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青春期的孩子

2021-05-12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儿子家长老师

本刊编辑部

家有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是孩子迅速成长的阶段,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烦恼的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语言、行为、性格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作为家长,你有什么样的困惑和难题?与青春期的孩子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你一般会怎样处理?

●天津 初二男生妈妈 王美丽

近一年来,因为儿子我活得格外焦虑。2020年疫情期间,我和丈夫单位里疫情防控压力非常大,基本没精力管孩子。那段时间孩子几乎手机不离身,但想到要线上学习,我就没太在意。可等学校复课后,我想把手机收回却遇到了困难,儿子总是千方百计把手机藏起来。他每天下午放学6点左右到家,吃过晚饭就回自己房间玩手机,不到八九点不碰作业。他几乎每天都写到很晚,有时过了11点还写不完,作业质量可想而知。不久,班主任就找到我,说孩子上课时精神不集中,成绩下滑严重。我几次要求他把手机上交,他都不听,我们母子甚至为此大动干戈,把手机都摔碎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孩子爸爸不管吗?这也是我们家的一个特殊情况,孩子爸爸以前在外地服兵役,孩子五年级时才转业回来,父子间的交流很少,后来又因为跟儿子闹过两次矛盾,甚至动了手,现在儿子基本跟他无交流。

起初,我没有把孩子玩手机的真实情况跟老师说,主要是怕影响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因为他以前给老师的印象是不错的,成绩在班里也处于上中等。但是后来我发现不说不行了,因为我太需要帮手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儿子玩手机的情况有所好转,虽然那种叛逆劲儿还是挺强,但比之前好了不少。

●河北沧州 高一男生妈妈 张海鹰

儿子小时候,我们说什么,他基本上都会执行;进入初中之后,他有时会对我们的要求表现出抵触情绪。我意识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应随之改变。

比如手机使用问题。去年居家学习期间,我给儿子买了手机。据我观察,他上网课时能认真听课,课后偶尔会偷偷地玩一会儿游戏或者和同学聊天。我认识到,手机对孩子的诱惑力很大,对他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但我又不可能时刻监督,那样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我就和他说:“你觉得什么时候有必要用手机都可以用,我愿意信任你。但为了避免玩手机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我建议约定一个时间点。在此之前你要是完成了作业,就可以玩一会儿。”约好以后,不管他是玩游戏还是聊天,我一般都会假装没看见。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什么时候跟他要手机,他基本上都会痛快地给我,不会因此产生亲子矛盾。我觉得家长没有必要把手机看成一个“敏感点”,一看到孩子碰手机就批判。家长对手机的敏感,会在无形当中促进孩子对手机的关注,激化亲子间的矛盾。

儿子进入青春期后,我感到母子相处时会产生一些“界限感”。初一时,我还能和他拉着手过马路。初二之后,我想和他并排走,早被他甩得远远的了。这说明儿子认知到自己长大了。不过他内心有时还会把自己当成孩子,在家也会和我撒娇,我觉得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享受“被关注、被呵护”的感觉。

儿子上高中住校后,我们朝夕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他每周六上午回家,周日上午返校。上学期,我每周末开车接送他,希望交流时间能多一些。路上,我会试着把生活中的烦恼同他倾诉,并听取他的建议;他也会把学校生活中的问题同我讲,让我帮他一起分析。这一路上,我们互相分享、关怀、滋养和鼓励。我觉得,如果家长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孩子的叛逆心理或行为就会弱很多。

●山西太原 中职毕业生妈妈 吴芳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孩,从卫校毕业后到医院当了一名护士,前年结了婚,去年有了孩子,一切都挺顺利。儿子今年18岁,去年中职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他也不回家,在外面和同学一起租房子住。有时我和他爸叫他一起打理小吃店的生意,他也从来不听。

春节前,我给儿子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回家过年,他说过几天就回,可是一直等到大年廿九都不见影子。我急了,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奶奶打电话,问儿子有没有回老家,才知道过年前的近三个月来,他分几次从奶奶那儿要走了近1万块钱。奶奶怕我们闹他,就瞒着没跟我们说。直到孩子迟迟不回家怕出什么事才说出来。

因为儿子还没有工作,我和他爸平时每个月都给他4000块钱的生活费,在县城里应该是够一个人开销的。“你拿这1万块钱干什么用了?”我在电话里问他,他一直支支吾吾不肯说,大年三十都没回家。大概初十左右,他姐姐接到一个催债电话,我们才知道儿子跟他们借了3万块钱,这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晴天霹雳。我们给孩子打电话,一直关机。我和他爸关了小吃店,到处找,几天后,终于通过他的一个同学联系上了,他只说自己是遭遇了网络诈骗,不做任何具体解释,也不肯跟我们回家。

现在回想起来,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我们基本上是没怎么参与的。我和他爸爸在县城开店,俩孩子从小在农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都是上初中后才到县城来上学的。我们亲子之间的磨合期,也恰恰是他们的青春期,我想这应该是问题的根源,我很后悔,但是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教师眼里的青春期孩子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待学业的态度一般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00后”的青春期呈现哪些新特点?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作为老师,你或者周围同事有什么样的困惑和难题?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双语学校教师 李杰

进入初中,学业要求全方位提高,对孩子的专注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加之走进青春期,孩子們普遍出现焦虑和不适应的现象。有的家长质疑学校教育,这种心理暗示容易让青春期的孩子与学校教育产生心理间隙,从而产生排斥心理,造成错上加错的后果。还有的家长轻易给孩子贴上“笨”“学不好”的标签,导致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是事倍功半甚至没有回报的。

青春期孩子还未形成稳定、成熟的价值观,易受情绪和他人的影响,决断往往出于主观情感而非客观理性。因此,端正青春期孩子对待学业的态度,根本上要从发展健康、健全的价值观入手。

在信息强度大、碎片化的冲击下,若缺失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孩子就容易形成有所偏颇的价值导向。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出现问题经常归咎于外,常常是自卑与自大的矛盾结合体。他们渴望独立、平等对话,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重视和认可。同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盲目自信,对别人妄加指责。

曾有个学生拿了别人的新校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校长告诉我,即便孩子的行为是有意识的,也不能定性为盗窃,否则极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我找到那个学生谈话,通过良好的共情,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他的家人,是来帮助解决问题的”,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并分析这么做的原因。第二天,这个孩子当着大家的面,大方诚恳地向同学道歉,并说明了事情的真实缘由,自己以前丢了一件,看到这件没人领的衣服就拿走写上了名字。同学们欣赏他不回避、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原谅了他。孩子十分感谢和佩服我,我顺势引导他在学业上有所作为,他的成绩从提档线下提升到了提档线上,顺利被高中录取。

有时候,一件小事的突破、成功,就会让孩子看到希望,从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摆脱溃败的情绪,慢慢获得自我认同感、成就感,进而走入一种良性循环。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教师 王艳霞

有人说,“00后”的孩子是“思想上的跛脚巨人”。因为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他们非常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由于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当这些观念在与父母和老师的观念出现偏差时,他们会下意识地采取对抗的状态,更有甚者因此走上弯路。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且这种影响我们无法预知,也无法为此准备应对方法。

例如,在网络时代,偶像崇拜的社会效应愈发明显。心理学上认为,对榜样的学习和模仿是孩子获取社会知识与经验的一种方式。青春期孩子的偶像崇拜是他们寻找自我的过程。但是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舍本逐末,甚至迷失了自我。我们学校2020届曾有个学生,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举了他偶像的例子,便认为老师是在抨击他的偶像,不仅想方设法不上这位老师任教的课,还在班级群、qq群和朋友圈抨击这位老师,甚至上升为人身攻击。这个孩子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听闻这件事,我们都感觉很可惜。也因为这件事,现在我们在课堂上联系实际时都会有意避开偶像,尤其是年轻偶像。

学生进入高中后,会感受到学习压力明显增加。相对于初三的紧张,高中的课程不仅是在深度上有所增加,广度上也扩展了很多。

一般而言,高一开学后的前两个月、高二第二个学期的后两个月、高三第一学期后两个月和高考前一百天这四个阶段,是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应对环境变化、人际关系变化、学习状态变化的重要阶段,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孩子们大致会出现以下两种变化:一是热情也许会转变为疲惫。以上四个阶段的开始时期每个孩子都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学习充满热情,会展现出勤奋、懂事、拼搏的形象,给人一种奋发向上、努力实现梦想的感觉。但当阶段性测试结束后,孩子们的热情往往会迅速降低,尤其是成绩达不到期望值的时候,他们的热情会逐渐消磨殆尽,进入倦怠期。这时,鼓励和帮助孩子设定目标期望值,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二是自我怀疑。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后,他们发现考试成绩没能达到预期,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学生难免会变得灰心丧气,甚至对老师设定的目标产生怀疑,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甚至高涨。这时,最好采取倾听的态度,引导孩子抒发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引导,有时可以事半功倍,一味说教的结果与预期往往背道而驰。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并且期望得到多方面的肯定,所以距离高考的日子越近,学生面临的心理挑战也越强烈。我想对家长们说:“无论他们的成绩好坏,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家长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安慰和纾解。”

●江苏省无锡市河埒中学教师 戴璇

拉着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问“学习重不重要”,我想他都不会说不重要。但你若断定“只有学习才能拥抱未来”,很多学生当场就会反驳你。

现在的学生普遍较早地接触了社会,他们了解网红、直播带货、游戏主播,他们有很多新想法。虽然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这个世界让他们分心的事太多了。因此,我们要主动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尊重,需要被理解,渴求平等对话,也热衷于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00后”的孩子有灵活的头脑,他们生活在网络四通八达的年代,接触的事物广而杂。但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也没有完全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对新鲜事物和热点话题时,容易被带“偏”,若家长和老师不能及时予以关心和帮助,他们就容易产生极端想法。

对老师而言,最大的难题就是当下的学生较早地接触了网络,对很多事物有了刻板印象。有的学生没有看过海,却轻蔑地说:“海不就是蓝的吗?网上都有。”但其实只有真正走到海的面前,听到海浪声,闻着海风,才能明白海是什么。因为过早的了解,反而失去探索的欲望;因为太多知识的显露,反而失去寻找知识的快乐。

在我看來,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极为重要的是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关系。如果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了矛盾,一味地批评指责,很可能会使孩子走向叛逆。一定要先问孩子“你为什么和我的想法不一样”,做到平等对话。此外,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看重诚信,只有大人说到做到,他们才能心悦诚服。

总之,要给予青春期的孩子足够的关心,但凡能感受到爱的孩子,一般都不会过于叛逆。爱要从小培养,既在家庭氛围中,也在班级氛围中。

猜你喜欢

儿子家长老师
打儿子
家长错了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