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育人新航向
2021-05-12张林靖
张林靖
在“聚·宽”理念指导下,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摸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模式。
1.学生共同体
建立学生共同体,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群体的创造性,发挥团队效应,彼此相互教育,使之共同成长。
第一是学习交流,互学共进。四位学生一个小组,通过游戏、自学、互学等,使每一个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使每一个学生不落单、不掉队,激发每位成员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会参与、善思考、懂合作、乐分享。第二是情感关怀,知心共情。学生共同体也是情感关怀联盟。共同体伙伴可以进行情绪的倾诉、聆听、释放,进行同理心的关怀和劝诫,避免情绪的积累爆发。第三是科技创新,集思共研。学生共同体可以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汇聚各自的奇思妙想,讨论生成科创的新方向和创新点,通过实践模拟研究生成科技创新产品或科技成果。第四是社团实践,分建共享。不同的学生共同体参与到不同的社团中,进行组织策划、实践探索,担负应有的责任,得到不同的收获。然后,进行成果展示共享。
2.教师共同体
建立教师共同体,使他们形成互学互助的精神依托,达成共商共进的教育教學认知。
第一是价值趋同,品德高尚。热爱教育,关爱学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共同体拥有这样的教师观,才能有信心、用爱心、持恒心地教书育人。第二是同侪互助,学识扎实。通过教师共同体的协同教研、相互借鉴、经验共享,使教师成长为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视野开阔的优秀教师。第三是理想高远,信念坚定。教师共同体的坚定信念就是成为一名好教师,在知识上钻研,在教法上打磨,在理念上精进,在育人上创新。第四是教育守正,思维创新。教师共同体的每位教师在坚持“正”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教学形成特色,育人形成特点,教研形成特区。
3.家长共同体
建立家长共同体,帮助家长深化对家庭教育的认同和理解,促进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
首先,参与学习,淡化说教。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即使不能学习相应的知识,也要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创造一个家庭式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才能静心和安心学习。其次,服务生活,淡化成绩。家长不仅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做好营养均衡的饭菜,还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不要动不动就以成绩说事,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说谎、作假。再次,理解政策,淡化推测。家长要借助媒体或讲座主动学习和理解招考政策,对孩子作出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和帮助,赢得孩子的信任。最后,激励过程,淡化结论。聪明的家长总是激励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妄下结论。学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到“爱有量,斥有度”。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