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走班制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索

2021-05-12崔志红

教育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浮力分层基础

崔志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走班制分层教学已逐渐成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趋势。顺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对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探索也走过了近五年的历程。学生的学习氛围日趋浓厚,学习劲头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显著提升。实践证明,走班制分层教学是激励学生成长与贯彻素养培育的有力抓手。2020年,学校将数学、英语两大学科的试点走班推广到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全面走班,笔者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开展了基于走班制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索。

定位教学目标分层,助力精准培养

基于学生的差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分层选择教学内容,分层定位教学目标,有利于因材施教。

以“浮力类型题:比较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时,以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为核心”为例,谈目标的分层制定。由于基礎班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信心不足,习惯有待养成,抓基础、养习惯、促信心是其培养的重点。因此,基础班的教学目标可以只定位于必备知识的掌握,即学会判断浮力大小的规律。与基础班相比,发展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整体素质较高,在夯基础的同时,拓深度、育能力是培养关键。所以,对于发展班的学生而言,教学目标应有所提升,可确定为:总结并掌握判断浮力大小的规律,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班的学生学科基础好、知识储备广、反应速度快、接受能力强,除了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其综合素养。所以,对于提高班的学生,教学目标可确定为:归纳总结并掌握判断浮力大小的方法,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依托教学方式分层,聚焦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式应各具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和导向性的原则。对于基础班的学生,要以“扶”贯穿始终,重在夯实基础;对于发展班的学生,要以“扶”为主、“扶”中有“放”;而对于提高班的学生,则以“放”为主、“放”中有“扶”。

例如,在学习《弹力 弹簧测力计》一课时,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需要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予以架构支撑。对于提高班的学生,要大胆放手。教师可以提供工具,让学生设计实验展开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挖掘物理本质。对于发展班的学生,可以设计核心问题作为教学辅助,如:撤掉对物体施加的力,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感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思维。对于基础班的学生,可以采用情境呈现、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将“扶”贯穿始终。通过展示相关的知识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落实学习目标。

实施教学评价分层,提升教学实效

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课时,重点内容是“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对于基础班的学生主要通过习题评价,如“在压力一定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学生能将习题做对即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对发展班的学生设置问题评价,如“该实验如何设计?最终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班的学生设置表现性评价任务,如“如何帮助拔河比赛失利一方反败为胜?”,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并且学以致用,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适时指导,激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评价方式的分层,让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增强自信,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能力和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浮力分层基础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