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并购方知识吸收能力视角

2021-05-12马志强

南方金融 2021年2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创新能力资源

卫 力,马志强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与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源动力。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还远远不足,必须通过外部环境引进技术来弥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赵学礼和王贺如,2019)。目前,全球形式严峻,国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我国高科技企业因缺乏核心的芯片研发能力,遭到国外的封锁,从而丧失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性。自2016 年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来,国家越来越注重核心科技的研发和掌握,我国企业也开始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

对于企业而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企业内部研发的不断积累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通过外部技术引进的方式获取技术知识资源。然而,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较弱,进行内部研发活动会面临研发失败、研发效率低下等风险(Cohen,1991)。因此,在原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从企业外部环境获取技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技术引进的途径主要包括技术购买、战略联盟以及技术并购三种。虽然技术购买和战略联盟都能帮助企业获取外部技术资源,但通过技术并购不仅能获取技术资源,还能加强对技术资源的控制力,进而实现核心技术的独有性,掌握核心竞争优势。技术并购对并购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已经成为众多学者以及企业管理层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自主创新能力是自主研发为基础的以学习吸收为主的二次创新能力,是以技术资源整合为主的集成技术创新能力(崔永梅等,2020)。因此,研究并购方企业并购前后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目标企业技术知识的绝对规模在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中的作用,对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赶超的战略新思维,以及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技术并购、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技术并购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Williamson 在其《市场与等级》中,首次从并购的动机角度对技术并购的概念进行阐述。他认为,技术并购是指底蕴雄厚的大企业向科技型小企业发起的并购行为。Ahuja 和 Katila(2001)则从技术并购与其他并购差异的角度,将大型企业为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获得标的企业的优质稀缺技术资源的行为认定为技术并购,这种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的方式与自主研发有着明显的区别。

国内学者对技术并购的研究相对较晚,刘开勇率先对技术并购的概念进行定义,指出技术并购是指大企业以获取技术资源为动机,以提升企业自身技术能力或突破行业技术壁垒为目的,向中小技术型企业发起的并购行为。温成玉和刘志新(2011)也从企业的规模角度对技术并购进行定义,认为技术并购是指拥有强劲实力的大企业基于自身技术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向拥有独特技术能力的中小企业发起的并购行为。

Cohen 和Levinthal(1990)最早对吸收能力的概念进行阐述,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对外部企业对外部环境中的新信息和知识进行识别、吸收并运用与企业商业化用途的能力,通过知识吸收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还可以依据企业当前情况,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技术创新机会。因此,研究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后来学者多在Cohen 和Levinthal(1990)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的辨别、消化和应用过程对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进行定义。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企业以获取外部技术知识资源为动机,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向拥有独有技术资源的企业发起的战略性并购行为定义为技术并购。

(二)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对技术并购的研究多集中在技术并购及其类型对并购企业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于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二者的关系存在明显分歧,大致分为两个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技术并购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比如张娜娜等(2019)以医药行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朱磊等(2016)基于并购双方技术知识基础角度,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并购方企业创新绩效起显著积极作用,非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技术并购并不会对企业带来收益,甚至会抑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比如,李亚杰和李沛浓(2019)研究认为技术并购对企业持续竞争力没有显著影响。

关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目前较少,已有的研究角度也较为单一。贺晓宇和沈坤荣(2018)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特征证据,实证研究发现跨国技术寻求型的并购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且技术吸收能力强的企业,并购后的创新能力提升更大。Hagedoorn 和Duysters(2002)、Karim(2010)等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目标企业的优质稀缺资源,来巩固自身的技术知识基础,从而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升级。余鹏翼和余言(2018)研究认为,进行战略性的技术寻求型的并购对于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也有一些学者对并购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这一观点提出明显质疑。Stiebale 和Reize(2011)以德国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以寻求技术性的并购为目标是为了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而不是对已经获取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内化,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市场竞争,而不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技术并购、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技术并购与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与并购后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或者中介作用。例如,张娜娜(2019)等以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部分在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关于技术并购、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角度也较为单一。Zahra(2002)研究发现,当并购企业在并购前知识吸收能力较强时,更容易对外部技术资源进行识别并转化为内部资本,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效应。Hagedoom(2012)研究发现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无法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往往会选择采用技术并购的方式来弥补企业创新不足等缺陷,当并购方知识吸收能力较强时,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二者处于互补状态,会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当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较弱时,技术并购所获取的技术能力则会替代企业原有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文献评述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并购的相关研究很多,但观点分歧较大,且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文献主要研究技术并购、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忽略了技术并购、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问题;第二,技术并购直接影响的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非创新绩效,而现有关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研究大多是关于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而忽视了技术并购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第三,现有关于技术并购、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是研究技术并购、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而忽视了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企业并购前后的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影响企业创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技术并购战略行为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相结合,探讨企业并购前后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目标企业的技术知识绝对规模在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二者关系中的作用。形成技术并购行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以我国A 股上市企业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

并购是企业市场扩张的一种战略行为,技术并购是企业从外界获取稀缺技术资源增强自身技术实力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并购获取核心技术资源是实现我国企业快速成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培育模式(汤文宽,2020),因此技术并购的直接作用就是吸收目标企业的技术知识资源,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进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通过并购行为可以获取所需要的技术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于非技术并购而言,通过技术并购企业不仅可以直接接收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资源快速突破技术壁垒,还可以快速实现内外部技术资源的融合,发挥技术协同效应来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提升并购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占据技术最高点、获得与持续保持市场主动性。杜小武和马美艳(2019)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引进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并购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选择,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并购的战略目标。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H1:技术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技术并购前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可以知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技术并购所带来的外部技术资源,还需要企业辨别、分析及利用资源能力的支撑,才能将技术并购战略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或者说企业实施技术并购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技术研发薄弱等短板问题,但如果企业没有将这些稀缺技术资源内化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那么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崔永梅等(2020)研究发现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引进技术,可以增强并购方企业的技术积累,通过企业内部吸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较强知识吸收能力的企业,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外部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流动,从而促进内外部技术的融合,进而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较强,则可以动态地对技术并购带来的外部技术资源进行吸收和再创新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在创新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避免企业内部核心刚性,加速内外部技术资源的协同,是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知识吸收能力越强,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越大,即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中存在着调节作用。

(三) 技术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帮助组织感知到新技术,并促进企业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利用,加快内外技术资源的融合,促使知识吸收能力的形成与加强。董平和周小春(2018)研究发现,相对于非技术并购,技术并购可以增强并购企业对外部技术资源的感知识别能力和技术资源的整合能力。通过技术并购,企业可以整体导入目标企业的技术成果,增加企业的无形技术资产,且企业消化、利用外部技术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Cohen(1991)研究发现通过对标的企业的技术并购,不仅获得了标的企业的技术资源,还能够利用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外部相关技术知识,增强其知识吸收能力。技术并购是企业影响知识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a:技术并购与知识吸收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内部企业知识的积累,还取决于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创新产出的能力。知识吸收能力是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McFadyen 和Cannella(2004)研究发现,知识吸收能力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有助于新技术的研发,从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从外部环境识别和获取技术知识并对其加以消化,将已有的和所获取的资源相结合起来应用的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强的企业更容易将企业吸收的外部知识转化为创新产出,并将外部资源内化为自身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获取以及持续保持竞争优势。辛冲和郭鑫(2014)研究认为,知识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能够更快地识别外部环境技术资源信息,辨析出有用信息并加以合理应用,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b: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通过获取外部技术资源并加以利用,从而增强企业技术积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技术并购的本质是技术从目标企业转移到并购方企业的过程,转移的技术知识不仅包括显性已经存在的知识,还包括技术人员对于这些技术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等隐性知识。因此,技术并购会直接提升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同时企业为了有效学习利用技术并购带来的显性技术知识以及加强并购双方技术人员的沟通学习,必然会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从而把内外部技术有效地整合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技术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李守伟和游宗君,2020)。综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四)知识绝对规模的调节作用

知识绝对规模是标的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并购方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并购的重要依据。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整体导入标的企业的技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专利),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优质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企业的技术沉淀,从而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幅度依赖于标的企业的知识绝对规模,即导入的技术知识越多,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越多,企业整体的技术实力提高的也越多,即知识绝对规模越大,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越好。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知识绝对规模调节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若知识绝对规模调节了并购方企业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那么标的企业的创新能力可能也会影响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即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目标企业的知识绝对规模来调节,从而更好地显示出中介效应。当目标企业的知识绝对规模较大时,本研究假设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有很强的关联,目标企业的知识绝对规模将会调节中介效应。即当知识绝对规模较大时,中介效应会更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6:目标企业的知识绝对规模调节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13-2017 年A 股上市企业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样本选择原则如下:第一,并购事件为交易完成、并购股权在30%以上;第二,若公司在同一年有多次并购事件则选取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并购事件;第三,剔除关联并购、重大资产重组,以及主要研究数据不全的企业样本。基于以上筛选原则最终获取1185 个有效观测值。最后,参考Ahuja 的研究,符合以下两种条件之一则被认定为技术并购:第一,主并企业在并购公告中提到以获取技术资源或知识产权为目的的并购;第二,标的企业在并购前有专利授权或者专利申请。由于每个公司的观测值不等,因此获取的实证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本研究的并购事件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专利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检索系统以及佰腾专利网手工检索取得,其他客观数据来源于国泰安和Wind 数据库。数据的时间窗口期为2008-2019 年。在用Stata16.0 软件进行实证检验之前,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

(二)变量选择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大致分为三个角度,而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过程理解自主创新能力。借鉴陈劲和徐大可(2006)的观点,本文认为自主创新能力不等同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其强调企业要具备独有的研发创造的能力而不是模仿和引进。而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测量,现有研究多从研发人员规模、研发费用占比以及企业的专利申请书等因素进行考量。本文借鉴贺晓(2018)、周鹏冉(2020)研究,认为专利才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最好的体现,且专利具有独创性、独有性以及符合定量研究的量化需求。本文使用并购方企业专利的申请数量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并考虑到技术创新产出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取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两年的专利申请总和的自然对数。

第二,技术并购。技术并购引入虚拟变量进行测量,若并购事件符合上述技术并购的定义,则赋值为1,否则为0。

第三,知识吸收能力。本文从技术融合的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识别、整合和内化外部技术资源,并最终把内外部技术资源应用于商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动态过程。本文主要借鉴Alia 和Park(2016);Zahra 和George(2002)等人的研究成果,用技术人员比、本科人员比、研发投资占比、无形资产比四个指标对知识吸收能力进行综合衡量并采用熵值法对知识吸收能力指数进行计算。

第四,知识绝对规模。知识绝对规模为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存量。本文借鉴学者Ahuja 和Katila 的衡量标准,采用目标公司前五年所有的专利总和来对其进去衡量。

第五,控制变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选取并购方企业收益率(ROA)、企业规模(SIZE)、交易规模(TC)、并购经验(EX)、整合管理效率(ME)等变量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具体变量选取及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由表2 可知,自主创新能力(INA)最大为7.093,最小为0,说明企业并购后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较大,技术并购(T&MC)的平均值为0.674,说明技术并购事件占并购事件的67.4%;企业并购前知识吸收能力标准化后的最大值为4.825,最小值为-1.096;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标准化后的最大值为4.571,最小值为-1.138,说明企业并购前后知识吸收能力均有显著差别;并购方整合管理效率的自然对数平均值为4.715,标准差为1.248,说明企业在并购后都会增加管理费用的投入,但企业间增加费用的投入比例有较大差异。企业进行技术并购前的并购次数最大值为25,最小值为0,说明企业间并购经验差距较大。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EX 1185 5.331 5.416 0 25 TC 1185 18.186 1.688 11.918 21.355 ROA 1185 0.086 0.071 -0.170 0.289 SIZE 1185 21.957 0.978 20.048 25.011

(三)模型构建

基于上文对相关变量关系的梳理,本文构建以下七个方程:

方程(1)主要检验控制变量对自主创新能力(INA)的影响。方程(2)主要检验技术并购(T&MC)对自主创新能力(INA)的影响。方程(3)主要检验并购前知识吸收能力(KCA1)在技术并购(T&MC)与自主创新能力(INA)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程(4)主要检验技术并购对知识吸收能力(KAC)的影响。方程(2)、(4)、(5)检验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程(6)检验目标企业的知识绝对规模(ASN)在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KCA2)与自主创新能力(INA)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程(7)检验目标企业知识绝对规模在并购方知识吸收能力中介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的调节效应。

在正式进行实证回归分析之前,对研究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并购(T&MC)、并购前后知识吸收能力(KCA)以及目标企业的知识绝对规模(ASN)均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并购与并购前的知识吸收能力的交互项(T&MC_KCA1)以及并购后的知识吸收能力与目标企业的知识绝对规模的交互项(KCA2_ASN)对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企业收益率和企业规模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并购经验以及整合管理效率均对自主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各变量间VIF 均远小于0.7 ,因此变量之间没有共线性,可进行下一步研究。

五、实证分析

(一)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修正后的豪斯曼检验各模型P 值均在5%水平下显著,拒绝原假设,且固定效应可以部分解决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回归检验。借鉴温忠麟(2014)关于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先采用依次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从表3 可以看到,在模型(1)中,并购经验(EX)和整合管理效率(ME)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收益率(ROA)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模型(2)可知,技术并购与并购方自主创新能力存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H1 得到验证。由模型(3)可知,技术并购与并购前知识吸收能力的交互项(T&MC_KCA1)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2 得到支持。由模型(4)可知,技术并购对企业并购后的知识吸收能力(KCA2)有显著促进作用,假设H3a 成立。由模型(5)可知,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小于模型(2)中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且并购后的知识吸收能力(KCA2)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结合模型(2)、(4)、(5)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中介作用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中介效应占比为13.1%,H4 得到支持。由模型(6)可知,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绝对规模的交互项(KCA2_ASN)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5 成立。依据温忠麟(2014)研究方法,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应满足下面四个条件:第一,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第二,技术并购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显著;第三,并购后的知识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第四,主并企业的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绝对规模的交互项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由模型(7)可知,以上四个条件都满足,且中介效应占比由原来的13.1%增加为21.5%,因此,假设H6 成立。

表 3 回归结果

注:1.“*” 、“**”、“***” 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2.括号内为 t 值。

(二)稳健性检验

第一,分组检验。政治关联是影响企业进行并购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企业并购后的绩效会有显著影响,比如魏炜和朱青元等研究认为,政治关联对并购方绩效起显著促进作用。而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多与地方政府以及官员相关联,因此有必要分组检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国有和私有企业进行分组检验,并对两组回归结果进行似无相关检验,两组回归结果差异显著。回归结果显示,国营企业中技术并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完全通过并购后的知识吸收能力来完成;私营企业中,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中介效应以及调节效应也成立。

第二,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的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解决因遗漏变量而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但不能解决样本选择以及双向因果引起的内生问题,因此,使用PSM 方法对样本进行匹配,并使用Tobit 模型进行样本回归。其中,处理组为发生技术并购的样本,控制组为非技术并购样本,进行1 对1 匹配,并通过自助法重复抽样计算样本标准误。匹配结果显示,ATT(平均处理效应)结果依然显著,表明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可靠。对样本进行平衡性检验,整体上看调整后的R2由0.015 降至0.001;比配后样本的标准误降低,且绝对值远小于20%,匹配的t 值大于0.1,不拒绝处理组与控制组没有系统显著差异的原假设。可见匹配的样本平衡性质量很高,PSM 检验结果可靠。使用Tobit 模型,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上文并无明显异同,因此本文实证结果可靠。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 股上市企业2013-2017 年的并购数据为研究对象,引入并购方企业并购前后的知识吸收能力与目标企业的技术知识绝对规模,构建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企业的并购次数与管理整合效率均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并购次数越多,企业的投入成本越高,企业对自主能力建设的投入越少,从而影响企业自主能力的提升。企业在整合过程中,投入的管理经费越多,说明企业双方在融合过程中问题较多,整合困难,从而会影响企业自主能力的提升。企业的规模、企业收益率均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企业经营得越好,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自主能力研发建设能力越强,有利于企业自身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育。第二,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从全行业角度,将技术并购引入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域进行实证研究,扩展了自主创新能力理论的相关研究,且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技术并购与自主研发的关系,从而为企业做出最优的自主创新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第三,并购企业并购前的知识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企业在并购前的知识吸收能力越强,越能有效地利用技术并购获取的技术资源,有助于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内化,并最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四,目标企业的技术知识绝对规模正向调节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目标企业的技术资源能力越丰厚,越能稳固并购企业的知识规模,企业可以吸收利用的资源越多,越有助于企业整体的技术知识的积累,并最终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依据以上研究结论,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应加快优化兼并重组的外部市场环境。一方面,应鼓励多进行以技术寻求型的并购,加速企业技术资源的积累,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企业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快速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对实行并购的企业放宽政策,加速企业的并购进程,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帮助企业交流并购以及创新能力培育等经验。第二,企业在并购前应注重自身研发能力的培养,这是对外部技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基础。一方面,在并购前企业应加大内部研发经费的投入,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实行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高技术人才,补充企业整体人才素养。第三,企业在并购前应选择符合自身创新战略方向的优质目标以及做好并购的融合工作。一方面,在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足够的调研,了解双方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及员工的行为准则等,在并购融合过程中应做好企业文化和管理工作,以避免核心技术员流失,核心技术泄露;另一方面,在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后应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进行员工内部技术交流以及技术学习,对内外部技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并内化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最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保持行业内技术领域的引领。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创新能力资源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