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2021-05-11宋洁寰
宋洁寰
〔摘要〕自我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是人格发展的核心概念。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指出了目前阻碍儿童自控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给家长提出了如何提升儿童自控能力的具体方法和建议:培养自控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勇敢放手,给予孩子信任;多与孩子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发挥榜样作用,践行家长责任。
〔关键词〕家庭教育;自控能力;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1-0073-03
教育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至关重要,好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塑造优秀的品格,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来自方方面面,家庭、学校、社会,每一处都是教育的实践场。如果说孩子是一株破土新发的幼苗,那么学校教育就是丰润的雨水,给幼苗以生的活力;社会教育便是肥沃的养料,为幼苗的茁壮成长提供支持;家庭教育则是幼苗生长的土地,是一切的基础。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它不仅是教育的起点,更是贯穿教育活动始终的最强辅助,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刻不容缓。
一、家庭教育对培养小学生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自我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是人格发展的核心概念。就其目的而言,自我控制是指当眼前的诱惑与更持久的价值目标发生冲突时,个体对注意力、情感和行为冲动的自愿调节 [2]。自控能力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外界干扰物的时候,仍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终的目标任务,而排除其他分心物的影响。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自控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儿童的习惯养成、行为规范等都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良好的自控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升行为适应能力,甚至可以作为儿童未来发展的一个有力的预测指标[3]。
当儿童进入小学后,不熟悉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以及各类作业,这些陡然增加的刺激,对于刚刚走入校园的儿童来说,无疑都是全新的挑战。如何快速适应学校生活,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自控力的一个新考验。
在此阶段,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误区,即认为孩子已经进入学校,那么学校就应该对孩子全权负责,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过分的溺爱和各种物质奖励成了家长们的“撒手锏”,家长的这些教育行为会直接导致孩子在自控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如意志力薄弱,抵制不了任何即时的诱惑,沉迷电子产品,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稍有不满足自己心意的地方就大哭大闹,容易分心,抗挫折能力极差等。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儿童每个阶段自控能力的发展,明晰家庭教育中易出现的问题,守住孩子自控能力发展的家庭防线,是每位家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影响自控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全方位的“保护”
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个浩瀚的宇宙,那么家庭就像是太阳系,每一位家庭成员如一颗颗小小星球,围绕着太阳旋转不停。在很多家庭之中,孩子就是那个炙热而耀眼的太阳。所有的注意力及关注度都集中于孩子,从吃饭穿衣到学习玩耍,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在家长的计划之下,而每一个选择的背后也都体现着家长的想法,孩子似乎成了一个被牵线的木偶,挣扎之后仍是束缚。很多家长认为,小学初期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有偏颇,家长这么做,会帮助孩子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是无可非议的。殊不知,正是这种全方位的“保护”,扼杀了孩子发展自控能力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会习惯于这种安排,而丧失自主决策、自我控制的能力,一旦脱离家庭,就可能会出现散漫无度、难以自控的情况。
(二)不合理的“奖励”机制
自我控制概念强调,个体之所以会抵抗住外界分心物的干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目标任务对其的吸引力。而合理的目标设定和奖励机制正是保证孩子对目标任务吸引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等待时间足够长的孩子会吃下一大块最喜欢的食物(如两块棉花糖),而不是一小块(如一块棉花糖)[4]。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举例来说,很多家长经常鼓励孩子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会有好的生活,这种笼统且不清晰的表述,对于上小学的儿童来说,是很难引发出具体的想象的。孩子难以理解家长的督促到底是为了什么,更看不清自己努力之后的结果是什么,自然也就不利于儿童对于长久目标的保持和专注。长此以往,就会对儿童的自我控制产生不良的影响。
还有一类家长,将对孩子的奖励具化为金钱,虽然这么做明晰了目标与奖赏,但却错误地给孩子植入了金钱至上的观念,而孩子原本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被对金钱的渴望所替代。这一做法对孩子的自控能力发展毫无益处,同时也混淆了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培养小学生自控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自控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目的地为孩子设置一些锻炼自控力的场景,例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习惯养成表,每日打卡。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达到目标,也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奖励,但奖励形式最好从物质奖励更改成一次亲子远足或者是家庭聚会活动。在小学阶段,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用陪伴代替物质奖励,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有益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
(二)学会勇敢放手,给予孩子信任
敢于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这可能是每一个家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作家韩寒曾经给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小野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对她不会有过多的约束,我不会要求她很多东西。我只希望自己能是她登高远望时的一张防坠网。”其实,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做孩子危险时刻的“防坠网”,而不是做孩子时刻贴身的“防护服”。在很多事情上,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空间和信任,让他们学会为自己做决定,同时也学会承担自己决定之后的后果。与其告诉孩子如何做是对的,不如让他们自己摸索合适的解决方法。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孩子会积聚能量和本领,充分意识到自我掌控的乐趣和重要性。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的怀抱,会脱下父母精心编制的“保护服”,而敢于尝试的勇气和强有力的自控能力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安全的“铠甲”。
(三)多与孩子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家长的支持与鼓励是孩子养成良好自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小学阶段,对于孩子来说,自控能力发展还未完全,很容易受到其他新异刺激的影响,家长的适时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孩子多沟通。当发现孩子在被其他干扰物影响的时候,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应该问问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因为最终目标太难了,让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降低目标,或者将最终的任务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逐个完成,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批评和下结论,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出现,一定是有其原因的,批評和指责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沟通和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四)发挥榜样作用,践行家长责任
家庭教育中,身教应重于说教,这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永远有效的策略。孩子和家长朝夕共处,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家长的行为、习惯及态度的影响,想要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容小觑。其实,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于大人和儿童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要求孩子看书、学习,而自己下班之后,却窝在沙发里刷手机的家长大有人在,这种行为极易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会觉得凭什么大人可以为所欲为,而自己却只能迫于 “强权”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会发酵恶化成一种逆反心理。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硬塞给孩子一本书,一定不如家长先拿起一本书。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而这种最简单的模仿,在时间的作用之下就会变为一种习惯。
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自控行为,反思自己在遇到诱惑的时候是否能执着于目标,在遇到烦恼的时候是否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是否能端正态度,不畏困难。家长在面对这些事情时的表现,其实都会传递给孩子,并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巨大的“威力”。好的榜样模范作用,会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专注、遇事不慌、沉稳笃定的行事风格,而不良的榜样作用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自控给予我们自由,因为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才能享受自由的人生。而克服自己本身的弱点,做一个快乐且自律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从小养成自律的习惯,让自我控制的观念在孩童时期就根植于心,让自控能力的发展在家庭教育的作用下拥有良好的开端和积极的走向,就是每个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参考文献
[1]陈鹤琴.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2]Duckworth A L,Gendler,Tamar Szabó,Gross,J J. Self-control in school-age children[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14,49(3):199-217.
[3]宋辉,杨丽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6):35-38.
[4]Moore F. The 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M].Commentary,2013.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