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2021-05-12岳建伟赵丽敏董正方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专业学位

岳建伟 赵丽敏 董正方

[摘 要] 在对比分析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协同不足现状以及土木领域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从编制《企业技术难题汇编》、构建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探索校企共赢机制,落地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重点项目“协同机制下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SJGLX032Y);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2019SJGLX045);2019年度河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HDXJJG2019-21)

[作者简介] 岳建伟(1971—),男,河南驻马店人,工学博士,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建筑遗址保护与修复研究;赵丽敏(1980—),女,河南开封人,工学博士,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研究;董正方(1980—),男,河南滑县人,工学博士,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1-0113-04    [收稿日期] 2020-12-21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而人才培养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与强大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培养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200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拉开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序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大力推行培养机制改革。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產教融合应“坚持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原则”,“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2020年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对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新要求。

全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60%左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如何实施创新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则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区别的地方,不同类型的学校,例如双一流大学、地方高校以及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均会对实施有影响,因此,作为本科教育延续和升华的硕士教育势必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如何从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授课模式等方面,结合师资条件、学生来源、合作企业等因素,建立以学生产出为本的培育体系是摆在专业硕士教育面前现实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比分析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中协同不足现状以及土木领域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定位,以及协同育人机制下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和建议。

一、土木水利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不足现状

自2010年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至今,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较大发展,但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方案不适应形势发展,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同质化,人才培养优势不显著的状态仍然存在。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上课模式与学术硕士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脱钩,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简单化、形式化现象等仍是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从而造成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错配。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性不足

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的培养计划,第一学年课程大多为基础课,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素养、重讲授轻实践会导致偏离其实践性目标。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企业难题、毕业论文的不融合,最终导致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薄弱,难以培养学生在复杂工程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与行业衔接缺乏,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学术化”

在“大土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绝大多数设置土木水利工程领域硕士点的学校多以宽口径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的理论课程涵盖各类土木工程师应掌握的理论知识,甚至与学术硕士所学内容几乎相同。理论教学存在理论性强、技能型弱、逻辑关系差的现状,不是根据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的特点进行讲解,致使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性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结果学生修了很多课程,却在课题研究中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技术难题。土木工程是培养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执业工程师的摇篮,必须根据不同类型执业工程师素质的要求优化培养方案、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缺乏协同机制

研究生的实践基地较少,运行不畅,存在企业、学院、导师、研究生之间相互脱节现象,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部分导师也不清楚企业的技术难点,学生对企业的技术难点理解有偏差,最终造成专业硕士论文不符合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四)双师型师资缺乏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国家要求。

二、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定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发布的《关于对已有的土木水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对应调整的通知》(学位办〔2018〕28号)[2]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后的土木水利硕士包括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农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测绘工程等领域,实践性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要求较高。中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工程建设中的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建筑工业化、BIM技术、装配式建筑、3D打印、智能建造、绿色建造、“互联网+”等快速发展,大型工程的国际化招标、投标政策的推行对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土木水利行业正快速趋向规范化、先进化和国际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能力强

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忽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相辅相成,会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差。以至于学生入职后不能学以致用,工作适应能力差,尚需用人单位较长时间的再培养,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这样的学生不符合当今土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明确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高校作为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增加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培养环节,以适应国家和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式。

(三)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適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土木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我国在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专业硕士培养大多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固有模式,由于缺乏明显的特色优势,造成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不高。使还处在“规模扩张”阶段的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容易出现市场需求“不足”和相对“过剩”,同时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明确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应“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单位应在满足国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明晰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当前形势下,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面向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行业转型升级新挑战,产教结合协同育人,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在土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扭转由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性”所导致的社会人才需求错位现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改革。着力探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强化专业实践环节的地位与作用。

三、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学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编制《企业技术难题汇编》,强化服务工程意识

专业硕士论文选题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且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做到与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课题选题围绕工程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收集土木工程各行业的技术难题,并定期召开导师座谈会,细化技术难题的关键问题,列出研究提纲,编制《企业技术难题汇编》。硕士生报到时,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导师和研究课题,并根据课题内容,有针对性地选修理论课程和实习单位,解决理论学习阶段的盲从性和无序性。因此,以编制《企业技术难题汇编》为载体,构建企业、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相互协同,加强沟通,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强化服务工程意识。

(二)详解培养方案,因课题来选课

以往专业硕士第一年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年进行课题研究的常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率,致使部分课程教学效果不良,学习兴趣不高。如何协调学生需求和培养内容不匹配的现象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内容。学院根据对学生调研的结果,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对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解释,在学生、培养方案、教师和就业之间进行协同,让学生全面掌握培养方案,了解课程设置和学分结构,合理安排大学时间,根据各自需求,分层次引导学生合理选课。

(三)打通课程教学安排,构建“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建立與课题组、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相近的专业硕士生授课班级,以研究问题为导向,多名教师以研讨方式共同上课,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案,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针对性,为课题的立项、开题、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探索校企共赢机制,落地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18〕14号)指出“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培养单位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强调了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将《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1999〕7号)及《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09〕23号)文件中的“实践教学”改为“专业实践”,并实行学分制。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认识加强案例教学和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结合”。“推进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第四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8年全体会议中列出的重点工作之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大力推广校内外双导师制,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

学院充分挖掘产业、行业、企业等的优势资源,积极对接区域行业产业链、创新链,主动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已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针对企业或行业需求开展研究生培养,从培养方案制定全过程进行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根据与合作企业及企业导师的商谈,建立双向选择的机制,从第二学期开始让研究生深入企业,带着选好的研究课题,到企业进一步调研,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又解决学生实习的盲目性。实现学生、企业、教师、学院协同共赢的局面,落地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行业”的校企双导师制执行过程中,又不断把握新的契机,构筑校企联营的坚固平台。例如,2019年学院举行中原建筑行业校企合作高端论坛,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等多家知名企业共同研讨;2020年承办第十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省建设安全学术论坛等,以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同年12月,在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河南中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举行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更加深入地开展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四、结语

通过编制《企业技术难题汇编》、详解培养方案、构建“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探索校企共赢机制等,实现研究生、导师、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创新协同培养机制,创建协同共培养路径,形成操作性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7)[2017-0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

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l.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已有的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对应调整的通知[EB/OL].(2018-03-14)[2018-03-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yjss_xwgl/moe_818/201803/t20180326_33124

4.html?authkey=irqy91.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Graduate Students for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Hydraulic Conservancy Major

YUE Jian-wei, ZHAO Li-min, DONG Zheng-fa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ck of coordin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major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hydraulic conservanc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demand in the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hydraulic conservanc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training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oblem-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the exploration of win-win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odel, and has achieved preliminary results.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and hydraulic conservancy;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cooperative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西部理工科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