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视角下的文学理论教学困境与对策探究

2021-05-12梁建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目的文学理论审美体验

【摘要】在新时期师范专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学中,传统教学重理论、重逻辑且将教学目的工具化,存在着学生、教师、教材诸方面的局限所形成的困境。而突破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生命体驗的精髓,可以通过“起于兴”“行于诗”“成于理”三个层面来引领学生品味生命的诗意,陶冶性情,滋养性灵,让学生带着丰沛浓烈的审美情感行进在文学与文学理论的世界,感受文学理论中那些理性的原理、规律背后,都蕴含着无数文学作品中活泼泼的趣味情致和崇高的生命精神。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学目的;教学困境;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087-03

【本文著录格式】梁建平.审美视角下的文学理论教学困境与对策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5):87-89.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文学理论属于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1]。“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2]

对于文学理论的教学目的,各种版本的教材虽各有特点,但总体上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文学作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文学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把握文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分析、介绍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习其他汉语言文学课程,为今后从事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既重知识又重能力,彰显着我们的教学方向。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依照学生的实际基础灵活地处理教材,如何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能更好地突破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种种局限让学生得到应有地发展和提升,并最终达到文学理论教学的目的,是教师必须深入探讨并努力去完成的目标。而在新时期的师范专科学校,要完成这一目标,则必须深入了解当前师范专科学校文学理论教学的现状,明确其存在的困境,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并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学文学理论面临的困境

1.文学积淀薄弱,影响学生的理论理解

文学理论是安排在大一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低,基础普遍薄弱。有的学生面对中文系的专业课程,虽然兴趣浓厚,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很高,但往往处于猎奇的阶段,再加上高考标准化的训练痕迹依然存留,还很难在阅读中进入审美的奇妙体验。有的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捶打下,因成绩低下而屡屡受挫,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依然容易抱残守缺,不思进取,陶醉于网络游戏的刺激与偶像剧的快乐。这些情况都使得我们的学生缺失观千剑、操千曲般的文学阅读体验的积累,难以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学理论的顺利学习。

2.教材内容广博,导致学生的理论畏惧

文学理论虽说是一门课程,但涉及范围广泛,与众多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要涉及大量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而且还将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生态学诸多学科领域。”[3]另外,与文学理论内容广博相伴随的是较多的专业概念术语,且东西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更容易让学生如雾里看花一般,难以深入理解。如此内容复杂且理论性强的课程必然会让那些新生在第一次翻看教材时,就望而却步、晕头转向。

3.网络诱惑庞杂,阻碍学生的理论深思

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学生,时刻被庞杂的信息所包围所诱惑。网络游戏、影视作品、抖音快手上的搞笑视频……这一切都比文学理论的学习更有趣也更轻松。于是,一些学生的许多时间就这样被消耗掉,只收获着浅薄的快乐与快乐过后的怅惘。让人担忧的是当获得快乐的成本不断降低,学生容易养成不愿进行深度思考的习惯。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也影响到一些学生对就业前景无法乐观面对,在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于是,当进入文学理论的学习时,综合性与理论性的深度阅读及思考就使得一些学生颇感艰涩与不适,不愿积极面对。

(二)教师教文学理论应有的反思

1.教学目的失衡,遮蔽学生的生命体悟

前文阐述了文学理论的教学目的,从中可以发现其重知识重能力但轻情感轻体验的特点。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而人类的文学活动是审美活动,是人的生存状态的诗意呈现,与人的精神情感密切相关。当我们把文学理论看成是严谨的科学,想着要为文学的创作和欣赏建立法则、要为学生将来的教学寻求理论工具时,我们的文学理论教学就背离了文学本身生动鲜活、丰富深邃的生命感,会流于缺失生命体验、情感体验的枯燥艰涩的理论讲解。而生命情感体验的缺失,容易遮蔽学生对自身生命、真实生活、文学文本的认识、体验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感悟,难以给学生心灵润泽与启迪。

2.教材内容滞后,妨碍学生的网文探讨

在教材方面,文学理论教材当然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但其内容的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网络文学已发展成熟,不仅有着丰富的题材、齐全的类型,而且写作技巧也推陈出新。与传统文学相比较,网络文学以爽为本的特征更能吸引当代学生。与此同时,传统的经典文学也正在与新媒体互渗交融,形成了多种艺术互为依存的新艺术形式。而文学理论教材显然与当下的新型的文学实践相脱节,使得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学生与文学理论教材之间缺少了当下文学阅读的适时的理论交流。如何以学生地发展为核心去吸纳最新文学研究成果,超越现有教材,大胆整合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3.教师自身局限,导致教法的呆板封闭

没有十全十美的教材,也没有完美无瑕的学生,更没有灵丹妙药般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教材等方面的不足较为敏感,对自身的局限却容易认识不深。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虽然学识丰厚,教学严谨认真,但对时下的网络文学有着不同程度的抗拒心理,认为网络文学是以消遣为目的的俗文学,是网络时代粉丝经济的产品,不登大雅之堂。另外,许多经典文学和网络文学作品被拍成了影视作品。教师往往对文学作品熟悉,但对影视作品知之不多,而学生则是对经典文学作品未必了解多少,对影视作品则如数家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理论分析细致深入,所举例证也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但因自身的局限,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文学和学生的时代性,导致了教学的呆板与封闭,从而未能较好地触及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理论的激情。

二、文学理论教学的对策

通过对文学理论教学困境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文学理论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教师教文学理论该有的种种反思相互绾合所形成的矛盾焦点,即为审美体验的缺失。学生缺失的是诗意的生活体验与经典文学阅读的审美体验。教师缺失的是对网络文学的审美体验和对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精神世界的感同身受。而无论何种体验的缺失,最终都指向了生命的诗意体验的缺失。

既然文学理论教学困境的症结是缺失审美体验,那突破困境的对策就应该是强化师生各自缺失的某种诗意的生命体验,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鉴于文学理论自身的特点,我们不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观照,来进行我们的教改实践。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文学理论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我在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深入了解学生、灵活整合教材的基础上,在对教学方法不断探究、矫正的基础上,强化了文学理论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体验。我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意的生命意识与生命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中,去唤醒学生心中的诗意,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审美情感,逐渐引领学生在品味生命之美的同时,走入文学世界和艺术天地,进而步入文学理论的世界。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实践,即“起于兴”“行于诗”“成于理”。

(一)起于兴

“起于兴” ,首先是把“兴”作为文学理论教学的起点。何为“兴”?《说文》中如是解释:“兴,起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主要指人在外物的触动下内心所涌起的强烈感情。因为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4](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只有人的心能感于物而动,可以“遵四时而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5(]陆机《文赋》)。我们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激情昂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6](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因此,在文学理论的教学中,我把“兴”作为教学的起点,实际是强化了情感,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审美的体验,去发现天地宇宙之美,去品味生命的萌动、觉醒和诗意。刚入校的新生,可能会抗拒教学中理论性的思考,但会愉悦地接受美的品味,尤其是自己身边触手可及的美。所以,从文学理论教学的第一周起,我就会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用PPT一起分享我多年收藏的自拍的校园美景。春天,有娇艳的枝头红杏、灼灼桃花,有清雅的白色海棠、紫色丁香,还有繁华过后的落红满地;夏季,则有繁茂的树木,匝地的浓荫,花坛各种肆意怒放的花卉。生机勃发的花草树木掩映着质朴典雅的校园建筑,有时流露着古拙沧桑,有时却又呈现着秀美灵动。刚入学的新生,还未能亲自体验校园的春夏美景,因而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新生的眼睛里满是惊喜与憧憬。而秋冬的校园美景,我则趋向于和新生用课堂上的PPT对应校园景色实时交流。枫叶红了,白蜡树黄了,杨树叶落了,海棠果熟了,雪满校园了,夕阳映照屋顶上的残雪了……时光一寸寸地在校园的花草树木上流转。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喜悦忧伤,激扬落寞,凡斯种种,莫不是对世界的体验、对生命的品味,莫不是对审美体验的进行。

(二)行于诗

“行于诗”,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面对世界兴发感动之后的下一步。这是引领学生真正行进于文学理论世界的关键步骤。这里的“诗”,是生命的詩意,是文学的诗意。

起于兴,学生体验到了面对美时的陶醉、感动。行于诗,则是要深入体味陶醉感动之时的生命发现,即审美过程中伴随着审美情感在审美感知之后的审美领悟、审美想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原来自己不仅陶醉于眼前具体的景色之美,更能超越眼前之具象,与物相融,神思飞扬。怒放的鲜花,是生命青春力量的勃发;飘飞的落叶,是生命终结时最后的舞蹈……这是在发现着自我的生命之美、肯定着自我的生命价值,是在欣赏着自我、人类以及天地万物的生命之美!当学生能从自我的体验中品味生命的诗意之时,便是能较好地进入文学天地,领略文学诗意之时!古典诗歌中那些田园山水、春花秋月,那些浩荡秋思、登临况味,就会唤起学生自我的生命体验,并能进一步理解历史上那些伟大诗人博大的精神世界与高洁的品性。

每一位学生在文学阅读与艺术欣赏中都有自我的兴趣爱好,因而有着独特的审美体验。为了能让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为了学生与老师审美体验错位的相互弥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文学艺术的交流环节。每周的文学理论课前十分钟,都会有一位学生向大家推荐一部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或其他的艺术作品,并赏析其最精彩的部分。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时刻,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有经典的诗歌小说,有各种类型的网络作品,更有动画、电影等。因为是讲述者的最爱,又因为要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展示,所以每一位讲述者都是在自己饱含激情深入赏析之后才分享给大家。每一次分享都是审美体验的传递和艺术世界的共享,常常激发师生之间的进一步探讨。学生们在理解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精神世界中丰富着自我的心灵,修补着自我的残缺,激发对生命的希望与勇气,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华。而这一切,都为后来文学理论中诸多理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成于理

1.重视概念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文学理论的教学中,学生最头痛的是众多的概念术语。对于此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勇于删繁就简,深入浅出,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但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关键的概念术语是必要的。如果学生对概念掌握得纯熟,不仅意味着对文学理论知识的深度把握,也意味着理性思维的成熟与应有的高度。“没有术语的思维是一种简单思维。高级思维、抽象思维必须借助术语进行。”[7]因此,教学中文学理论的讲授,既要与生命、文学的审美体验紧密相连,更要让学生感受到窥一豹而知全貌的快感,感受理性分析作品或文学现象时概念运用的精准、严密、深刻之美。随着理性思维的成熟,概念术语就会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所以,重视学生对理论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是文学理论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理论世界之美的钥匙。

2.重视课堂实践,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每个学期,我都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从某一特定的理论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并鼓励学生写教案、做课件、登台讲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每到这时,是师生交流最频繁、最密切的时候。与学生的交流中,我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不同的文学作品,不同的理论角度,趣味各异的课件,风格不同的语态语言,总是给我许多的惊喜与启迪。即使是一些缺憾,也能成为我某方面教学研究的契机。而对于学生地表现,我在每一环节中都细心地发现着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在活动中的认真投入,积极超越自我的执着与激情,都令我欣赏且沉迷!每到这时,我总是及时肯定,不吝赞美之词。我希望在师生间理性思考及情感碰撞中孕育出更深遂的思想和更美好的情爱,引导他们在对文学的思考中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

三、结语

综上可知,在新时期师范专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学中,若只重视理论性、逻辑性,将教学目的工具化,是与学生的学习现状脱节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我们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引领学生在对生命诗意的品味中陶冶性情、滋养性灵,才能让学生带着丰沛浓烈的情感进入到文学与文學理论的世界,才能在学习文学理论之时,时刻感受到那些理性的原理、规律背后,都蕴含着无数文学作品中活泼的趣味情致和崇高的生命精神。

参考文献:

[1][4]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0,2.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

[3]鲁枢元等.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5][6]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3,83.

[7]曹文轩.思维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13.

作者简介:梁建平(1970-),女,山西应县人,本科,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目的文学理论审美体验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
追忆黄药眠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