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卢沟桥畔走来
2021-05-12王自勇王连东
王自勇 王连东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34年,其前身是河北省宛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学校带着兴学救国的使命,诞生于动荡年代,和国家生死存亡紧密联系的校史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师生血脉。八十余年来,学校虽历经两次更名迁址,但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谱写了一曲曲“传承与创新共舞,特色和品质育人”的华美乐章。
在北京西南大地上,有一面教育战线的旗帜高高飘扬。她,诞生于动荡岁月,伴随着抗战硝烟走来,血脉中烙印了不屈的红色基因;她,崛起于变革年代,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搏浪扬帆、挺立潮头;她,奋进于筑梦时代,根植首都文化沃土,汲取古城人文灵韵,以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人民满意的办学质量立足京城,她就是——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1.兴学救国,诞生于动荡岁月
1934年,在南方的江西于都,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这一年春天,在北方的永定河畔,一颗革命的种子悄然萌芽。河北省宛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简师”)正式成立,校址位于宛平城西门外卢沟桥畔的龙王庙,这就是北京十二中的前身。
学校在时局动荡中诞生,在国难的阵痛中艰难跋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令一些进步青年深感忧虑和失望,在这种形势下,当地进步人士孙亨廷、巴小泉、季惠之、王觉民等,本着“服务桑梓,興学救国,泽被后世,拯救中华”的宗旨,主张教育救国,并着手兴办教育。他们计划先办“简师”培养师资,进而发展全县教育,唤醒民众。“简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立的。
1937年,日军在卢沟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简师”不幸成为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被摧毁的第一所中国学校。据校史记载,学校毁于日军炮火,被迫停办。此时,“简师”的首届学生还没有毕业,他们毅然弃笔从戎,投身抗战,家住宛平县八区(门头沟以西,清水、斋堂一带)的很多学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抗战胜利后,1946年,学校恢复办学,迁址到丰台镇东安街一号。
2.红色基因,深植于师生血脉
1949年,国难终结,改天换地!伴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简师”也迎来了新生。学校改名为“北京市立丰台简易师范学校”,中共党员郑伯平受党组织委派出任校长。学校成立了首个共青团支部,参加了开国大典,创办了学生剧团。师生们排演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王秀鸾》,到医院慰问解放军伤病员。
1951年7月,学校改为普通中学,更名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简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区域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成为普通中学后,学校依旧流淌着红色血脉。1954年,学校接收蔡光辉等18名爱国华侨青年来校就读。学校还组织慰问抗美援朝伤病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1964年,北京市教育局将北京十二中定为第二批重点学校,学校发展迈入新台阶。之后,学校发展又几经波澜。1978年,北京市教育局重新将学校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4所重点学校之一,校长李英威把学校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教育教学上来,十二中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向了新的征程。1982年,陶西平任校长,提出了“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安排,各得其所”的办学思想和“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全面进行改革创新。1994年,罗洁担任校长,学校继续坚持改革创新,提出了“六以三优”的办学思想,发扬了60年来学校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2006年,李有毅任校长,她秉承学校传统和办学文化,提出了“求真、崇善、唯美”的办学理念,学校与时代同发展,谱写了一曲“传承与创新共舞,特色和品质育人”的教育乐章。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在七七事变爆发地见证了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的学校,学校始终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新教师入职培训、国旗下讲话、德育早课、“五四”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主题教育活动、校本课程等,把爱党爱国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例如,201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以纪念抗战胜利为契机,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进行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新生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金帆民乐团创作并演出了抗战曲目《卢沟音碑》;师生重走“简师”路,再访宛平城,追寻红色校史;高一年级京外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中的抗战主题分队,奔赴临沂、枣庄、徐州、南京等地,缅怀抗日英烈……2016年,师生创编了校史话剧《十二中的1937》,紧扣“求真、崇善、唯美”办学理念,讴歌了先辈们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的开拓精神;原创校史话剧《四世再同堂》采用“戏中戏”的方式,讲述了四代十二中人薪火相传八十载的动人故事……
3.守正创新,奋发于筑梦时代
2020年,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启动运行,是学校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联合总校目前拥有10所成员校、7000多名在校生,正在筹建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和北京十二中丽泽国际学校。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所属各成员校在总校指导下,统一部署,周密安排,引导学生抒爱国情、立英雄志。师生和家长向抗疫一线人员学习,为英雄喝彩点赞;参加线上升旗仪式,高唱国歌;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踊跃向疫区捐款捐物,师生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洗礼。
党组织在传承红色文化过程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党委组织开展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守好党员示范岗,争做新时代先锋》线上党课,创立了“党员先锋岗”,号召党员争做“师德师风的表率、服务师生的表率、教学改革的表率、教育科研的表率、培养新人的表率、终身学习的表率”。着力推进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双培养”梯队建设,一批中青年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关键岗位,成为业务标兵、党员模范。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二中联合总校制定了《建党100周年活动方案》,以“致敬百年史,奋斗新征程”为主题,围绕党的理论、红色史话、国家意识、学校文化、榜样力量等开展10项主题教育活动,如在选修课、社团活动课中开设“四史”教育,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主讲“微党课”,举办以“铭记百年史,筑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五四”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举办“七一”红色诗歌比赛等。总校还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正在筹建“虚拟校史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将以迎接建党百年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四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学校红色文化,发扬艰苦奋斗、改革精进、继承创新精神,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