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微视频教学探索

2021-05-12石家庄市裕东小学李丽英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美术课师资技法

石家庄市裕东小学 李丽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美术设备已按评估标准配备到位,中心小学的美术课基本能按课时开设,但教学点开设还有困难。因为,专职教师不足,有的实行一师多校走教教学,有的美术教师身兼多科教学任务,有的美术课由主科教师代上。总体来说美术师资不稳定,存在随意性,缺少骨干教师,课程的正常开设得不到保证,已有的设备难以充分利用。

探寻美术教学新路径

小学美术课具有基础性、无边界性、迁移性,迁移性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一个孩子一旦拥有了发现、感知和理解美的眼睛和心灵,其在作品或行为中表现美的方法和手段就不受地域、设施的限制,俯拾皆是。针对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直面美术教学中存在的“素养与技艺、普及与提高、均衡与典型、特色与实际”四组关系失衡问题,笔者以为,建立美术微视频教学资源库可以破解各地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缺乏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便捷高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美术水平的提升需要学生手、眼、脑等多维度综合提升。绘画教学微视频可以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高其能力,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多开发微视频课程,把美术课程要求、非遗文化、美术技法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只用几分钟时间,以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叙事,让美术教学过程再现。微视频课程,资源可共享,让教师得以打破自己的区域界限,在线上寻访不同区域的特色美术,与名师握手,进行跨界交流和探究。

美术微视频教学可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解决美术教学实施路径的问题,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并利于师生跨学科学习,符合国家需求和教育需求,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建构微视频课程体系

微视频美术课程以“点”的形式呈现,但可以建设成为体系。各地所开发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是微视频课程体系的“骨骼”和“脉络”。

1. 开发教材系列视频课程。对照冀教版和人教版两套教材——小学段的一至六年级共24 册,教材所有适宜做微视频的课程均可以进行设计、制作。之后,可将视频课程分享到所有小学的美术课堂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偏远学校(尤其是教学点)无专业教师或专业师资少的难题。

2. 开发非遗系列视频课程。从众多的地方文化中梳理出具有代表性和需要传承发展的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选取家乡人文历史等资源中的亮点,制作成视频课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得以代代传承。如:断代800 多年的定瓷艺术,在一代大师的不懈努力中得到了恢复与传承;有7000 年历史的陶埙艺术,在制作上属于制陶拉坯,有很多传统纹样装饰,演奏的乐曲又属于宫廷礼乐,有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艺术,源远流长……这些素材都可以用来创作视频课程。

3.开发美术技法系列视频课程。微视频是网络+教育的互动学习平台,制作者可以选取美术教材中技法表现的内容,针对一个重点、难点技法,于10分钟之内集中完成教学,设计成课堂教学用的微视频。这种视频教学目标清楚,技法过程明晰,是良好的共享教学资源。

4.开发地方特色资源系列视频课程。围绕地方特色美术资源(如邢窑、南调和古建筑),开发出儿童画、线描写生、版画、国画、装饰画和泥塑等一系列视频课程。通过开发课程,教师由单纯的美术教学的实践者,变成思考者、研究者,成为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充分利用这些视频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美术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方面会更主动和更自觉,学生对美术的形式特征和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课堂会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实践性。在教授美术技能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家乡、爱祖国的纯真情感。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以及相应的审美观的重要职能。基于我国现阶段部分落后地区在美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教师短缺、教师专业化发展遇阻的问题,以微视频为载体的美术课程建设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体系化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微视频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让美术专业教学在课堂真正落地,为夯实美育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美术课师资技法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手绘技法表现
隔空传递爱 快乐美术课——疫情期间网络授课几点体会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中学美术课情感教育的实践思考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作品一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