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出版“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的编辑策略

2021-05-13马文军刘青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家学者学报长安

马文军,杨 阳,刘青青

(长安大学 学术期刊管理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4)

0 引 言

2020年初,学校发布了长安大学七十周年校庆公告,要求各部门围绕校庆策划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学术期刊管理中心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并要求所有学报尝试开展与长安大学七十周年校庆相关的选题策划。《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辑部结合近年来出版主题专辑、专业会议专辑、突发事件专辑[1]等积累的宝贵经验,开始着手打造“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并成功出版。本文总结了《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出版“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的全过程,以飨读者!

1 学报简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综合性学术刊物,系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她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8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变更为《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变更为现名[2]。主要栏目有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水资源与环境、应用地球物理、工程地质、地球信息科学等。编辑部目前有责任编辑5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后,来稿量明显增长;因为版面有限以及录用标准提高,发表率明显走低;近四年影响因子稳定在0.882~1.072,处于主流地学中文科技期刊中上游位次[3-6];近四年被引频次为681~785次,处于主流地学中文科技期刊中游位次[3-6](表1)。编辑部计划继续适当提高录用标准,保证有限的版面留给最优秀的稿件,同时加快“三审三校”处理速度,确保《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出版速度最快的地学中文科技期刊之一。

表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2020年关键指标Tab.1 Key Indexes of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 from 2016 to 2020

2 组稿策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组稿策划主要包括拟定征稿通知、确定组稿对象、邀请专家学者赐稿及定期询问稿件准备情况等。

拟定征稿通知时,编辑部邀请了35位关心学校发展的专家学者担任召集人。召集人包括汤中立、李佩成、毛景文、彭建兵等4位院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的16位教授,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15位研究员。本次专辑有12位召集人来稿14篇,占比35.9%。确定组稿对象时,编辑部立足国内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面向国际前沿,将关心学校发展的专家学者确定为组稿对象(共约500人);他们不但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更重要的是对长安大学感情深厚。邀请专家学者赐稿时,编辑部采用一对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联系和当面拜访等多种方式送达征稿通知,并告知本次专辑的基本要求。编辑部定期向专家学者汇报本次专辑来稿情况,并询问稿件准备情况。

组稿过程中总会遇到事先未预料到的情况,这就需要编辑部灵活调整组稿策略。编辑部虽然给本次专辑留出了非常充裕的6个月征稿时间(2020年5月开始征稿到10月31日截止),但在向专家学者组稿时,大部分专家表示太忙实在没法在2020年10月31日的截稿时间完成稿件。编辑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提前一个多月向组稿对象告知截稿时间可以延长到2021年1月31日,以此表达对各位专家学者赐稿的强烈期盼。实践证明,这个调整非常正确,因为本次专辑超过一半的论文是2020年11月1日之后来稿(图1)。

3 出版过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所有来稿都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创造性地开展了封面设计、创意扉页设计和致谢形式多样化实践,采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确保来稿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保证了学术水平,提升了出版质量。

本次专辑针对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重大问题,组织刊发学术研究综述和原创性论文,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促进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本次专辑共来稿66篇(图1),分上、中、下三册(2021年第1期、第2期和第3期)发表论文39篇(表2)。其中,院士论文有2篇,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等论文有25篇(占比64.1%)。论文第一单位主要有长安大学(16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4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篇)等。报道领域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国家安全、紧缺战略性矿产勘探、页岩油勘探、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地质大调查、地质灾害防治、水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地质、测绘地理信息、土地整治规划调查、空间地球物理等。

作者声望、学术能力、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篇幅和参考文献数量与期刊学术影响力有显著相关性。牟象禹等认为作者声望和作者学术能力是影响论文被引的主要因素[7];王海涛等认为参考文献数量、论文篇幅、基金资助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8];王全金等认为论文篇幅短以及参考文献数量少不利于科技论文质量的提高[9];徐庆富等认为参考文献数量对论文被引频次有积极影响[10-12]。上述研究表明:作者声望越高,作者学术能力越强,国家级基金论文数量越多,论文篇幅越长,参考文献数量越多,则期刊学术影响力越高。本次专辑中具有正高职称作者发文量明显高于2019年和2020年,国家级基金论文比、篇均页码和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均明显高于2019年和2020年(表3)。这说明本次专辑各项统计指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将促进《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学术影响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专辑50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有4位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为了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专辑的大力支持,学术期刊管理中心要求编辑部务必以最好的服务出版本次专辑。编辑部主要从5个方面来保证本次专辑的学术水平,提升其出版质量:①严格执行国家“三审三校”制度。每篇来稿至少邀请3位最合适的审稿专家进行评审,稿件录用按照正常刊期学术质量进行要求,确保学术水平。编辑部加班加点开展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确保出版质量。②重新设计更美观时尚的封面。为确保本次专辑的成功出版,编辑部重新设计了紧跟时代潮流的期刊封面,树立了《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权威的学术形象。③创造性开展创意扉页设计。扉页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需要,能起到装饰作用,增加美观性,科技期刊也需要有创意的扉页。在翻阅大量图书扉页的基础上,编辑部设计了非常有创意的期刊扉页。结合科技期刊的学术严谨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求,扉页设计以庄重而不失喜庆为基本风格,色调以红色为主。主要内容有校庆标识、专辑主持人、24位院士和41位赐稿专家贺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学术支持单位等,从侧面映衬了本次专辑作者层次之高、学术水平之高。④对致谢形式开展多样化实践。目前,学术论文写作不仅格式、风格逐渐同质化,而且连致谢对象都已成思维定式。通常,学术论文的致谢对象主要是各类基金资助,或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及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或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等[52]。然而,Hu等在论文致谢部分表达了在过去十年里林俊杰的歌曲给予她强大的精神支持[53]。这一致谢在2018年被推上了热搜,充分说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公众对不同表达形式的包容和对创新的支持。黄国平在博士学位论文致谢中真诚地讲述了自己非常艰辛的求学路[54],走红网络,无数网友被打动。这表明只要不妨碍学术严谨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致谢形式多样化不仅可以提升学术论文的品味,而且可以让学术论文更有温情。致谢在科技期刊中只是一个细节,但也是学术规范的体现[55],更重要的是对他人和知识产权的尊重,因此,应该重视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致谢[56]。编辑部在本次专辑录用稿件排版之前,建议各位赐稿作者以小故事、小散文或诗歌等形式在致谢中尽情表达对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的祝福,绝大多数专家学者欣然应允,完全脱离于传统的模板化形式,完成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致谢,让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风,塑造了本次专辑的温暖形象。⑤采用优先出版平台加快出版时效。为了让本次专辑尽快与读者见面,在保证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的前提下,编辑部加班加点完成审稿工作、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57],并通过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确保录用稿件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

续表2

4 宣传方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宣传主要包括组稿时的宣传和出版后的宣传,尽可能实现本次专辑的宣传效果最大化,既要宣传本次专辑的学术水平之高,又要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赐稿,营造浓郁的校庆氛围,汇聚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高端人才,为学校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4.1 组稿时的宣传

为了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赐稿,本次专辑每篇论文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后,编辑部立即在官方网站(http:∥jese.chd.edu.cn/)动态消息栏目以“某某某祝福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为题发布消息,主要报道赐稿专家学者对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的祝福,详细介绍每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发布专家学者个人简介等。

每两个月向组稿对象汇报一次本次专辑的最新进展,提醒专家学者赐稿。组稿阶段的这种宣传方式,一方面可以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赐稿,另一方面,就算专家学者最终未能来稿,但通过宣传本次专辑已取得的成绩,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形成更良好的印象,为以后的组稿工作奠定基础。

4.2 出版后的宣传

本次专辑出版后,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以“某某某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发文祝福长安大学七十华诞”为题,推介专辑论文。主要报道内容与组稿阶段在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类似,并鼓励广泛转发,营造热烈的校庆氛围,提升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此外,校庆当天,编辑部以“24位院士、40多位赐稿专家通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祝福长安大学七十华诞”为题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加强宣传。主要内容有安芷生、汤中立、张国伟、李佩成、李曙光、刘嘉麒、杨元喜、莫宣学、翟明国、周卫健、舒德干、刘加平、李建成、崔鹏、王会军、夏军、沈树忠、陈发虎、王双明、毛景文、侯增谦、彭建兵、成秋明、李献华等24位院士及40多位赐稿专家的贺词,学术支撑机构名单,本次专辑报道领域、发文情况等。最后,编辑部将开展《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全国推介系列活动,走访全国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主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向每位专家学者赠送本次专辑,并组约更多高质量稿件。为了保证上述宣传计划的实施效果,本次专辑上、中、下三册将在常规印数基础上各加印3 000本。

5 结 语

高质量校庆专辑成功出版的最重要前提条件是校庆单位强大的号召力。《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的成功出版正是基于“双一流”高校长安大学在地学界强大的号召力。本次专辑充分挖掘了专家学者与长安大学之间强烈的感情纽带,通过启用更权威封面、创意扉页设计及致谢形式多样化实践等出版策划,回馈了专家学者对本次专辑的支持,形成双向良性互动,助力长安大学“双一流”建设。

谨以“庆祝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专辑”祝福长安大学!感谢所有为本次专辑成功出版提供过帮助的专家学者!翟明国、夏军、毛景文、侯增谦院士等赐稿专家展示了最新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薛国强、郑文俊、李彦鹏、杨高学、张洪瑞、瞿伟等教授/研究员受邀担任本次专辑主持人,提供了大量学术资源。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地球科学与环境领域主流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130多位审稿专家提供了高效、客观的评审意见。刘建朝教授和孙守增编审按照“三审三校”制度要求,对论文学术质量进行了严格把关。

猜你喜欢

专家学者学报长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我们长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水VS火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西游新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