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重要因素浅析

2021-05-12刘玲

黑河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刘玲

[摘 要]基于职业学校如何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三个对接”,围绕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从教学场地和设施、“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改革、质量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对影响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进行阐述,分析目前职业学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发表观点,旨在为职业学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如今,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因此,职业学校要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全面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教学场地和设施是保证教学的物质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通过完成任务(或项目),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也得到锻炼与强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缩小校内情景教学与企业真实岗位之间的差距,建设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和配备最先进的设施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办学成本高于普通教育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学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的高投入,只有保证一体化教学场所的不断完善和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才能满足真实环境下的一体化教学需要,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但在教育经费投入中,有些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了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办学条件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因此,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破解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投入不足这一难题,就必须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着手。职业院校可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工作力度,积极寻求企业参与学校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既能满足学校一体化教学、教师科研和技术研发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把基地建设成与行业企业先进技术接轨、服务社会发展的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从而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赢。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的首要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大量需求。“双师型”教师也被称为“一体化”教师,是指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他们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等理论教学素质,而且要包括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等实践教学素质。要求他们既是教学行家,又是生产能手,能将知识、技能和技术娴熟地融合传授给学生,有效地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起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雙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但从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师结构来看,尚有一部分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达不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即使达到了这个比例,也是因为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不准确,把“双证书”教师与“双能力”教师混为一谈,造成了“双师型”教师比例虚高,严重影响了一体化教学效果。

因此,尽快出台“双师型”教师标准、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成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教师下企业实践,实现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才能让教师亲身体验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流程,掌握生产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并把学到的知识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同时,也可把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及时补充到学校教师队伍中,从而优化专业课教师结构。同时,可根据一体化教学要求,打造“技能型教师+理论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模块式一体化教师团队,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明显提升。

三、教学内容改革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教育部组织实施了国家级高职和中职示范校建设计划,把创新教育内容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要求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再次强调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教材是职业学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载体,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材提出的更高要求。但是,职业学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只适用于理论教学,并不适用于一体化教学所采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尚没有现成的一体化教材、大纲、计划可以借鉴。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切实增强一体化教学的作用,教学内容改革已迫在眉睫。目前,虽然许多职业院校正在力求营造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真实工作场景,但也仅仅只是局限于硬件建设,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软件建设明显滞后,且没有形成专业特色,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

首先,要搞好行业情况调研和分析,以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为核心,侧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以课程贴近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为基本要求,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其次,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与企业合作,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构建教学项目,使教学项目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融合职业资格标准的项目课程、任务课程等校本课程体系。最后,要善于通过采用信息技术系统开发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课件、案例、文献资料、试题库、常见问题及网络课程等,为学生搭建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体化课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教材中要善于引入研究小组式的学习方式,设计“观察发现”“成果分析”等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改革要以质量评价标准为根本导向

一体化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单靠先进的设施设备和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改革的成效如何,育人质量是否达到了企业用人標准等,只有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才能得到验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将在保证一体化教学效果、引导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等方面发挥根本的导向作用。目前,国家和地方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尚未形成成熟的评价体系,职业学校层面也仅仅只是处于摸索阶段,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要求不相适应,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在沿用传统的“一张试卷”定能力的评价方式。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但也与生产实际的要求相差甚远,无法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的教学成效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因此,要保证一体化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必须重视加强对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师和学生评价模式,把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考核方案和考核标准,实行过程考核、项目考核、成果考核等“多样化”考核方式。为了防止学生片面追求实践技能考核,忽视了对专业理论、方法、工艺等知识的掌握,学校应依据课程要求和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科学开发专业课程理论试题库,并应用于一体化教学考核。其次,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按照教育部要求,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总之,想要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申凤琴,孟宪芳.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技术教育装备,2015,(11).

[2]杨付莹.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