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针穴位埋针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胸痹胸闷的临床疗效

2021-05-12孟丹丹李永聪杨梅英荆梦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气短胸痹胸闷

孟丹丹,李永聪,杨梅英,荆梦晴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江苏 徐州)

0 引言

胸痹胸闷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喘息、气短等,如未经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健康[1]。中医认为,胸痹胸闷的发生与年老体虚、饮食不节、寒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相关,由此导致的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痹阻心脉,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2]。西医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中医技术在胸痹胸闷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优势[3]。本次研究运用掀针穴位埋针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胸痹胸闷收效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胸痹胸闷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27 例,女22 例,年龄47-78 岁,平均(64.87±2.97)岁,平均病程(4.87±1.29)年;对照组男26 例,女23 例,年龄45-79 岁,平均(64.92±2.81)岁,平均病程(4.93±1.32)年,纳入研究者均符合最新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胸痹胸闷的相关诊断标准,但需排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4]。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同时采用掀针穴位埋针联合穴位按摩,掀针穴位埋针方法如下:指导患者取坐位,消毒患者的耳廓皮肤,用探棒找到耳穴穴位(神门、心、交感、肾、皮质下)的敏感点,将针具固定于相应的耳穴上,一般单耳取穴,埋针时间为2d,埋针期间每隔3-4h 按压1 次,自垂直方向给予摁压,忌揉摁,每次摁压约20 下,以患者有微痛、酸胀感且可耐受为度。穴位按摩方法如下:患者保持坐位,取膻中、神门、心腧、内关穴等穴位实施循经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按揉2-3min。同时采取辩证施护,包括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正视自身病情,保持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病情好转;饮食起居规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安静,身体不适时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症状改善后可积极开展功能锻炼;饮食以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食物为主,可多食用山药、百合等食物。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胸痛、喘息、气短等症状好转情况及心电图、心功能等指标改善情况判定疗效,其中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指标显著改善为显效;症状减轻,指标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2)中医证候积分评定:选择胸痛、心悸、气短、口唇紫绀等症状作为病情变化评定标准,运用中医证候积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用1-4 评价,分数越高症状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93.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1.02%、77.55%的显效率与有效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胸痛、心悸、气短、口唇紫绀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 胸痛 心悸 气短 口唇紫绀研究组(n=49) 1.19±0.23 0.94±0.27 1.06±0.18 0.81±0.34对照组(n=49) 1.84±0.36 1.58±0.41 1.74±0.23 1.45±0.48 t 10.651 9.126 16.298 7.616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胸痹胸闷主要症状为胸部闷痛,严重则会导致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等,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与现代医学中的心绞痛、冠心病具有一定关联[5]。目前西医治疗胸痹胸闷主要以对症治疗以及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为主,但该病病程漫长,且极易复发,因此单纯用药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不佳。近年随着中医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疗效也逐步被临床所认可。中医学认为,胸痹胸闷的病机以气血亏虚为本,标为痰浊、气滞、血瘀等,因此治疗应以理气活血为主[6]。

为此,本次研究分析了掀针穴位埋针联合穴位按摩在胸痹胸闷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93.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胸痛、心悸、气短、口唇紫绀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在提高疗效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有研究[7]采用掀针穴位埋针治疗心绞痛,在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方面获得了满意疗效,该研究还发现,应用掀针针刺神门、心、等耳穴的敏感点,能够改善心功能,且能够显著影响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提示掀针穴位埋针于耳穴或对改善心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收效,掀针穴位埋针治疗对该穴位的刺激起到了利心脉、理气血的作用。穴位按摩为中医特色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势,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胸痹胸闷患者的治疗中,选取了集中反映疾病内部脏腑病理改变的神门、膻中、心腧、内关等穴位进行按摩,有利于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脏腑的病理状态,减轻胸痹胸闷等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穴位按摩在胸痹胸闷治疗中的价值。穴位按摩对穴位产生一定刺激作用起调理气血作用,且操作简单,患者易于学习,长期应用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中医学认为[8,9],患者为七情所伤可导致心气郁结,长期忧思过重则会导致心肝气郁、血行不畅,进而引发胸痹胸闷,因此除了常规治疗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辩证护理,通过加强沟通及心理疏导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合理饮食及起居促使患者症状缓解,并结合活血通络食物调理气血,通过辩证施护达到增强诊疗有效性、协同治疗的作用[10,11]。

综上所述,胸痹胸闷采用掀针穴位埋针联合穴位按摩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气短、心悸、胸闷症状[12]。

猜你喜欢

气短胸痹胸闷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