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在屠宰检疫中的病变区别及处理要点探究
2021-05-12欧冠标
欧冠标
摘要:为了解屠宰场猪病防控的总体情况,清楚辨析屠宰检疫中猪病的异同,特选取猪场临床上容易混淆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病,本文综述了3种动物疫病的概况,通过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和鉴别诊断对这猪病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对比,概述了病原、细菌属性、运动状态、呼吸、粪便、皮肤、发病率、病死率、流行特点等12项鉴别要点。通过近几年生猪进场检疫和屠宰同步检疫,总结出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的鉴别要点,以帮助官方兽医和检疫工作人员能更准确判断疫病,提高驻厂官方兽医的专业知识水平,严防病害生猪和病害生猪产品流出屠宰场,从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猪肉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屠宰检疫;鉴别诊断
畜禽屠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国家有关动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等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1]。动物检疫工作对于防疫灭病、保护畜牧业发展、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
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待宰生猪所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在生猪屠宰过程中的同步检疫[2]。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在屠宰检疫中容易混淆,特别是宰前检疫中对生猪的外表观察难以区分,本文旨在探讨这三种猪病在宰前检疫及宰后检疫的鉴别及处理,通过生猪屠宰检疫,及时发现动物疫病,把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处理在进入流通环节之前,其意义在于可及时采取措施,消灭疫源,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保护养殖业生产;可保证上市肉类无害,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1宰前检疫
1.1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性出血、梗塞和坏死为特征[3]。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以纤维素性坏死肠炎为特征。猪瘟是猪固有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病毒对人和其他畜禽均无致病性。因此猪瘟病猪常伴有沙门氏菌的继发感染,为此食用病猪肉及副产品除了能散播病原外,还可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表现为高热稽留,皮肤和黏膜发绀,有出血点,病猪减食或停食,精神高度沉郁,行走时背腰拱起,四肢软弱无力,两眼有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随后腹泻,先排球状带黏液的粪块,后排灰黄色稀粪,粪便中有时混有血液。公猪包皮内积有恶臭尿液。有的病猪还出现运动障碍或圆圈运动等神经症状。病程5~15d。仔猪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慢性型病猪体温时高时低,呈驰张热型。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以腹泻为主。口腔黏膜常发炎或附有假膜,扁桃体肿大,有时发生溃疡。在耳根、颈、腹与四肢内侧出现疹块和出血斑点,甚至坏死,并常见脱毛现象。病程长,可持续1个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耐过者常成为僵猪。
温和型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且不典型,病死率低。病猪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其他明显症状。母猪长期带毒,妊娠率低,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产后死亡或成为僵猪。
1.2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是主要易感动物,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则表现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症状,其他家畜、家禽和一些鸟类也能感染[4]。红斑丹毒丝菌是革兰氏阳性菌,不形成芽孢和荚膜。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病猪、带菌猪和被污染的土壤、水源以及野生动物和昆虫等是传播媒介。屠宰厂、肉品加工厂的废料、废水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时,皮肤上出现局部红肿,称为类丹毒。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发病最多[5]。
急性败血型多数病猪表现体温升高达42℃以上,常见寒颤,食欲废绝,眼结膜发炎、潮红,部分病猪行走时步态强拘或跛行,站立时背腰拱起。病猪大便干硬,后期可能发生腹泻,甚至便血。发病1~2d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耳、腹和腿内侧较多见,指压褪色。病程2~4d,死亡率达80%~90%。
亚急性疹块型其特征症状是在病猪颈、肩、胸、腹、背和四肢等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疹块比周围正常皮肤略隆起,有明显的界限,多呈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疹块的色泽最初为苍白色,以后转变为鲜红色或紫色,或边缘呈红色而中心苍白,触摸时比正常皮肤硬。疹块发生后,在临床上即见体温下降,病势减轻。病势轻的病猪,疹块可逐渐消退而自愈;病势较重或长期不愈,则发生干性坏疽,并腐离脱落,遗留凹陷,底面为新生肉芽组织。有时疹块还可以互相融合成片,导致大块皮肤坏死,结痂呈龟壳状。
慢性型一般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来,病猪消瘦、贫血、衰弱,四肢关节特别是腕关节、附关节常发炎肿胀,步态强拘,跛行或卧地不起。伴发心内膜炎时,听诊心脏有杂音,心律失常。发病后期,部份病猪可能出现四肢水肿。有的病猪皮肤成片坏死,变为黑色而脱落,整个耳部或尾部甚至蹄壳也可因坏死而脱落。
1.3猪肺疫
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一类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总称。急性病例以出血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故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出败”;亚急性型以黏膜等部位的出血性炎癥为特征;慢性型主要特征为萎缩性鼻炎(猪、羊)、关节炎和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等[6]。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健畜体内,因此本病的发生有外源性感染,也有自体感染。外源性感染多是受强毒菌株的侵袭,病菌通过饲料或饮水经消化道进入体内,也可随飞沫进入肺脏内,这是健康畜群发病的主要方式。另外,巴氏杆菌常作为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寄生于动物的上呼吸道黏膜,当机体抵抗力强大时它无致病力,一旦家畜抵抗力降低,病菌就趁机大量繁殖,毒力增强,侵入血液而造成自体感染。后一种形式常呈零散性发生,前者可造成地方流行。
最急性型也称锁喉风,呈败血症症状,常突然死亡。发展稍慢的,表现体温突然升高至41℃以上,心搏动急速,食欲废绝,黏膜呈蓝紫色。耳根、颈部和下腹部等处皮肤变成蓝紫色,有时出现出血斑点,同时咽喉部肿胀,有热痛,病猪呼吸高度困难,口、鼻流出泡沫,有时混有血液,呈犬坐姿势,常因窒息而死。
急性型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初体温升高,一般在40~41℃之间,发生短而干的痉挛性咳嗽,有鼻液和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病末期皮肤有紫斑或小出血点,一般颈部不呈现红肿。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症状,有持续性的咳嗽与呼吸困难,呈渐进性消瘦,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步行摇晃,有时伴发化脓性关节炎,皮肤发生湿疹。
2宰后检验
2.1猪瘟
急性型呈典型的败血症特征。猪的颈部、腹部、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有鲜红色至暗红色的出血斑点,消化道以及泌尿道黏膜和心包膜、腹腔浆膜等处发生点状出血,膀胱、输尿管和肾盂黏膜出血,肾脏密布鲜红色至暗红色的出血点。脾脏不肿大,脾脏边缘常有暗红色出血性梗死灶。全身淋巴结发生急性出血性炎症,肿大,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切面湿润、隆突,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症状,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和结肠黏膜上形成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表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和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生长骨疣。
2.2猪丹毒
急性败血型特征是呈现败血症的病理变化和皮肤的丹毒性红斑。耳根、颈部、腹下、胸前和四肢内侧等处出现不规则的淡红色充血区,即丹毒性红斑。红斑可互相融合成片,稍高于正常皮肤。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变化。脾脏肿大呈樱桃红色。肾脏肿大呈暗红色斑驳状,表面和切面有出血点。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或出血性炎症,以胃底部和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亚急性疹块型以皮肤疹块为特征性病变,疹块内血管扩张,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浸润,压迫血管,疹块中央变为白色,仅周围呈红色。
慢性型病变特征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髋关节、跗关节、腕关节肿大变形,不化脓,切开关节囊,流出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心内膜炎主要在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形成菜花样赘生物。
2.3猪肺疫
最急性型突出的病理变化是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出血性浆液性炎症。病畜下颌部严重肿胀,切开后流出大量淡黄红色略透明的水肿液,局部组织有淡黄色胶样浸润。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声门狭窄。全身淋巴结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浆液性出血性炎症,以颌下和咽背淋巴结最为严重。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肺脏充血、水肿。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脾脏不肿大。
急性型肺腑表现肝变、水肿、出血等病变特征,主要位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病程稍长的,肝变区内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性浸润,肺脏切面呈大理石状,肺脏肝变部表面有纤维素性絮片,并常与胸膜粘连。胸腔和心包积液。胸部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红多汁。支气管、气管内有多量泡沫样黏液,气管黏膜有炎症变化。慢性型肺脏有较大的坏死灶,有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心包和胸腔内液体增多,胸膜增厚、粗糙,上有纤维素性絮片与病肺粘连。无全身败血症病变。
3某规模猪场屠宰检疫情况
现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该厂检疫情况列于表1,并将无害化处理数据和猪丹毒检出率统计出来,从表中数据可知,猪丹毒检出率以春夏季节尤其是4—7月份居多,这与文献所述的7—9月份有差别,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该屠宰场位于我国南方广东省,4月份天气开始转热,猪只不适应导致;②生猪进货来源广泛,有规模化养殖场,也有小散户;③部分农民没有做好猪场生猪疫苗预防接种和发病后药物治疗,造成发病增多。
4鉴别诊断
4.1急性败血型猪丹毒与猪瘟的鉴别
皮肤红斑猪瘟为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猪丹毒为充血性红斑,指压褪色。此外,败血型猪丹毒更有表现全身皮肤发红者,而猪瘟则不见。
淋巴结变化猪瘟淋巴结在被膜下和小梁沿线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猪丹毒淋巴结充血肿大,呈紫红色,伴发斑点状出血。肾脏变化猪瘟肾脏多呈贫血状态,密发点状出血;猪丹毒肾脏常因淤血而呈暗红色,肿大,有散发性点状出血。
脾脏变化猪瘟脾脏肿大不明显,常于脾脏边缘见有暗红色出血性梗死灶;猪丹毒脾脏肿大,呈樱桃红色,不见梗死灶,切开后脾白髓周围可见红晕。
胃肠道变化猪瘟的病变主要在大肠,小肠的变化轻微,在大肠黏膜见有轮层状溃疡;而猪丹毒的病变在胃和十二指肠,表现急性出血性卡他性炎。
4.2猪丹毒与猪肺疫的鉴别
猪肺疫常发生纤维素性胸膜炎,脾脏多不肿大;猪丹毒则脾脏肿大显著,肺脏呈现充血、水肿和出血。
4.3猪瘟与猪肺疫的鉴别
猪肺疫多为散发,咽喉部的出血性浆液性炎症是特征性病变。如两者合并发生,常见两种病的病变同时存在。猪肺疫病料涂片可检出巴氏杆菌。
综合以上三种在屠宰检疫中容易混淆的猪病,根据病原、细菌属性、运动状态、呼吸、粪便、皮肤、发病率、病死率、流行特点、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及治疗等12项鉴别要点的不同列于表2。
5检疫结果的处理
5.1猪瘟
病猪的处理宰前检疫确诊为猪瘟的病猪及同群猪,采取不放血的方法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染疫产品的处理宰后检疫确诊为猪瘟的,胴体、内脏及其他副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批产品同样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疫措施①立即停止生产,封锁现场,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疫情;②屠宰车间场地和设备、畜圈、厂区进行彻底消毒,清除粪便,污物进行焚毁,金属器械和用具进行高温消毒;③做好疫情处理人员的卫生防护,一次性防护用品用后应立即焚毁;④停产封锁期间按有关规定进行防疫消毒。
5.2猪丹毒
病畜的处理急性猪丹毒病猪胴体、内脏和血液作销毁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异常的按病猪处理。
染疫产品的处理将屠体或胴体经病猪岔道送入病猪间,报告官方兽医,确诊后,盖不合格印章,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送无害化处理间处理。
5.3猪肺疫
病畜的处理宰前检疫发现的病畜应移入隔离圈观察,封锁检出疫病猪的待宰圈,禁止其他生猪进入,报告官方兽医,确诊后,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送无害化处理间处理。
染疫产品的处理宰后检疫检出本病的,胴体和内脏无病变的,高温处理后出厂,病变组织废弃作销毁处理。
6结论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动物性食品是以动物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畜禽产品是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肉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动物屠宰检疫检验是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开展有效的屠宰检验检疫,需要从业人员具備良好的疫病诊断、兽医食品卫生、肉品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严格把关,严防病害生猪和病害生猪产品流出屠宰场,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猪肉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戴晓平.生猪屠宰管理与屠宰检疫关键环节的处理[D].华南农业大学, 2017.
[2]成进波.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9):220.
[3]李达,马萍,汤德元,等.猪场猪瘟综合防控、净化措施及成效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1.
[4]龚争,张俊杰,钟登科.华东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耐药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20(6):174-182.
[5]张彦明.兽医公共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11.
[6]宋源富.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11):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