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戴式发热平面电阻膜封装系统设计

2021-05-12陈明中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功率密度热阻间距

陈明中,万 方

(无锡优波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28)

1 热阻测定与计算

电阻膜封装系统确定之后,其热阻将维持在一个稳态数值上。对封装系统热阻系数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构成封装所需要的每一层材质、厚度,封装工艺,热传导系数等。采用封装系温升20℃(室温20℃,当温升到40℃时人会有明显体感)需要60s对应的功率密度,作为热阻的表达方式,表达封装系统的升温速度。同类封装系统,可以快速摸底,形成经验值[1-2]。

具体测定方式为,对已经完成的稳态电阻膜,测定其电阻,从1×10-2W/m2~15×10-2W/m2中取若干点,求出应预置的电压,快速找到温升20℃低于1min和高于1min的电压值,将测试结果,按照功率密度倒数(单位:m2/W)、温升20℃对应的时间(单位:s)做散点图,求截距过0点的一元一次拟合公式;依照公式求出温升20℃需要60s对应的功率密度值。前期完成测定的两种封装系,热阻系数分别为 5.738×10-2W/m2,6.56×510-2W/m2。

常规平面电阻膜左右两端为电极,中心区域为平面电阻膜,见图1。

图1 平面电阻膜示意

功率密度的常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E为电阻膜的功率密度,单位:W/m2;

Px为平面电阻膜的功率,单位:W;

dp为电阻膜上与电流平行方向上的间距,单位:m;

dv为电阻膜上与电流垂直方向上的间距,单位:m。

如上介绍了一正一反两种方式求得功率密度,可以快速验证设计指标确定的合理性。

2 方阻测定与计算

电阻膜的材料、工艺、膜厚确定之后,任意尺寸正方形平面膜上电阻值相同,是一个恒定值。方阻代表了电阻膜的发热能力,也就是做功能力。同类成膜材料、工艺和膜厚,可以快速摸底,形成经验值。

电阻膜方阻的测定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Rs为电阻膜的方阻,单位:Ω/□;

Rx为电阻膜的电阻值,单位:Ω。

3 热平衡温度测定与计算

电阻膜封装系统确定之后,其电热转换效率将维持在一个稳态数值,《GB/T 7287-2008 红外辐射加热器试验方法》电-热转换效率计算公式正式基于此规律得以成立[3]。《GB/T 4654-2008 非金属基体红外辐射加热器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电热转换效率不得低于50%[4]。两个国标从2008年应用至今,用于考核全行业同类产品的产品品质水平。优波公司艾通宝医疗认证用,环氧封装云母板基材TCM平面加热膜元件,测试结果为56%,达到了国标要求。

国标中的电-热转换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η,电热辐射转换效率(特定封装体电热转换效率恒定),单位为百分比(%);

Pe,实测电功率,单位为W;

Tt,平均辐射温度(热平衡状态下的封装体表面平均辐射温度),单位为K;

T0,环境温度,单位为K;

S,辐射面的面积,单位为m2;

σ,斯特藩-波尔茨曼常数,5.67×10-8W/(m2·K4)。

热平衡状态下的封装体表面平均辐射温度Tt符合,

同类成膜材料、工艺和膜厚,同类封装系统,可以快速摸底,形成电热转换效率的经验值。依照上式可以快速推演得知热平衡温度值。热平衡温度代表了平面电阻膜热平衡状态下的发热效率。

而封装系统每层材质选择,材料的耐温能力(特别是表层材料的耐温能力)决定了对应的热平衡温度下封装系统是否能否承受,能否稳定,体现了封装产品的可靠性。

4 方阻温度曲线

不同环境温度下,相同膜的方阻波动曲线应该测定。

两种理想的平面电阻膜:一是恒定方阻膜,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电阻保持恒定(图2中A曲线);二是PTC电阻膜,在特定温度下,电阻快速实现成百倍地上升(图2中C曲线)。介于两者之间,在温度上升过程中,电阻逐步上升(图2中B曲线)。获知上升系数,设计补偿控制电路方可获得恒功率输出。

图2 方阻温度曲线示意

5 交叉电极

电阻膜的电阻Rx,

式中,U为电阻膜上的输入电压,单位:V。

由式(1)、(2)与(5),推导得出:

由式(6)得知,方阻Rs、功率密度E(电阻系数)、电压U确定之后,就可以确定单电阻膜平行电流方向的间距dp。此间距与电阻膜的功率Px变化无关。

由式(7)得知,单电阻膜垂直电流方向的间距dv,与电阻膜的功率Px成正比。

由式(7)反推,可以得到如下式:

在电压U、功率密度E(热阻系数)、方阻Rs不能调整的前提下,提高功率Px的基本途径是,延长垂直电流方向的间距dv。

如图3,直线电极可以通过电阻膜L的连续延长(b),或者间接延长(c)来实现。交叉电极方式,在提高功率的同时不用简单地延长L,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图3 提升电阻膜功率的方法

图3(d)中电阻膜电阻,由式(2)得到电阻Ra,

图3(e)中,单个电阻膜平行电流方向间距为;图4(b)电阻膜对应的电路简图为图3(f)。对应的电阻为,

大幅度降低了电阻,从而有效提高了电阻膜功率。

在简单的交叉电极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展开如下图4的复杂交叉电极设计。

图4 复杂交叉电极设计方法

图4(b)为4并3串对称电极设计,图4(c)为5并3串对称电极设计;与此类似的复杂交叉电极设计抽象为n并m串对称电极设计,单个电阻膜垂直电流方向间距为最终电阻膜电阻为,

这种复杂电路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

6 电极电流承载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电极如同平面电阻膜,同样存在方阻、垂直电流方向距离、平行电流方向距离、膜厚、电极发热等问题。当电极热平衡温度高于电极基材、电极封装系统的耐温能力时,就会出现电极烧毁的现象。计算电极、汇流条上的电流分布,热平衡温度分布,采取合适的dv和膜厚,对应的电极封装材料,可以极大降低电极过分发热导致电极烧毁的不安全风险。

假设内电极厚度h与汇流条厚度H相同,材料相同,汇流条宽度W与内电极宽度的关系为W=nw。

单个内电极电阻Rl,

式中,

ρl为电阻率,单位:Ω·m;银1.65×10-8Ω·m,铜1.75×10-8Ω·m;

l为内电极长度(平行电流方向的距离),单位:m;

w为内电极宽度,单位:m;

h为内电极厚度,单位:m。

实验发现,内电极总电阻超过电阻膜方阻20%之后,电极有烧毁风险。推导可得,

式中,

W为汇流条宽度,单位:m;

H为汇流条厚度,单位:m。

电极两端同时接通同等电压(图4电极上同电位多点通电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单向通电导致的电流积分不均匀现象的发生(见图5)。

图5 双向通电均衡电极温升

7 结语

穿戴式电阻膜封装系统快速设计模型中,提炼出热阻(功率密度)、方阻、热平衡温度(电-热转换效率)、方阻温度特性、交叉电极、电极电流承载能力七类关键参数,就各自计算与测定、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通过快速摸底,提供设计依据。

交叉电极的导入,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实现高方阻平面膜在穿戴式产品低电压场景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功率密度热阻间距
高功率密度电机在多电/全电飞机中的应用研究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界面热阻对L型镁合金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影响
算距离
换热设备污垢热阻和腐蚀监测技术综述
高效高功率密度低噪声电机研究
PrimePACKTM结合最新IGBT5和.XT模块工艺延长产品寿命,提高功率密度
同网络结构上的连接处过小和假间距的工程处理方法
新型无接触热阻空调换热器性能研究
基于接触热阻的龙门加工中心热态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