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2021-05-12贾菊红
贾菊红
[摘 要]七年级数学是学习初中数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和中学数学学科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上都有较大的差别,容易出现学生数学成绩降低、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學生认为数学枯燥、抽象,要想提高七年级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就要调整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生活出发,抓好课堂环节,引发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活力,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丰富教学活动,激发求知欲,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时期,刚刚步入初中大门,就面临着诸如生活环境改变、课程负担加重、教学内容加深等新问题。这些问题使很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从对各科充满学习兴趣,逐渐变为对学习没有了积极性,这种现象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应重视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做好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学习衔接。
一、关注热爱学生,增强亲和力
步入七年级的学生个人意识刚刚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不同于小学阶段,也不同于成人阶段,他们的童心依旧存在,青春欲望渐渐萌发。因此,对他们的优点要积极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他们的错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分析原因和讲道理,尤其是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更要多亲近他们,与他们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多帮助他们,增进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和教师成为好友,喜欢和教师交流,从而自然地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喜欢听其讲课,并爱钻研这一学科。
二、抓好课堂的引入环节,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在引入环节,要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完全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在《乘方》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这一问题一抛出,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一张薄薄的纸片怎么能够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对比?这是怎么计算的呢?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再比如,在第一章《有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出明代南海才子伦文叙的数学诗,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诗中的数字是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请问何来百鸟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刻讨论起来,经过一分钟的讨论,学生发现在这些数中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就能得到100,最后教师展示出答案,学生感到很开心,感受到来自数学学科的神奇之处,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提高课堂活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学习兴趣。七年级数学内容安排非常切合生活实际,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学中抓住生活实际,可以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直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播放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学生一边欣赏优美的诗句,一边观看优美的画面,教师可以问学生:“谁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呢?”学生都非常熟悉,纷纷举起小手积极抢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我们这节课也用诗人的眼光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我想我们也会有惊人的发现。”教师可以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比如茶壶、茶杯和热水瓶,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可以把水杯放在中间,学生集中到一起,围起来观察这三个物品,学生围着讲台走一周,每走到一个方向停留一分钟,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教师搜集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画面进行展示,然后提问: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讲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其中,重点学习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即:从正面看到的图,称之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称之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称之为俯视图。之后研究几何体的三视图,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锥、乒乓球和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随意摆放三个物体,分别按要求画出它们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直到下课还能沉浸在观察物体的学习活动中。这节课突出运用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讲解变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设计学生喜欢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针对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教师可以建立“班级擂台赛”评比。把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人,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情况、测验得分情况进行打分,每周一进行汇总公布成绩,评选个人和小组的擂主,表扬进步最大的学生,给获奖同学拍照片,制作美篇,定期在班级群内发表。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既具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激发求知欲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数学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要在使用教材时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进行知识重组整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对教材的细心挖掘,充分有效地将知识激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开展数学互动,使数学学习生活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可以在班级举行“我是理财小能手”的活动,每名学生帮助自己的家庭统计每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每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并妥善保存账目,每周在组内进行交流。这项活动不但让学生通过计算家庭的收支情况提升计算能力和统计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学会了参与家庭事务,增进与父母的交流,学会理解父母。在《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节,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去掉大王和小王)让学生分组游戏,抽出4张牌然后填加、减、乘、除符号使运算结果为24的“24点”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有理数混合运算概念的理解。这种游戏活动的安排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2.开展特色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数学知识相对来说内容较为枯燥,形式较为单一,为了让数学知识的巩固训练过程更加有吸引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数学课之外的课余时间可以开展数学口算达人竞赛、计算器使用大赛和小组解题大赛等竞赛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练习的重视和喜爱程度,在竞争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安排“数学周报”,学生把一周所学的数学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整理,还可以找出特殊的题型和同学分享等。
3.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第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很多七年级学生不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他们预习的方法。教师应教会学生写预习笔记,预习笔记不要写得太复杂。第二,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有些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抓重点记听课笔记,在上课时,学生要把教师强调的某些概念的本质属性及相互关系的揭示与剖析,对结论的获得过程,论证过程的分析,以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预习中标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并认真完成作业。第三,教会学生复习。学生除了完成课堂作业,自己还应选做适量的练习题,题目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题目来源主要是课本和习题集。第四,教会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从预习到听课和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什么心得,对所学的方法理解和运用有什么体会,以及对本节知识与过去知识的联系有什么认识,都可以记下来。另外,對本节课内容尚感模糊的地方,对练习中遇到的新困难或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不解的问题也应记下来,然后通过学习和再思考等方法解决。
在教学中,即使是枯燥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能够用心设计,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学习前进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定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陈金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47).
[2]吴正军.论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J].亚太教育,2015,(23).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