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2021-05-12邱定荣陈燕华杨雯荔邹涛林美珍文希张碧霞
邱定荣,陈燕华,杨雯荔,邹涛,林美珍,文希,张碧霞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帮助精神病患者恢复健康,以及保持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1]。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改革的驱动力,授课形式从既往的课堂面授发展到网络直播授课或录课教学,各种现代化线上教学平台也应运而生,如微课[2]、慕课[3]、小规模在线课程等[4],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堂学习途径。雨课堂作为智慧网络教学终端,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在线教学平台工具[5]。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重新规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安排,颠倒传统的师生角色[6],教师不仅是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隔离线上教学,采用雨课堂直播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线下课堂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学习专注性不够。因此,笔者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成为“老师”,从而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提高专注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2~6月,以我校2018级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二年级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6人,女33人;年龄20~23(20.67±1.08)岁。精神科护理学为我校护理大专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共2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4学时,1.5学分。该课程主要介绍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护理以及不同类型精神疾病、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等9种类型精神障碍的护理。原来由课堂面授加实践见习组成,2020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采用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线上教学,实践课则根据国家政策复工复产复学后另行安排时间进行。
1.2方法
1.2.1组建教学团队 本次教学团队由5名教师(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及1名信息化专业人员组成。5名教师均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经验。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及教学设计,对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根据其余4名教师专业方向分配课程,4名教师制作PPT初稿,经教学团队集体校正及信息化专业人员美化后录制课程授课视频。1名主管护师负责雨课堂上课平台的管理及微信群运行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负责PPT 定稿美化、课程视频录制与剪辑,以及雨课堂运营。
1.2.2课程设计与录制视频 课程视频于2019年12月底开始采用Ocam录屏软件录制,后期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信息专业组人员于2021年1月底加工而成。PPT制作、知识点讲解均由教学团队负责,通过初稿制作、录屏、审核、修改,于2020年2月在雨课堂正式上线。根据精神科护理学章节的内容进行拆分,每节内容1~3个视频,每个微课视频约20 min,该课程共20个视频。视频中穿插“课中测试”,每个视频结束后还有讨论区互动、布置测验题和作业题等环节,同时建立该课程的微信群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个课程学生主导课堂50%的时间,教师讲解答疑50%时间。
1.2.3教学方法
采用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和微信群讨论、答疑相结合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大纲实施多种形式教学,采用多种教学工具。
1.2.3.1课前 提前1周通过微信群发送微课小视频、PPT等资料,提醒学生预习即将要学习的章节内容及学习重难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布置每组学生的课堂任务。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点可通过微信群在线提问,教师在微信班群中引导思考。引导、鼓励学生提问,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跳出学生问老师答的旧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2.3.2课中 包括5个模块:①开放“雨课堂”,利用“雨课堂”直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把握全局,重点突出,难点讲清讲透。②开启弹幕及穿插随堂小测验,通过弹幕方式供学生们在答疑中畅所欲言,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与老师深入探讨;同时穿插随堂小测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③实施翻转课堂,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由学生充当课堂的“教师”,供学生自由讨论并对课前所布置的任务讲解汇报,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自主纠错,学生亦可向老师提出问题。④引入临床案例,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临床精神病案例情境引导,必要时引入电视剧或电影中的场景,如《机械师》电影角色的精神分裂相关行为片段等,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在课中设置试题线上推送至学生手机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⑤联合辅助教学,通过视频介绍精神科病房环境,还原精神科病房的住院环境真实场景,讲解精神科患者护理的特殊性,如隔离病房的特殊性、患者日常用品使用的安全性,避免患者产生自残或伤他行为的安全设置等。课中该阶段是通过“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师生讨论,增进课堂效果。此外,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因时空及相关设备的限制对课堂质量的影响,如因信号中断导致信息传达或接收不完整,师生可通过微信群实时互动、及时反馈并补充,以保证教学有序进行。
1.2.3.3课后 课后学生可在雨课堂回放微视频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可收集自己的错题集及未掌握的重点难点,及时反馈错的原因及未掌握的原因,和同学在微信群讨论,也可邀请老师答疑,不断巩固课堂知识;教师通过微信群答疑及引导讨论情况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调整上课进度。最后,教师可通过微信群发布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及下节课微视频以及重点难点等内容,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及自主学习,并统计每个微视频观看时长、点击量及弹幕参与时长。
1.3评价方法 ①课程综合成绩。课程综合成绩=课中测验(10%)+课后作业(10%)+课堂翻转汇报(20%)+期末理论考核(60%),综合成绩及各项满分均为100分。②学生参与教学情况。包括学生观看直播微课时长(min)、每个微视频平均点击量(次)、平均弹幕参与条数。③教学满意度。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的满意度,包括学习效果、知识掌握、学习形式3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课程综合成绩 2018级39名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综合成绩平均分(76.02±6.08),其中课中测验平均分(91.15±9.02),课后作业平均分(81.56±11.17),课堂翻转汇报平均分(74.82±10.22),期末理论考核成绩(68.69±8.76),33名(84.6%)学生及格。2017级130名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64.12±7.83),90(69.2%)名学生及格,2018级与2017级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比较,t=-3.108,P=0.002;及格率比较,χ2=3.584,P=0.058。
2.2学生参与教学情况 39名学生观看每个微课视频时长1~20(16.97±1.71)min;每个微视频平均点击量42~218(123.87±30.93)次,每节课平均弹幕参与75~260(153.67±45.30)条。
2.3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的满意度 见表1。
表1 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的满意度 (n=39) 人(%)
3 讨论
3.1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精神科护理学专业性强,学习内容较抽象,涉及知识广泛,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7],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8]。2020年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生线上上课专注度受到影响。翻转课堂注重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教学中。但线上翻转课堂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讨论和答疑解惑欠方便,且无法有效统计教学数据,教师难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诉求。雨课堂能提升师生课堂教学体验,增加师生互动,使教学更为便捷[9],如方便推送教学资料,实时追踪、量化、评价学生课堂内外的每个学习环节等。可见,对于线上教学形式,雨课堂直播教学与翻转互动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互补。李静平等[10]采用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中药学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结果发现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研究也发现2018级护理大专学生的精神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2017级学生(P<0.01),表明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但两级学生该门课程理论考试及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2018级学生人数较少有关。
3.2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有助于提高线上教学参与度及满意度 表1结果显示,2018级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的教学效果、知识掌握、学习形式的满意率达82.0%~97.4%,表明学生对这种线上教学模式满意。可能因为课前利用雨课堂教学平台便捷将各类资料推送给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实现实时答题、学生匿名弹幕互动,而翻转课堂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更是充分燃起了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讨论积极性。此外,课堂中结合案例或电影情境分析,突出精神科护理学的特色,通过理论与实践联系,学生体验到精神科患者家属的痛苦、困惑和处境,而不只是面对枯燥、难懂的精神病症状和护理策略的描述文字[11],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其教学满意度。本研究发现,本门课程学生每节课参与弹幕(153.67±45.30)条,其中最高达260条,每个微视频平均点击量(123.87±30.93)次,可见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也说明学生喜欢这种线上教学模式。
4 小结
本研究基于雨课堂平台构建精神科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该教学模式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且能够积极参与教学。但该模式教学工作量计算困难,在线开放课程及微信群管理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如何提高该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工作效率,更有效地统计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