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书房: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

2021-05-11陈雪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全民阅读模式创新

陈雪

关键词:城市书房;全民阅读;服务优化;模式创新

摘 要:城市书房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模式。作为开放式自助阅读空间,城市书房在创新城市文化惠民形式,满足基层群众个性化、便利化阅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山东省淄博市城市书房建设为研究样本,对如何建好、用好、管好城市书房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3-0103-03

1 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延伸与拓展方式之一,在打通城乡居民与公共图书馆“最后一公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书房的建设已经自经济较发达地区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且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态势。从总体来看,各地城市书房不仅在规模、风格、藏书上不断改进创新,而且原有的单纯以政府为公共图书馆供给主体的单一格局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书房建设中,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了阅读均等化、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淄博市在政府主导下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截至2020年,共建成20家城市书房,其中建成城市书房淄博市图书馆分馆8家,城市書房区县图书馆分馆12家,实现全市中心城区城市书房建设网络全覆盖。不仅如此,自2019年以来,各城市书房累计接待读者已达200多万人次,流通图书80多万册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200余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好评,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2 淄博市城市书房建设的主要特点

2.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2018年9月,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发《淄博市城市书房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在全市范围建设开放共享、布局合理、规范运营的城市书房,形成全方位多辐射的“城市书网”,打造一批城市文化精神地标,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书香淄博”建设。目前,淄博城市书房的建设按照市、区分工负责的原则,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通过选址建设、利用现有文化设施改建、动员政府单位利用临街场所建设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以跨界融合、民办公助(自助)参建等方式开展。以张店区凯悦城市书房为例,该书房由淄博市图书馆与淄博凯悦欧情西餐连锁经营公司联合建设,其中,凯悦公司投资90万元进行硬件改造和配置,淄博市图书馆投资50多万元配置图书、借阅机和信息管理系统等。

2.2 规划科学,布点合理

选址布点是城市书房建设的关键所在[1]。作为阅读空间,城市书房的生命力来源于在内享受服务的广大读者。一个城市书房,即便装修精致、环境优美,若是读者寥寥无几,那么也只能算是一个“文化摆设”,无法真正发挥其提升城市品质、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淄博市在为城市书房规划布点时,充分考虑城市书房的功能定位,立足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文化圈”,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务的原则,注重综合评估行政区域、人口分布、文化传统、服务半径、交通便利等要素,选址主要考虑商业区、住宅区、景区、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人口密集、需求旺盛的区域,以尽可能多地覆盖周边阅读人群。例如,云泰城市书房设立在淄博银泰城内,依托银泰城商圈带来的客流,书房内总是座无虚席。此外,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还与杭州“世界城市博物馆”在杭共建“淄博书房”,将这座淄博市域之外的城市书房打造成了讲好淄博故事、传播淄博文化、展示淄博形象的重要平台。

2.3 标准统一,管理到位

淄博市对城市书房建设提出了统一标准,要求对阅读场所实行全方位、智慧化、精细化、一体化管理,能够满足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利用相结合、图书信息查阅与读者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需求。在外观造型、室内装修和总体设计上,城市书房要体现文化建筑的特点,突出简捷、明快、舒适的风格,如: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防护条件,配备空调、空气净化器、饮水机等,书房的平面布置有序,少儿阅读区与成人阅读区合理分离。淄博市各区县城市书房均采用了RFID技术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读者自助服务以及动态调整馆藏图书。为保证读者安全,城市书房不仅安装了高清监控、防盗门禁、杀菌机等,还配备了专职管理员负责书房日常的运营维护。

3 淄博市城市书房运行的现实困境

3.1 城市书房的运维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

根据《淄博市城市书房建设标准》,建设一个城市书房的经费概算需要一次性投入(包括各项目系统建设、图书配置、硬件施工、分馆终端接口授权、监管平台建设等)100余万元,每年投入(图书更新流通、宽带端口入网、地水电暖及人工等)10余万元,共计110余万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随着需要建设的城市书房数量的增加,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成了一项重要的决策因素。单从建设的角度来看,城市书房前期的固定资产投入相对可控,但由于城市书房在管理机制、体制上存在差异,因此实际产生的后期维护和管理费用往往超过建设标准的概算,这将对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目前,淄博市政府部门和各区县虽已在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以保证书房建设,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政府财政负担的增加对继续建设新书房、保持已有书房的运营水平造成一定压力,不利于城市书房的可持续发展。

3.2 城市书房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别于专业化运作的图书馆和市场化经营的实体书店,从浙江省温州市开设第一家城市书房算起,我国城市书房建设的时间不到7年,目前各地的运营尚处于探索阶段。城市书房又是各地根据城市特色和读者需要自主建设的,因此缺乏相关可借鉴的成熟管理模式[2]。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城市书房建设在各地的支持度很高,群众对书房的需求也很旺盛,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稳定的管理团队,再加上部分群众文明阅读的意识不强,暴露出一些管理层面的短板。例如,一些读者秩序意识淡薄,在书房内从事与阅读无关的事情,闲谈喧闹,降低了其他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一些读者认为城市书房提供的是公共服务,不像营利性书店需要付费购买,不注意保护图书,造成图书污损较为严重;还有的读者随意丢弃杂物,甚至破坏电子阅读设备,导致城市书房内部环境不够整洁完好。以上种种不仅让原本就紧张的管理员人手更加捉襟见肘,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城市书房的运维成本,甚至降低了广大群众对城市书房的社会评价。

3.3 城市书房的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与传统的城市图书馆相比,城市书房提供的服务表现出不间断性、自助性、人性化的特征[3]。城市书房服务的不间断性表现在其需要为市民提供较长时间甚至是24小时的服务,以弥补公共图书馆闭馆后的服务空白。自主性则要求城市书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一站式”自助服务,减少对人工管理的依赖。人性化是指城市书房在营造良好阅读环境的同时,也要为读者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和可读性强的藏书。目前,淄博城市书房建成以后主要交给属地文化管理部门、合作单位等负责运营。受人力物力投入、考核指标、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不少书房在馆藏图书品质和服务功能上还有待提升。有的书房虽然图书更换较快,但群众想看的优质新书较少;有的书房沿袭了传统图书馆单一的服务模式,虽有充足的场地,但较少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阅读推广活动等,出现文化资源闲置的现象。

4 城市书房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

4.1 加强合作,调动更多社会资源

城市书房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屬性,决定了其参与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为保障城市书房的公共属性和建设标准,满足公众的多样性需求,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政府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政府主导、企业协同、民众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保证政府投入力度的前提下,加强与社会各方力量的合作。政府应结合各区域范围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责任分配,如:发挥属地管理的优势,简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城市书房设计建造的申报审批程序,提供政策优惠;依托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动读者开展书籍捐赠活动或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书房管理维护,提升群众在书房建设中的参与感,形成群众文化自觉与城市文明发展的良性互动。

4.2 改进创新,提供更多文化服务

城市书房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截然不同,独具特色[4]。个性化和差异化越来越成为城市书房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主要因素。在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时,政府职能部门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持续对供给内容、对象和方式进行创新,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指导书房在功能设计、藏书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调整图书分配策略,进而产生有效的引流效应。二是将临近中小学的书房打造成青少年馆,将景区内的书房打造成地方特色馆等。三是推进跨界融合,积极与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展开合作,打造多元化、品牌化的文化活动。四是采用“阅读+休闲”的文化综合体运营模式,将阅读环境与前沿风尚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书画交流、讲座沙龙、亲子教育等特色服务,增强群众黏性,使城市书房成为群众追捧的城市文化“第三空间”。

4.3 持续发力,产生更多带动作用

作为助力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城市书房在营造社会浓厚阅读氛围方面大有可为。城市书房可以利用自身“小而精”的特点畅通群众参与选书、荐书、购书的渠道,突出阅读的精准化、个性化,不断提升群众阅读满意度;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定期及时为读者推荐优秀书目资源,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渠道。此外,各市、区还可以借助融媒体平台及时向社会进行宣传推广,开设阅读栏目,努力提高“身边图书馆”的社会知晓度,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不断引导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阅读、享受阅读。

5 结语

作为引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举措,城市书房在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今后的发展中,城市书房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在品质和标准上精准发力,不断深化内涵,体现人文关怀,融入地方文化,形成主题特色,为建设“书香社会”贡献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 谢作力,林微微,钱永宽.基于温州城市书房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8):90-92.

[2] 滕伟.城市书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9):81.

[3] 黄安妮,陈雅.我国城市图书馆“城市书房”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8):21-25.

[4] 黄佩芳.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特点与模式选择[J].图书馆,2019(3):90-94.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全民阅读模式创新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