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研究
2021-05-12铁岭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辽宁铁岭112000
铁岭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震波碎石)与观察组(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碎石时间短,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而科学、合理、准确运用。
上尿路结石是肾、输尿管结石的总称,我国发病率较高[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于肋脊角、腰、腹部产生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及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部位的刺激性反应。现阶段临床治疗尿路结石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体外冲击碎石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等,其各具优势、疗效不一。鉴于此,为探析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震波碎石)与观察组(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各40例。患者年龄33~61岁,平均(47.4±13.6)岁,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时间为40min~1h,冲击次数为2400次,能量为14kV。给予患者哌替啶针,开展腹部X射线平片检查,患者残留结石直径<4mm,数量少于3枚;开展造影检测,不见结石显影,及表明结石完全清除。
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开展输尿管镜碎石:超声引导,电压为7~14kV,冲击次数为2500次,全麻后转为截石位,采用F8输尿管镜常规置入尿道、膀胱,以F3输尿管导管作引导,将输尿管镜插入输尿管,此处值得一提,若遭遇上段结石,可将其直接推入肾盂内,若无法推动切记不可硬推,对此解决方法建议采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或EMS气压弹道击碎结石至数块,入肾后再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检测到结石后,根据微细粉末状小块标准以0.7~1.0J/12~16Hz进行碎石。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临床各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碎石时间;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路感染、上尿路症状、腰部疼痛、肉眼血尿。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情况
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情况(n=40,±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情况(n=40,±s)
组别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碎石时间(min)观察组 30.44±4.86 1.45±0.88 8.86±5.41 16.46±1.58对照组 41.29±4.37 3.02±1.03 12.39±4.72 27.31±1.14 t 10.478 7.33 3.11 35.221 P 0.0001 0.001 0.0001 0.000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11/40),低于对照组的57.5%(2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n=40,n)
3.讨论
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安全[2]。该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腹腔镜切开取石、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或EMS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开放手术切开取石等。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结石症状,仍旧结石直径小、表明光滑、下尿路通畅等,而结石情况较为复杂则必须开展手术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与输尿管镜碎石术(URS)是其首选术式。
体外震波碎石主要借助冲击波效能击碎结石,排出便捷性,创伤小,疗效显著,但缺陷在于若结石处于中下段及体积较大,则效果相对较差[3]。究其原因在于可能与中下段输尿管较窄,对冲击波输出效果具有局限性。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近年临床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其可将自由弯曲的软镜置于输尿管及肾脏各部位,广泛探查输尿管的上、中、下段的结石情况及肾盂、肾盏情况,清晰显示,不存在盲区,有助于肾盏内结石的诊断与治疗,受到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青睐与认可[4]。加之欧美及中国泌尿外科协会的尿石症诊断及治疗指南,现阶段国际上已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作为体外震波、经皮肾镜的后备治疗措施,以及作为治疗伴盏颈狭窄的肾盏憩室内结石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关研究表明,清除直径<1cm的结石,ESWL显著优于URS,但整体成功率不高,临床不主张首选此法,对于体外震波疗效不佳或难以保证、或无效以及直径1~2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可首选URS[5,6];对于直径≤2cm或表面积≤3cm2的肾结石、直径≤1cm的输尿管结石则首选ESWL为宜;但直径>2cm的上尿路结石,则首选经皮肾镜取石及输尿管镜取石术,同时可联用ESWL。而若是单一使用ESWL,应在治疗前置入双J管,避免“石街”造成堵塞。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两者联合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较为显著,因其操作便捷、所致创伤小,进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进一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身体恢复,临床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而科学、合理、准确运用。
此外,根据本次手术操作,总结以下几点注意事项:①URS和ESWL的选择需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条件及禁忌症;②若患者伴发尿路感染,应先予以抗感染处理;③输尿管镜,术前应先给予双J管留置1~2W,可有效减轻手术对输尿管的损伤程度,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体外震波无需常规留置双J管,治疗期间留置次数通常不应超过5次;④软镜输送鞘置入之前,应采用输尿管硬镜先行广泛探查,明确是否具备输送鞘置入条件;⑤术中需保证结石被彻底击碎,保证碎石块完全排出,避免发生结石嵌顿事故;⑥术后患者应置于头高足低体位,将每日饮水量控制在排尿量2000mL以内为宜,可促进排净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