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美育资源研发模式

2021-05-12石家庄市裕东小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名师美育文化遗产

石家庄市裕东小学 王 剑

在儿童的世界中不缺少美,也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的是如何把生活中零星散落的美育元素开发成美育实践活动课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李丽英名师工作室构建了美育资源“3+X”研发模式。根据当下美育发展现状,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围绕“非遗文化与地方资源重构”的主题,按照“挖掘梳理、课程开发、推广引领”三个研发步骤,抓住不同地区文化资源的特点,研发出呈现无限可能的美育资源,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挖掘梳理地方美育资源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河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在美育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我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优秀传统艺术、民俗文化资源,发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内在本质,实现美育高质量常态化的展开。

李丽英名师工作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校园,充分利用定瓷、内画、剪纸、皮影和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笔丰富的美育资源,根植燕赵大地沃土,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挖掘梳理地方广阔的美育资源进行研发,使“温润心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在美育活动中得到鲜明体现。

美育之“道”在于感知、发现、理解,美育之“术”在于表现、运用、创造。美育具有基础性、无边界性和迁移性等特点,儿童一旦拥有了感知、发现和理解美的眼睛和心灵,表现方法和手段不因地域、不因设施的局限俯拾皆是,甚至会迁移影响其一生。比如,工作室通过定瓷艺术激发情怀、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拜访陶埙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连军,感受陶埙7000 年的悠久历史和艺术魅力;挖掘剪纸艺术蕴含的真与善,架起现实世界与精神境界之间的桥梁,从而引领儿童从不同角度看世界,接触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开发美育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美育如果靠对儿童讲授美的概念、美的原理、美的标准显然是不行的。只有将美育浸润在直观可感的实践活动中,让儿童通过有主题的表现、运用、创造美,掌握美育之“术”,发于心灵去感知、发现、理解美,领悟美育之“道”,才能涵养真善美的心灵,塑造生命的美好和谐。

名师工作室将非遗文化与地方资源整合开发成非遗与地方文化遗产、随手取材(因地制宜)的本土课程和冀教人教版本技法微视频三个方面的美育实践课程。课程指向于自学,提出“为不教而教,为自学而学”。课程蕴含人文思考,提升审美素养,富有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为儿童留下回味终生的童年,于潜移默化中到达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工作室杨俊芳老师的古埙设计创新装饰体验,王剑老师创编的“家乡瓷艺”,李秀红和曾宪玲两位老师设计的剪纸课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创新;薄伟老师“大自然的礼物”和秦华老师“五谷作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因地制宜、随手取材,让美育不再遥远;周玲老师“以墨代色”和薄伟老师“画脸谱”注重美术专业知识教学的示范和引领,带来更深度的美学解读。

推广美育资源研发模式

俗话说“一人行快,众人行远”。李丽英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一群又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在引领示范开展美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同时,致力于推广美育资源的研发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由单纯的美育实践者转变成思考者和研究者,成长为儿童美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师。

工作室的老师们深入保定、衡水、邢台、承德等地,在对本地区美育现状有针对性的前期调查基础上,引领当地教师对地方文化资源理性梳理和思考,进行可行性美育资源解析,深入挖掘地方广阔的美育资源,产生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育综合成果。以邢台市临城县为例,从身边地方人文历史等资源如邢窑、南调和古建筑入手,开发出儿童画、线描写生、版画、国画、装饰画和泥塑等一系列美育课程。这些课程的推广,使师生深刻理解了美育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身的文化自信,陶冶爱家乡、爱祖国的纯美情感,推动了美育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名师美育文化遗产
初·名师 施建东
论公民美育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与文化遗产相遇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