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区域创新实践

2021-05-12杜英丽何暄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西城区普通高中新课程

杜英丽 何暄

编者按

育人方式改革事关“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调育人机制构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上日程。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高考综合改革、育人方式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北京市西城区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涌现了一批示范校,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

基于此,本期,我们关注西城区“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区域创新实践”,聚焦西城区在变革课堂育人方式、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选课走班、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为引领首都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西城智慧、西城模式。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建立与高考改革相适应的高中育人方式,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文件明确提出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为主题,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西城区加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区域性整体推进,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基础与发展定位,坚持分类、分阶段推进的原则,引导学校立足自身特点实现高质量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在普通高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变革课堂育人方式、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选课走班、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以“高质量多样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针,探索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西城智慧、西城模式。

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西城区秉承“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名教师”的理念,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全时空德育体系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西城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据高中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智特点,重在提升政治素养,树立良好志向,研究和创新德育方法,面向高中校相继推出了“开学一课”“院士进校园”等教育品牌活动,坚持讲好德育第一课。新时代赋予“立德树人”新内涵、新要求,西城区在前期德育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德育范畴,注入新内容,依据不同年龄段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明确从幼儿到成人各成长阶段德育主要内容与标准,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育人机制,建立大中小幼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全时空德育体系,德育总体目标在高中阶段一以贯之,坚持“一校一案”,将高中阶段的德育内容在德育途径创新中实现校本化、生本化。

2.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效

在新课程“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目标引领下,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的前提下,打通学科边界壁垒,在课程活动内容、目标设计的综合化上下功夫。依托现有课程平台,变革教育教学结构与方式,开发设计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中,实现道德的触动、认知的提升、体能的增长、审美的熏陶、劳动技能的锻炼。

突出抓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开足、上好体育课,创新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培育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的实效。如北京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北京八中”)体育、艺术、技术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综合到具体的“项目”中,学校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体验,落实课程要求,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又保证了课程实施的可持续性。北京八中通过高中学生“劳动清单”的方式,分“三个场景、九项任务”,从延期开学期间的居家实验看,效果明显。

3.全面升级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拓宽实践渠道

2014年,西城区依托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城市学校少年宫计划”(以下简称“城宫计划”),即让学生在课后、校内能依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自愿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外活动。目前,“城宫计划”全面升级为“城校计划”,即全城为校,明确教科研中心、劳动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社区教育基地、文化艺术场所、民办教育机构等社会资源的育人职责,参与承担部分教育内容,减轻学校负担,提高教育资源统筹使用效率。鼓励大中小学在资源互通共享的基础上,打通学校边界,探索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整体育人模式,构建一体化的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建立人才成长“直通车”,实现全社会协同育人的现代格局。

4.立足教育过程与增量,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围绕西城教育“优质”取向,建立绿色评价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与发展。立足教育增量,健全师生多元评价机制,实施综合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持续评价,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内容,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制定西城区学校办学水平指标体系。发挥评价对学校的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和导向功能,带动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提升,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实行“选课走班”后,受科目组合、学生等级性考试科目实行等级赋分等因素的影响,原来简单的原始分评价方式面临挑战,在教委的推动下,西城区一批优质高中开展了基于新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评价方式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的先期实验,探索新高考、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立德树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发展。例如,北京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北京四中”)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实验中学”)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方式研究”,北京八中的“学校自我诊断”“360分评价体系”,北京市第十三中学“以评价促进教学改进的实践研究”等。这些评价改革的先锋,对全区评价改革的推进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立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逐步提升教育品质

西城区按照“强化基础建设保障,扶持重点环节创新,搭建平台辐射引领”的基本思路,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经过三年多的创新实践,基本形成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优质高中教育特色。

1.整体推进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西城区针对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通过“系统规划、项目引导、智力支持”措施,通过科研项目推动全区高中结合学校实际,探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策略和路径,通过建立“学科建设示范基地学校”,重点探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策略和路径,形成了探索解决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环节问题的区域布局。目前首批“学科建设示范基地学校”有6所,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9个学科,后续扩展到涵盖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科学技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生涯规划指导等科目,实现学科特色建设全面覆盖。

2.创新课程体系,实现选修课程资源价值最大化

西城区以“整体育人”的理念为指引,鼓励普通高中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内容丰富、生动鲜活、优质多元、个性选择、分类分层的课程体系,探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的特色发展。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二附中”)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基本覆盖高中自然科学、技术等学科核心概念和理论。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内容综合度,采用分阶段和双环互动项目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课程”研究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经过多年的积累,西城区一批普通高中已形成鲜明特色并凸显良好的育人效果,如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北师大二附中的人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华夏女子中学的女生教育、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小语种教育、北京市月坛中学的日语教育、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的艺术教育等。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构成,通过课程建设科研项目的引领,立足选择性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丰富或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内容,追求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价值最大化。例如,北京市育才学校在“红色研学”校本课程中,充实了语文学科选修课程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讨”的内容。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科学实践课程”中,充实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选修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北京八中的语文课采取“4+1”课时安排。其中的“4”是落实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1”则是以“阅读课”的专题形式,落实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专题研讨。

3.夯实学科基础,融通学科壁垒,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对“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下的分科课程无法满足真实情境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面对这一问题,西城区从网络化知识、多学科视角、批判质疑精神、合作创新能力和表达分享能力等维度,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探索。2018年12月,在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四地联手进行的STEAM课程研发中,北师大实验中学承揽了以信息、通技学科整合物理、数学、生物、化学、语文、美术、音乐7个学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STEAM课程研发。课程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了跨学科整合,通过做中学,使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2020年7月,西城区获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八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所中学成为示范校。西城区将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作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成果。

基于不同学生发展需求,

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西城区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合作、探究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课堂实效,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1.尊重自主选择,分层分类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指导意见》提出有序实施选课走班。西城区指导学校,结合实际保障高一年级实施好必修课程教学,有条件的可以实施走班教学。从高二年级开始,有序实施选课走班。“走班”打破了行政班建制,学生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不固定,形成松散式班级形态,这就打破原有教学按部就班平稳运行的状态,给班级管理方式带来挑战,学生的出勤考核、课堂纪律、作业辅导乃至日常德育等工作都面临挑战。西城区在理论研究、模式建构、实践操作等层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北京四中通过“中学走班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得出了“尊重学生在不同学科现有兴趣和能力水平、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尊重教师对学生在本学科学习兴趣、水平及潜在发展能力的判断和了解”的“三尊重”分层原则,取得了“细化尖端学生分层,弱化中等及其以下学生分层”的实践经验,以及“保留原有行政班,实行学科走班制和动态管理”的操作模式。北京八中“6选4”选科模式,就是在高一年级入学时从等级考6科中,按可能选择参加等级考的确定度选择4科,学校在按语文数学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再按确定度最高的3科组建行政班。这样的分层分类方式既保证了最大限度地形成固定的班集体,又能为学生选课调整预留空间,还能避免学生过早地文理分科,因为选4科,无论怎么选都会强化文理科学习的兼顾。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障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落实

为保障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落实,西城區统筹制定了“研究先行、项目引领、常态推进、能力提升”四环节工作法。

研究先行。2016年9月,西城区开展了“基于中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确定了4个研究目标和5项研究内容,涵盖高中阶段国家课程规定的所有学科。

项目引领。各学科成立专题研究小组,以公开课、案例集等形式将研究成果推介到其他学校。

常态推进。将课题以及项目研究的成果,通过进课堂常态听课、研课,做市区级研究课、展示课等方式,发挥新课程理念对常态课教学改进的促进作用,实现参加研讨的教师全覆盖。

能力提升。从国际上看,教师的能力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西城区采取基于实践和教师互助能力提升策略,组织小组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项研究,建设名师课程进行示范引领,通过博士生课程介绍新课标中的热点问题、学科前沿问题,基于自我实践理解、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施策略和方法等。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做实做细学生发展指导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内容应试倾向、专业师资不强、社会资源不足等问题,西城区遵循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既要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要立足眼前,指导学生做好高中阶段的学习规划的原则,采取区校联动方式,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区级层面,出台了“百年树人工程——班级导师制”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学生发展跟踪培养机制,实行高中毕业生导师制及中学在校生“班主任+导师”制,即学生高中毕业后,高中阶段的导师继续追踪培养;聘请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班主任分别作为初中和高中在校生的导师,协助中学阶段的班主任共同培养学生。

在学校层面,建立了选课指导制度,提供了学科指南,以此为基础,加强了全流程、系统化的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例如,北京八中的“广泛导师制”,北师大实验中学“个性化、体验式、可选择”的生涯规划课程群,首创了“中学生涯探索实验室”“生涯真人图书馆”等,建立了覆盖多领域的职业见习基地群。此研究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确保落实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西城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建立行政、研究机构和学校三级工作推进组织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区教委组织协调,西城教科院承担研究任务和管理工作,各学校遵循《指导意见》要求,实践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适应新时代育人方式。同时,区域层面加强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质量提升的专项督导和评估。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高考综合改革、育人方式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为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活力、新空间和新定位。西城区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基。

猜你喜欢

西城区普通高中新课程
西城区总工会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平安
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西城区召开庆“五一”表彰座谈会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