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探析
2021-05-12侯周梓
侯周梓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根本遵循,是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因子。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内在逻辑联系,并从现实问题和矛盾出发,提出推进“三化”进程的路径选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三化”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运用至今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三化”是一个循序发展、层层递进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发展的结果,也是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
一、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基本内涵
理解马克思主义“三化”是正确认识它们之间关系的前提条件,“三化”是马克思主义在顺应时代潮流、国家发展、人民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的。科学认识“三化”基本内涵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发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也经历了一个提出、发展、修正、重新提出、继续发展的曲折发展过程。
从发展进程来看,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此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随后的延安整风是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普遍教育的思想解放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成为全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重新提出和运用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之后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随之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下来,持续发展,生生不息。
从方法论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具体方法的辩证统一,是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逻辑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般方法,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站在全球人类发展的高度,表明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是特殊方法,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这个特殊的国情相结合而产生的,是将抽象规定特殊化的过程;“化”是具体方法,是对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的原则加以具体实施的工具、手段、措施和途径,侧重的是具体步骤的实施。三者的结合运用是由宏观到微观、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契合,达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生的状态。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时局动态而实现理论、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丰富和创新,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时代主题、回答时代课题。
时代是思想之母,准确把握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站在世界的起点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把握住时代脉搏的真正哲学,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
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有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些无一不需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从中汲取有益营养,促进彰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强音,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紧密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中开辟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华所在。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突出人民性、通俗性,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
在当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好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腰包不仅鼓起来,精神也要跟的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在国际上,面对全球问题,要勇担责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顺应各国人民过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所需、时代所需。
二、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统一思想和认识。
从构成要素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时空发展上的辨证统一,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紧扣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运用,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作用于人民主体的过程。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从科学内涵出发,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必然要求,要把握时代特征,破解时代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要立足本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最终目的,要密切联系群众,关注群众呼声,投身建设洪流。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
从相互作用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土壤,没有它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人们思想中的空中楼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目的,其中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结果,是实践和理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纽带,既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升华,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催化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融合,不可分割。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现实路径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就是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學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进一步拓宽党和人民事业的前进道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在新时代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既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又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同时,既要紧密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脉搏;又要紧密联系中国国情的深刻变化,把握本国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实际问题和突出矛盾,变通、巧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和解决时代和历史发展提出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以前瞻性的眼光指引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开放性特征,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
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成果的享有者,马克思主义最终是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服务于人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通俗化,使其深入群众实际生活,为人民群众所认识、理解并加以运用,就必须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为群众提供切实有利的帮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三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体三面”,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发展的题中之义,继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4):53-55.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