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养羊疫病流行原因与防控对策
2021-05-12韩海泉
韩海泉
摘要:羊肉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当前随着羊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羊病也呈现出高发趋势。尤其是舍饲养羊模式,虽然具备集约高效的优势,但是羊病发生几率较高,一旦患病极易导致感染,影响羊群健康生长,因此积极做好防控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对舍饲养羊疫病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羊;舍饲养殖;疫病;流行原因;综合防控
在过去,羊养殖主要以放养为主,新时期,舍饲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更加便于管理,但也面临着疫病防控难题。为保障羊群健康生长,必须要做好综合防控工作。
1舍饲养羊疫病流行原因分析
和传统放养模式相比较而言,舍饲养殖模式下,羊群流动性增加,饲料结构产生了变化,导致羊病呈现出新的流行趋势。具体来说,导致舍饲养羊疫病高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养殖密度过大
舍饲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增加,数量增多,一只羊患病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会接触多只羊,进而导致疾病的快速传播,例如:布鲁氏菌病、口蹄疫等,严重威胁羊群的健康生长。
1.2养殖环境条件差
在羊养殖前,认真做好羊场选址、建设以及规划工作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养殖安全的前提。羊生长期间,对于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羊喜干燥凉爽的环境,因此如果采取舍饲养殖模式,则应建设有漏缝地板楼式样的圈舍,方可满足羊群健康生长的需求。但是当前部分养殖场户为了节省成本,大多采取低床圈养甚至直接地面圈养的养殖模式,导致圈舍环境阴暗潮湿,极大的增加了疫病防控难度,导致疫病的频频发生[1]。
1.3饲料搭配不合理
传统放养模式下,羊能够自由采食多种牧草,满足自身营养需求,进而有着良好的抵抗力。然而舍饲养殖模式下,羊群的健康则会受到饲料品种及质量的影响。如果饲料出现腐烂变质现象,则会导致羊群中毒引发疾病。如果饲料单一,营养不均衡,则无法满足羊群生长对于多种元素的需求,降低抵抗力,增加疫病的发生几率。
1.4消毒工作不到位
在羊病防控工作中,消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杀灭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部分养殖场户往往会忽视消毒工作,没有制定健全完善的消毒制度,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消毒药物,降低了消毒效果,进而导致疫病的发生。
1.5引种不规范
在羊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场往往需要通过引种的方式来繁殖及扩大养殖规模。在引种期间,管理工作是否规范则是影响疫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部分养殖场户在引种前没有做好调查工作,从疫区引种,引入了患病羊,带毒带菌羊,没有落实检疫工作,没有进行隔离观察,最终导致病羊的流入及疫病的传播,造成损失。
1.6饲养管理不规范
在羊养殖中,饲养管理工作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羊群健康的重要因素。舍饲养殖模式下,部分养殖场户忽视饲养管理工作,没有配备相应的兽医人员,或者所配备的兽医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无法很好的满足疫病防控工作需求。与此同时,在饲养管理中忽视免疫工作,没有结合区域内疫病流行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强制性免疫工作落实不到位,免疫接种方法不合理,剂量不准确,降低了免疫效果,增加了疫病的发生几率[2]。
2舍饲养羊疫病综合防控对策探讨
针对当前舍饲养殖模式下羊群疫病防控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养殖场户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对疫病的科学化、规范化防控,具体来说,应做好下述工作:
2.1科学选址,合理建舍
羊是喜干厌湿的动物,所以在羊养殖前要积极做好选址工作。羊场应选址于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位置,保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给排水便利,远离居民生活区、化工厂区以及主干道路,保证环境安静、安全。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好规划工作,控制饲养密度,每只成年羊占地1m2即可,羔羊占地0.8m2即可,禁止大密度养殖,避免疫病的暴发。在羊场建设中,应配置齐全的设施设备,包括:饮水槽、料槽、草架、粪尿沟以及运动场等,运动场应是羊舍面积的2倍,便于羊群每天有适量运动,提高抵抗力。饮水槽最好使用水泥沙石制成“U”形结构,槽底应设置排水孔,地面应做好硬化工作。羊场周边应设置相应的隔离带、沼气池以及干粪堆积场,及时处理粪污,保证羊群健康生长。
2.2建立健全防疫和消毒制度
舍饲养殖模式下,为保证羊群健康生长,要认真做好防疫及消毒工作,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完善的防疫制度及消毒制度,将其作为日常性工作开展,严格按照制度展开各项工作。进出入人员、车辆、物品,应进行登记和消毒,避免携带病毒。针对病死羊及其污染物,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定期更换消毒药物,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实现对疫病的有效防控。
2.3强化疫苗接种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是防治疫病的关键措施,养殖场户要结合舍饲养殖模式下羊病流行新趋势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接种计划,落实强制性免疫工作,包括: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炭疽病等,降低疫病发生几率。在免疫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免疫接种剂量,正确采取免疫接种方法,保证疫苗质量,达到良好的免疫接种效果。
2.4加强引种管理
养殖场户要遵循自繁自养的原则,有效避免疫病的传入。如果必须要引种,则应做好调查工作,避免从疫区引种,同时要对引种羊进行健康检疫,查看羊群健康档案,保证健康的情况下方可引种。完成引种后,应隔离饲养1个月,在这期间要及时消毒,留意其健康状况,无异常方可合群饲养[3]。
2.5加强疫病监测
舍饲养殖模式下,养殖人员要重视对疫病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布鲁氏菌病、口蹄疫等烈性传染性疾病,要进行重点监测,如果发现阳性病例,要及时进行隔离,严格按照防疫部门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受威胁的羊进行紧急接种,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净化传染源,避免疫病的传播扩散。
2.6定期驱虫
近年来舍饲羊场寄生虫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包括消化道线虫病、肝片吸虫病等,病羊日漸瘦弱,影响生长发育。因此羊场要做好驱虫工作,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驱虫,合理选择应用驱虫药物,保证达到良好的驱虫效果,降低寄生虫病发病率。
3结语
综上所述,舍饲养羊模式下,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舍饲养羊模式由于受到养殖密度、养殖环境以及消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疫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养殖场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健全完善的综合防控对策,提升疫病防控水平,降低疫病发生几率,保障羊群健康生长,提升养殖效益,助推畜牧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政,田雄,申建军.舍饲养羊疫病流行原因与防控对策[J].农技服务, 2017(5):139.
[2]春杰.舍饲养羊疫病流行原因与防控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8):46-47.
[3]殷德鹏.养羊场疫病防控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8(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