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学习模型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12李晓红

教育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混合听力口语

李晓红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主要活动形式,其中听和说占75%,读和写仅占25%。可见,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听说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语感的生成和英语思维的培养,也影响着读写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掀起了新一轮英语教学变革。然而,与传统课堂相比,听说课的变革仍然没有较大突破,也未受到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层面,在课程设置上,重视阅读课、写作课的开设,忽视听说课的开设。

教师层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语法、语言点的讲授,轻视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在课后延伸方面,教师每天都布置笔头作业,但是听力、口语作业较少;在评价方面,教师常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习过程能力的培养。

学生层面,无论是“粉笔+黑板”时代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是多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式教学模式,学生均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初中英语学习难度较大,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

从学习模型来看,一方面,课堂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主,个性化辅导难以实施,缺少针对性的听力和口语训练。班级授课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班级授课缺少反思性,原因在于缺少信息技术支持,无法记录学习者当下的学习情况,无论教师还是学习者,在课后都无法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深度分析,针对性学习、个案辅导等的开展缺少科学的数据支持。

构建混合学习模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构建新型学习模型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知识、信息等传递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教育也正經历着又一次变革,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在校学习和居家学习、班级授课和个性辅导混合的学习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将成为主流。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学校加快了混合学习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什么是混合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认为,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这种混合学习开展的学习环境就是混合学习环境。

那么,如何构建混合学习模型?

第一,构建混合学习环境。笔者利用学校电脑室,把听说课堂从教室移到电脑室,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学习的结合。课后,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开通适合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适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训练内容实施交互的平台,实现在校学习与居家学习的结合。

第二,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对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个性学习等有着极大影响,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目前有很多适用的软件或平台,如希沃白板5、钉钉、口语100、UMU、问卷星、一起中学等。

第三,设计混合学习模型。一节完整的英语听说课包含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延伸三个部分。课堂学习是教与学的主阵地,包括导学、精练、内化、展示、建构五个环节。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Module 4 Healthy food中 Unit 1 We've got lots of apples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课前预习

教师通过“口语100”平台布置本模块词汇和课文的朗读任务,学生在家利用资源进行预习。经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模块词汇、课文听说的熟练程度,以及尚未掌握的词汇、句型,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课堂学习

环节一:导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口语带动,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导入学习目标。

本节课,教师以“Miss Li is shopping”为主题,设计“竞猜”头脑风暴活动。首先,呈现一幅教师去大型超市购物的照片,引导学生竞猜教师想买的食物和饮料。接着,教师通过钉钉推送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要求,以录音形式完成并提交。例如:I think Miss Li is shopping for eggs, pork and bananas. 随后,教师点评,选择1~2名学生的录音,播放给全班学生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区分healthy food and unhealthy food,healthy drink and unhealthy drink,导入课题和目标。最后,回归线下,组织学生学习本课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完成后,学生拍照,利用钉钉平台上传答案。

环节二:精练。教师根据中考听力题型,结合课文对话,设计信息卡,利用平台发送听力资源和信息卡,学生自主进行听力训练。完成后,学生截图提交。回归线下,教师点评指导。该设计的优点是学生可以自主支配听力训练的次数,针对难点多听几次。

环节三:内化。知识的内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此,教师需设计阶梯式的活动。

一是模仿,学生以自主线上学习为主。教师推送课件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读和配音,有效提升语感,完成听说难点的突破。二是创作,学生以合作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为主。教师推送活动任务,以“Get ready for a picnic”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课文重点句子进行对话创编,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升听说能力。

环节四:展示。线上展示,教师播放已收集的学生录音,师生一起听、一起评,让每组学生都能了解本组的学习情况。线下展示,教师组织1~2组学生进行现场展示,优点是趣味性、表演性更强。

环节五:建构。教师设计出思维导图框架(见下图),以文档形式通过钉钉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在电脑上填写知识要点(空白处),提交到平台,教师审阅并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归纳小结,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和思维的培养,学生还可以对电子文档进行多次修改。

●课后延伸

教师推送拓展任务以及课堂学习录音录像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课后巩固和延伸。结合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先听自己在课堂上的录音,包括环节一、环节三的活动,从而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自开展英语听说课的应用研究以来,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为强烈,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更为认真,课堂专注度、参与度更高;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减弱,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正向发展正一步步提升学习效果。可见,混合学习模型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满足了不同学情学生的需要,是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怡福中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混合听力口语
混合运算大篷车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混合咖啡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