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笔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2021-05-13孙俊强

初中生写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昆虫记习性法布尔

孙俊强

作品简介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作品梗概

《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从1879年到1910年,法布尔守着他心爱的“荒石园”,一共写出了200多篇关于昆虫的文章,同时收入一些讲述个人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全书分为10卷,每一卷分17~25个不等的章节,每个章节细致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化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死亡等,涉及蜣螂、蚂蚁、蜜蜂、蜘蛛、蝉等100多种昆虫。

作者“以人性关照虫性”,通过生动的描写、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认识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强行掠夺的行为随处可见。一只金龟子撤离了工地,与世无争,独自滚着粪球,那是它的合法财产,是它凭良心得来的。”被作者赋予了人性的昆虫,惟妙惟肖。在记录昆虫的大千世界的同时,法布尔传达着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认知的准则。

《昆虫记》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还是一部文笔优美、风格独特的文学经典,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虽然全文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艰涩枯燥,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坚果象的手钻》《天牛吃路》《松毛虫长征》,仅篇目的名称就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好奇心。作者在描写中时而生动比喻,时而引用神话、诗歌,因此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阅读指导

如何阅读科普作品

一、深入思考,追根究底。借助工具书、网络弄清书中我们不明白的专业术语,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联系我们已有的知识,边读边思考书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是否正确,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探究能力。比如读《昆虫记》,我们不仅要把它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读,更要带着学习探究精神来读,思考法布尔对昆虫习性的观察和分析,哪些值得借鉴,哪些又有不妥。

二、深刻体会,领悟精神。科普作品中经常会介绍科研人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我们要深刻体会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从中获得人生智慧,提升精神素养。阅读《昆虫记》,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追求真理、探求自然界真相的求真精神。

三、懂得欣赏,提升能力。科普作品往往会运用各种写作技法来使文章生动有趣,通过优美的、富有文学色彩的文笔,讲述艰涩的科学知识。在阅读时,可以用摘抄、批注等形式欣赏作品中的精彩语句、段落,享受文学之美,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专题探究

1.选择《昆虫记》中最打动你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文章行文活泼,生动有趣。就你喜欢的语句作适当批注,如旁批、眉批、尾批等。

3.小组合作,制作一本昆虫收藏集,可以画出或从杂志中复印、剪贴,并标明其习性。

片段赏析1

神秘多彩的世界

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戴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

…………

在池塘的底部,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类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身躯,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节选自《神秘的池塘》)

【赏析】

作者根据眼中所见,按照“泥泞的池边”“池塘的深处”“池塘的底部”的观察顺序依次来写,条理分明,次序井然,毫无杂乱之感,展现了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

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

“轻轻”“缓缓”“小心翼翼”“慢慢”生动地表现了田螺来到陌生的世界时小心谨慎的样子,用词精准,富有情态。

片段赏析2

老门警

当一只蜜蜂从花田里采了花粉回到洞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堵住洞口的活门忽然落下,开出一条通路来。当外来的蜂进去以后,这活门又升上来把洞口堵住。同样,当里面的蜜蜂要出来的时候,这活门也是先降下,等里面的蜜蜂飞出去后,又升上来关好。

这个像针筒的活塞一般忽上忽下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只蜂,是这所房子的門卫。它用它的大头顶住了洞口。当这所房子的居民要进进出出的时候,它就把“门栓”一拔,也就是说,它立刻退到一边。那儿的隧道特别宽大,可以容得下两只蜂。当别的蜜蜂都通过了,这门警又上来用头顶住洞口。它一动不动地守着门,那样的尽心尽责,除非它不得不去驱除一些不知好歹的不速之客,否则它是不会擅自离开岗位的。

当这位门警偶尔走出洞口的时候,让我们趁机仔仔细细地看看它吧。我们发现它和其他蜂一样,不过它的头长得很扁,它的衣服是深黑色的,并且有着一条条的纹路。身上的绒毛已经看不出来了,它本该有的那种美丽的红棕色的花纹也没有了。这一套破碎的衣服似乎告诉了我们一切。

(节选自《开隧道的矿蜂》)

【赏析】

选段介绍了一只充当老门警的蜜蜂。作者先介绍这位老门警工作的原理,趁老门警外出时观察了老门警的外貌。

“它的头长得很扁,它的衣服是深黑色的,并且有着一条条的纹路。身上的绒毛已经看不出来了,它本该有的那种美丽的红棕色的花纹也没有了。”

作者通过对蜜蜂颜色、绒毛、花纹的描写,表现了蜜蜂的年老和沧桑,突出了它尽心尽责守卫洞口的勤劳。

片段赏析3

凶猛的螳螂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儿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不知所措,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

(节选自《螳螂》)

【赏析】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着重描写螳螂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螳螂捕食蝗虫的一个场景,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发生的一幕。

“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

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螳螂直立的翅膀比作“船帆”,将螳螂的身体比作“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形象地刻画了螳螂捕食时凶猛的样子。

猜你喜欢

昆虫记习性法布尔
法布尔
读《昆虫记》有感
埋松果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夜读《昆虫记》
夜读《昆虫记》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可怕的习性
我的昆虫朋友
蝉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