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认同与社区建设关系及方向
2021-05-12张宝灿
张宝灿
摘要:社区文化认同不是简单的习俗规范、制度、观念的问题,而是社区建设本身的问题。构建社区文化认同的前提条件为社区自治、社区组织和个人对于社区规章制度、运行方式的认可度和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责任感。社区文化认同的相互关系,社区文化认同是社区建设的保障、社区建设是社区文化认同的动力、社区文化认同与社区建设共同促进社区善治。社区文化认同与社区建设方向,为拓宽文化认同建设途径,创新完善社区建设、开展特色社区文化建设,提升深化社区认同、承接社会文化建设任务,丰富发展社区文化。
关键词:文化认同 社区建设 关系 方向
社区文化认同是社区居民在社区生活中,不断动态认识社区文化具有社会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发的,同时,需要社区建设来引导和促进,使社区中个体对于群体文化形成认同并发自内心来拥护,从而视社区建设为己任,将个人利益置于社区群体利益当中,促进个人与社区共同的发展进步。
一、建构社区文化认同的前提条件
探究人的“认同”问题,最早是由心理学做出的,其逻辑起点是人的自我认知。社区文化认同是指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融入和归属感。这是社区成员之间或者社区成员和社区组织在一定社区文化背景下互动形成的文化认同。林尚立先生曾对国家认同的建构进行政治逻辑分析,提出了认同建构的三个层面,即民主、国家制度的现实合理性、能够享受国家制度所带来的自由、发展与幸福。根据这三个层面,分析社区文化认同的前提:
(一)社区自治
社区自治,是指社区组织根据社区居民意愿形成集体选择依法管理社区事务。国家在社区中实行自治,这样充分尊重社区成员意见与建议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社区管理的成本和难度。社区自治基础是社区居民形成的集体选择,这种集体性体现在诸多方面:社区组织领导人员,如居委会和业委会成员等,居民自己选择;社区的大事,居民有权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决定权,社区公共事务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在符合政策法规下行使权利;社区的文体活动,以居民共同意愿为主导,一切为了居民的美好生活。社区成员个体是组成社区的主体和基本单位,不论是社区文化认同的形成还是社区建设,都要充分尊重和肯定个体的权利和话语权。这种充分尊重社区成员意志和利益的自治形式发展成熟并逐渐丰富其内容之后,社区文化认同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并对社区建设起到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社区组织和个人对于社区规章制度、运行方式的认可度
社区中的组织和个人能否根据社区规章制度和谐生活,维持社区正常的秩序,有赖于其管理的合理性。社区管理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而对于社区的管理,社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方式必须在政府的指导下,不是无限度随意的自我管理。不同社区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员组成、阶层组成等,不能以偏概全而丧失制定规则制度时的针对性,同时还要关注党和政府对于社区自治的大方向与具体政策的解释。社区成员普遍认可社区的规章制度并且接受行为制约与其实施方式,这就有助于社区文化认同的形成。即广泛的社区成员越是能自觉接受社区管理、社区文化认同程度越高,就越利于社区建设。
(三)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责任感
社区作为居民的居住地,其环境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社区的归属感需要在社区建设中不断深化,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获得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获得,工作、生活、教育的便利,更是文化上、心灵上的获得,居民切实在社区生活中获取便利,从社区生活中享受娱乐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当社区居民形成集体,社区的共同利益就必然与个人的利益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如何将这些矛盾合理恰当的处理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互利共赢需要全体社区成员的智慧,这同时也需要社区成员的责任感,真正认识到社区集体利益是广泛的长远的利益,每个社区个体都有责任维护社区群体利益,只有维护好社区群体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幸福感。社区居民切实在社区生活中培养了责任感,感受到了幸福感,才会更加对社区文化认同,并且期待更加完善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二、社区文化认同和社区建设的相互关系
(一)社区文化认同是社区建设的保障
一定程度上来说,社区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时,社区建设会呈现出积极态势。社区文化认同不是停留在观点、理念上的表面的认同,而是可以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实际意义和切实利益的实在认同,社区文化认同是社区建设的保障。相对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是社区人群相互关联的基础。社区成员可能会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背景、知识水平、风俗习惯,也有可能来自相同地域,这使得不同的社区需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社区文化认同的建设,存在较多样化的社区成员的社区,必然要在文化认同当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多样的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到建设和谐社区当中,成员们对社区文化认同的程度决定了建设的进程,这也是现今社區不断重视文化认同的原因。
(二)社区建设是社区文化认同的动力
衡量社区的建设程度,主要应询问社区成员的满意程度:在社区所运行的这套管理模式是否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成员的需求;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是否得到了广大社区成员的支持和参与;社区居(村)委会,业委会是否行使了代表社区成员的权利,并且切实履行了应尽的义务。社区成员在共同生活的社区当中享受到了便利,个人权利得到尊重与保障,会提升他们对于社区文化的认同。由此,我们可知社区建设是社区文化认同的动力。社区建设当中要注意宣传工作,社区建设并非是只有“低头搞建设”,对于当今社区流动性日益加大的特点,社区建设在切实保障社区成员利益的同时,加强文化宣传,使利益共享观念深入人心,提高社区成员对于社区建设事务的责任感,在这样的宣传氛围和模范带头人物的正面引导下,社区成员对于社区文化的认同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三)社区文化认同与社區建设共同促进社区善治
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区善治,而社区善治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社区居民对社区高度认同基础之上,文化认同是社区认同的重要支撑,是社区认同的核心。因此,社区认同对社区有效治理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社区文化形态建设,不仅建构社区认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影响人们心理意识。一旦文化成为人们心理潜意识,就会对个体行为和社区治理产生巨大影响。在社区文化认同的同时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将社区建设落到实处,不仅体现在社区的基础设施上,还体现在建设社区成员共享社区建设成果,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社区文化认同就推动了社区成员拥有这种责任感来参与社区建设,而社区建设水平的提高又推动社区文化认同的发展,社区文化认同与社区建设之间共同促进社区善治的实现。
三、社区文化认同与社区建设方向
(一)拓宽文化认同建设途径,创新完善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主体是多元的,培养社区成员的文化认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社区组织方面看,针对社区居民背景多样化,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管理和服务居民。注重宣传社区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还要让社区群众看到、听到、享受到这落实到行动的认同感,发自内心的认可社区文化。创新建设方式,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社区建设的新方式;从社区成员方面看,在享受社区所提供的便利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创新建设当中来;从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来看,创新建设社区的脚步刻不容缓。政府指导社区建设,社区不断发掘拓宽自身文化认同的途径,凝聚最广泛的社区文化认同共识,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积极响应政府对于社区治理的号召,真正实现社区善治目标。
(二)开展特色社区文化建设,提升深化社区认同
社区需要开展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社区的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增大宣传,要求社区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社区在开展这一系列特色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是对社区成员文化权益的尊重与保护。在全社区建设浓厚的文化氛围,建设社区成员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重视并建设好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在开展特色社区建设的过程,就是给社区成员交流平台和丰富其精神生活的平台的过程。公共性社区文化活动在这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特色文化建成的社区文化认同具有真实性和长久性,并逐渐使社区成员对共同居住的社区产生心灵上的归属感与依赖感。为此,社区特色文化活动中可以大力开展诸如志愿者服务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济贫济困活动、公共性文体活动等具有特色并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文化活动。真正提升和深化社区认同。
(三)承接社会文化建设任务,丰富发展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社区文化,不能局限于微观层面,还要积极承接国家在全社会弘扬的文化准则。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在建设本社区文化认同之外还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致力于培育社区中的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区应当主动承担起宣传和教化作用,有助于社区管理者更加顺利地进行管理工作;有利于各具特色的文化认同在更高层次上的凝聚融合。一切以国家社会的集体利益优先,在个人与社会、国家的统一中实现自身价值。社区积极承接社会文化建设任务,对于国家认同和团结意义重大,各个社区在建设中也要接受政府的指导,积极为建设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所努力。在发展社区文化中,创造更大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08).
[2]李劲涛,罗湘明.社区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要务[J].求索,2013(2):265-266.
[3]吴晓燕.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11(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