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施教培养良好秩序感

2021-05-12侯硕

黑河教育 2021年3期

侯硕

[摘 要]近年来,特色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内容,除了必要的德智体类传统活动外,独具特色的实践类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丰富的游戏形式,而且为幼儿教师提供了更多教育引导方式;在同一特色活动中,不同学段的幼儿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游戏习惯和秩序特色,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区别引导,让幼儿都能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并在游戏中建立良好的游戏习惯和秩序感。

[关键词]特色活动;建筑工厂;观察引导

3到6岁幼儿处于秩序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幼儿语言基础已经奠定,并形成了初步的思维模式,有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尊重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给予其适度的自由来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抓住秩序敏感期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秩序感的可行性

秩序感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幼儿时期秩序感的培养对其以后的成长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教师要牢牢把握幼儿时期这个年龄段,了解幼儿秩序感养成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秩序感。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增加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其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可能性表现出来。

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良,增加趣味性,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效果较为显著。特色活动逐渐成为近年来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内容,除了必要的德智体类传统活动外,独具特色的实践类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丰富的游戏形式,而且为幼儿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引导方式;在同一特色活动中,不同学段的幼儿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游戏习惯和秩序特色,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区别引导,让大中小班的幼儿都能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并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和秩序感。

二、“建筑工厂”特色活动简介

“建筑工厂”活动是通过幼儿在活动区域中扮演相关角色,完成一系列设定环节的体验性游戏课程,共分为三个大的区域,分别是“小小设计师”“建筑服务区”和“建筑工地”。

“小小设计师”区域设有自制的交通道路和交通道路标志,还有交通警察的服装、用于盖楼的大型积木等。在此区域中,幼儿可以创建自己的城市,并在城市中充当想要扮演的角色;“建筑服务区”是建筑工人休息的地方,区域中有制作美食用的餐具和粘土,还有厨师衣服和为工人看病的医务用品,这里是女孩子最喜欢的地方;“建筑工地”是最大的区域,这里有充足的动物砖,以及大量的建筑工人帽子、衣服、图纸、彩笔等,幼儿可以先构思楼房的框架,画出图纸,然后按照图纸拼搭楼房。

活动预期目标为:幼儿有序自主选择区域,按照人数的规定和进区規则开展活动;进区之前脱鞋,并摆放整齐;在听到活动结束的音乐时迅速安静地收拾整理;在活动中不争抢、不打闹,注意安全。

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进区活动经验,在进区的规则、游戏的设定进行、整理方面都很有规则;中班幼儿由于是刚从小班升入,大部分幼儿还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活动中会出现打闹现象;小班幼儿经验几乎为零,需要教师全程进行引导。

三、活动中对幼儿游戏习惯和秩序的观察引导

第一次观察记录:大班幼儿

行为观察:首先来到建筑工厂,幼儿异常兴奋,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的幼儿指着交通警察的衣服表达喜爱之情,其他幼儿的视线也被吸引,都说想当交通警察,班级秩序开始混乱。

支持与回应:“交通警察是最有纪律的部队,你们要怎样表现呢?”

行为观察:幼儿迅速安静下来,像小警察一样立正站好。

支持与回应:给幼儿介绍班级的各个区域,并引导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

行为观察:幼儿大部分都挤到建筑服务区的门前。

支持与回应:“另外两个区域的幼儿可以进区活动,人数多的还要再考虑去别的区域,这样才能正常活动。”

行为观察:幼儿接受了现实,等区域选择好了以后就纷纷进入角色,在“小小设计师”活动区中有两名幼儿带领其他伙伴组建了自己的城市,还指挥交通、部署任务,玩得津津有味,其他幼儿看到了,也想要去“小小设计师”活动区活动。

第二次观察记录:中班幼儿

行为观察:和大班幼儿一样,进入班级后,幼儿先是兴奋地近距离去看和摸活动区里的各种玩具,个别幼儿不敢乱走动,但被其他幼儿吸引或召唤到一起时,也很兴奋。

支持与回应: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参观,接下来给他们讲游戏规则,并让他们选区。介绍每个区域的功能和玩具的玩法,大多数幼儿都听得很认真,只有一名幼儿不但不认真听,还擅自进入活动区。

行为观察:进入活动区的这名幼儿自己玩了起来,很喜欢建筑服务区,兴奋得哈哈大笑。

支持与回应:我让这名幼儿重新选区,他生气地哭了起来,导致他成为最后一个进行选择的,没能选到自己喜欢的区域。为此,他哭了很久,最后还是投入到了自己“不喜欢”的区域中。中班的幼儿刚开始没有找到搭建的乐趣,在指导下,他们渐渐找到了乐趣,中班幼儿没有大班幼儿整理得工整,但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很快整理完。

第三次观察记录:小班幼儿

行为观察:小班幼儿进入班级就分散地走入各个活动区,完全失去控制。

支持与回应:把幼儿组织到一起,耐心给他们讲解进区的规则,并播放进区出区的音乐,告诉活动区里面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幼儿听得很认真,又提供了动物砖和软积木给他们当搭建的材料。

行为观察:幼儿玩得很认真,也很开心,有交流和互动,在一起合作完成了高楼的拼搭后,他们兴奋地大笑。

支持与回应:在整理环节,和幼儿一起将所有玩具都放回原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相信下次活动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四、针对不同学段幼儿活动的特点区别引导游戏习惯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秩序感的敏感期,此时,幼儿需要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和熟悉环境,如果他们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无所适从。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抓住幼儿时期,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良好秩序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建构区的游戏理解不同,大班的幼儿在建构游戏计划确定以后,就会按照讨论好的计划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中班的幼儿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指导,才能够有秩序地开展游戏;而小班的幼儿需要教师有效介入整个活动,充当他们的玩伴,并时刻引导交流,以保持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推动游戏继续进行。

“建筑工厂”活动是一项教师和幼儿可以共同参与的体验类游戏,无论哪个学段的幼儿都可以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并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由于有了不同的“身份”特征,也更乐于倾听教师在游戏中发出的指令,大大提升了游戏的秩序感;有些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还能够学着教师的样子,在活动中以“警察”或“医生”的身份对自己和同伴提出要求。活动后期,分享与交流是整个建构游戏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分享与交流包括分享经验和拓展思路两部分。

随着特色活动的深入进行,还可以将游戏环节加以改进。比如,活动初期可以让幼儿参与调查和参观,针对不同学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大班幼儿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对建筑风格、结构、功能等方面发表意见,就游戏展开讨论,制定计划;对中小班幼儿,通过指向性的交流和发散式的交流让他们提出设想,引导幼儿倾听和表达。教师要注意有效筛选和判断幼儿提出的问题,关注幼儿是否倾听同伴的发言,引导幼儿听取别人的意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拓展幼儿思路,帮助幼儿逐渐丰富游戏场景、材料、主题和情节,使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并在交流中强化活动秩序的重要性。

特色活动是幼儿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课形式,也是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活动秩序的重要载体。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较快,小班和大班幼儿的行为差距较大,这就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因材施教,特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超男.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J].成才之路,2014,(36).

[2]詹蕾.抓住敏感期,培养幼儿良好秩序感[J].四川教育,2016,(09).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