、存货监盘程序、审计报告内容等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微课资源等提前学习相关内容;另一个班级则为对照班级,该班级并未实践翻转教学,学生直到课堂上才初次接触学习内容。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个别访谈和课后测试等三种方法对课堂翻转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后发现:
(一)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学生的审计课程成绩明显提升
基于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方式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前者主要包括听讲、阅读、视听和演示,后者主要包括讨论、实践和教给他人[8],主动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被动学习。在审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聆听者,还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会积极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和辩论等。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吸收并消化了审计理论知识,加强了对审计程序的运用能力。课后测试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审计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尤其是在涉及审计思辨能力与审计程序设计的测试题目中。
(二)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审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基于布鲁诺教学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从底部到顶部依次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后时间用于知识传授,帮助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记忆和理解),课堂时间用于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或小组讨论,实现较高层次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把握审计概念,并基于多个视角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或者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能力。在访谈实验组学生时,他们普遍表示对审计课程有了学习兴趣,觉得该门课程很有意思,认为复杂的审计程序看似杂乱无章,实则都是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是有章可循的;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对审计程序的设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每一个审计程序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也有学生认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从繁杂乱象中剥茧抽丝,找到证据链条,形成审计判断。
(三)在收获审计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明显
翻转课堂倡导的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吸收、课后拓展延伸活动模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讨学术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得到了明显提升。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实验组学生普遍认为,他们看过微课以后,能够较为独立地完成课前测试任务;课堂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增强,也学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开放性问题。
四、审计学翻转课堂教学带来的挑战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仅要翻转学生在课前、课上与课后的知识输入与输出,还要翻转传统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一言不发”与课堂外的“苦思冥想、寻找解答”学习形式,翻转教师“主动灌输”与学生“被动接受”的角色。在审计学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使翻转课堂效果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相关条件的共同配合与保障。
(一)对审计课程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除了传统课堂讲授能力,要实施审计翻转课堂,教师还需要具备下列能力:(1)信息技术能力,学会录制微课,编辑课程;(2)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及时关注学生课前反馈的信息,针对不同学情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3)课堂把控能力,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对教学活动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活动可控,并适时地进行启迪引导与课堂点评;(4)深厚的审计理论与实践功底,不仅要熟悉课本知识,还要熟悉其理论渊源、发展前沿和实践运用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并催化学生将知识变为能力。
(二)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1)具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前要以碎片化时间反复自学微课资源。(2)具备沟通能力,学生要在留言板中将学习中的疑问或困惑提出来,方便教师了解其掌握情况;(3)具备课堂参与能力,学生勇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知识,主动参与案例讨论。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衔接问题。课前任务设计、微课视频、课前作业、课上讨论问题、课下延伸资料以及巩固练习之间要有机衔接,围绕某个审计主题进行设计,否则将会降低学生课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起不到翻转课堂的效果。
2.难度问题。课前内容与微课视频的设计要难易适度,考虑到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不能过易或过难,以免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平台问题。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或APP能够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视频资源,或跟同学、教师就知识点进行互动沟通。
4.上课容量问题。实现翻转课堂需要每个学生投入参与课堂,所以课堂容量不能太大,30人左右为宜[3],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总之,审计翻转课堂是对传统审计课堂的变革,它将学生审计知识内化与升华的过程放在课堂上,让课堂变为教师与学生思想深度碰撞的“操练场”,变为学生知识拓展与思想创新的“实验室”,变为培养塑造应用型创新审计人才的“孵化器”。这不仅是教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