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1-05-12姚兰

黑河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姚兰

[摘 要]本文主要以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论述了提升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要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首先,要端正学生阅读文本的态度,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圈划重点的习惯,对文本和题干的关键字进行圈划,并在教师的讲解下,加深对文本重点内容的理解。最后,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对文本的内容提出疑问并积极探究,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谨慎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有效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可以增强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文本时微小习惯的有意识引导,逐渐使学生的阅读文本汲取信息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端正学生阅读文本的态度

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与学习态度直接相关,教师如果对数学文本阅读不够重视,那么,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存在困难。小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处于发育塑造的良好时期,在这个期间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数学文本阅读的态度也是其中之一。学生信心不足是产生不良学习态度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方法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如在數学课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数学竞赛,让学生复述数学文本的含义,在相互竞争中提高学生阅读文本时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例如,《负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通过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对比引入了负数的概念,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刚学习的负数,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对负数进行描述,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负数就是小于零的数”“和-20这样的数都叫负数”,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信心。教师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竞赛式的问答,将“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可达-89.2℃”等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抢答问题中包含的负数和正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在这些趣味活动中认真阅读课本,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端正学生阅读文本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圈画重点的良好习惯

数学中的逻辑定理、定义公式、概念表述等都是具有严密性和准确性的规范表达,不仅不允许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曲解,而且要求学生要掌握其中的核心要义。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养成随手圈画的习惯,将所阅读材料中自认为是重点核心的字词圈画出来,并对这些圈出的核心内容进行反复的揣测琢磨,把握其中的内涵。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引导学生在阅读题干时按照自己的习惯对题干中的关键字随手标注,整个题干的已知条件就一目了然,大大减轻了学生做题和阅读时的压力。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时,学生经常会因为马虎而出现把正负号看错等低级错误,因此,对重点内容的圈画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在阅读课后习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重点内容圈画出来,先给学生做一次示范,在“某粮库运进20吨粮食,记作+20,运出15吨粮食记作……”这道题干中,提示学生是对粮食进出数量做正负号标记,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很快就能将题干中的“运进”“+20”“运出”几个关键字圈画出来,从而得到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又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中,教材上描述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S=a×h÷2”,在这个定义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中的“底和高”分别在定义的文字描述和图形中标注出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和掌握,防止与其他知识混淆。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重点

准确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是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要对所有的内容全部进行详读,一概而论的方法会使学生在阅读之后仍然对内容不理解,抓不住文本中所要表述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要咬文嚼字地揣摩文本的重点,理解题目表达的条件和思路,定理阐述的意义和要求,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和分析,真正对文本表达的内容做到理解透彻。教师教授新课和习题点评时,也要有侧重点,详略得当既能使学生抓住课堂数学知识的核心,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慢慢培养自己主动阅读和探究重点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表面积》这节课,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对其中“底和高”这两个重点内容圈画出来以后,要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圈画出这两个关键字的原因和意义,否则学生可能在做题时,所代入的底和高的数字不能对应。教师要强调定义中的“高”不能作为其它的高,应该是求取面积时带入的底上所做的高,学生经过教师的强调和自身的揣摩就能够深入地理解这个公式。有了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作为铺垫,在下一节进行梯形面积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和重点内容的圈画,学生依照之前学习的思路,把梯形面积公式中的“上底”“下底”等重点内容圈画出来,并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这个公式的由来和意义,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阅读时的质疑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对所浏览的文本提出质疑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表达自身不同观点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提问。教师也可以适当激励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提出质疑,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时的思考更加周密,对文本的观察更加仔细,从而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预习,多数学生已经了解到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加下底得出和的结果,用这个和乘以梯形的高并除以二,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但有一些学生提出疑问“最后得出的结果为什么除以二”,这个疑问就会激发学生对于公式推导的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动手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就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关系,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个梯形面积的二倍,由此得出的梯形面积公式。通过学生对公式提出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这种提出质疑的行为,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疑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学生在阅读同样的文本时,由于思维意识的差别,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阅读题干时踊跃发言,通过质疑和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数学阅读往往由于知识的抽象乏味而失去兴趣,不利于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二者辅相成就可以相互促进。要想激发学生对数学文本阅读的兴趣,就要减轻学生心中的负担,教师可以将数学教材作为目标导向,备课时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根据课本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从而启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将各种实际情景引入数学课堂,把学生要阅读的数学文本充分与实际相结合,让数学知识融入在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学生阅读文本的动机。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的课程《简易方程》时,学生初次接触方程和未知数,如果教师引导的方法不恰当,学生就会对这一部分文本的阅读产生抗拒,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其中,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新课引入时,教师利用天平和砝码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在天平左侧放置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右侧放置一个5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是否平等,结果显然是不平等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在50克的砝码一侧加入一个未知克数的砝码配平天平,学生到教材上阅读能够表达这一现象的文本,通过对教材的阅读轻而易举地找出“像x+5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自主接触到新课学习的内容和概念代表的实际意义。运用这种方法,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阅读教材结合在一起,把学生从实践中带回到教材文本的阅读中,激发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六、加强数学文本归纳整合度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知识相比低年级更为复杂,教师在注重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前后相关的数学知识脉络,这就为教师引导学生文本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协助学生加强对前后知识的归纳,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归纳整合的过程作为提升阅读能力的中心,也是让学生把文本中的核心内容和思路方法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的知识进行回忆和整合,串联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为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和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这一章的学习时,低年级的学生早已经完成了对整数加减法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共同点在学生阅读前进行归纳整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从而进一步促进阅读文本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课下预习,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这时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过程和计算,让学生在脑海里将整数的加减法重新复习,关系整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整数加法中,2+4可以进行直接的运算,而在分数加法中,1/2+1/4可以直接运算吗?学生可以带着疑问进行文本阅读,在教材上找到解答疑惑的文本内容,学生积极回答“根本不同就是分母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在学习时通过对比和提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与区别,让学生带着寻找答案的意识,更加有目标和效率地进行文本的阅读,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架构,加深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印象。

七、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者和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上阅读文本时,要时刻谨慎自己的阅读和授课态度,避免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师行为的影响下养成细心认真的阅读习惯。对于各种定义、概念、公式的讲述,教师要做到语言严密和逻辑严谨,对于一段文本中的内容,要进行有侧重点的阅读和讲解,采取一边阅读一边标注的方法,对文本中的主要信息进行提取,整合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学习《简易方程》这一节时,教材上具有逻辑性的内容较多,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阅读文本时,就要注意圈划关键字。阅读到“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内容时,教师要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将关键词“两边同时”圈画出来,并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等式只有一边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还是等式吗?”,学生通过动手验算会得到否定的答案,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师行为的熏陶下养成谨慎阅读、圈划重点的好习惯,提升了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能力。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也要注意自己阅读题干解题时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示范。

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周围环境的熏陶逐步培养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阅读文本与实际的情境相联系,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增强信心、端正观念。真正地实现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为学生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乃至综合能力养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启贺. 提升小學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7,(21).

[2]蔡慧霞.提升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策略例谈[J].教师,2016,(28).

[3]陈艳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10).

[4]陈艳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现状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04).

[5]张延俊,陈艳.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9,(02).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