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村教师成长之路

2021-05-11冯佑民

科教新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

冯佑民

教师,是教育大计的根本,是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相比于得天独厚的城市教育,乡村教育,尤其是乡村学校中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更是维系乡村教育兴衰的关键。

一、发现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乡村教师分析与观察,发现乡村教师主要存在这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教师整体素质堪忧。二是乡村学校研训氛围不浓、整体素养提高慢。由于地处偏远,学校教研方式单一,工作竞争压力小,缺乏专业发展的条件和氛围,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必要的引领。

二、成长的路径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学校教育教学,为了让全体教师获得长足发展,我们作了深入地探索,确定了如下路径:

路径一:制定职业规划,目标引领,走唤醒生命自觉之路

为了激发教师对职业前途的希望,我们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帮助制定职业规划,以愿景引领,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激发教师为实现目标而源源不断涌出动力,守望教师成长。我们将全镇教师根据他们入职工作的时间,分为如下阶段:一是新入职教师(1-2年)——适应阶段。二是成长期教师(3-5年)——提升阶段。三是骨干教师(5-10年)——经验阶段。四是学科带头人(10-20年)——成名阶段。五是专家型教师(20年及以上)——成家阶段。

近三年来,梅城镇涌现出了市级名师2位,县级名师5位,市级骨干教师5名,3人获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梅城镇中学、梅城完小很多学科教师成为县级学科带头人。

路径二:创新研训方式,活动搭台,走群体发展互助之路

学校及全镇建立教师群体成长的组织,并制定相应的机制,让教师在相互支持下抱团发展。

1.由“学习个体”走向“学习共同体”

打造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探索立体开放的深度研修校本方式。一是中心校大学科教师共同体。从2016年开始,全镇共组建了中小学数学、语文四个大学科共同体,聘请梅城镇完小、梅城镇中学的学科名师、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每期定时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开展师徒结对帮扶,送教下乡,跟班学习等活动。二是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教师共同体。其中梅城镇中学、栗林学校两个校区都成立了教师成长共同体。

2.由名师个体引领走向“名师工作室”团队引领

由名师领衔,以成为名师为奋斗目标、以个人兴趣和专长为发展方向的名师工作室,是校本培训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可通过发挥其“示范辐射、专业引领、成长探索”等功能,大大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是教师交流的舞台、成长的摇篮。

近三年来,梅城镇中心学校不断有课题在省市县规划立项:省级8个,市级4个,县级微型课题31个,梅城镇中学的《乡村初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获省级重点资助课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课题为抓手,为教师成长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动力。

路径三:构建制度体系,保障利益,走提升职业幸福之路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保障。

1.建立教师成长乡村锻炼制度。新教師首先分配到乡村学校工作3年,这是梅城的一贯做法。中心校定期安排新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三年后调入城区学校工作。丰富的乡村工作经历,为全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2.健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是学校的脊梁,我们有一整套科学评选和考核制度,坚持每年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时我们既看结果,又重视过程,既注重个人业绩,更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

总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国家大力建设美好乡村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把关注的眼光投放到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只有团队互助合作才能提升乡村整体教师的素质,也只有“花满园”才能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但从教师成长的历程来看,尤其是乡镇教师成长,我们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四川:部署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扶持计划5年行动
政策资金扶持 重庆培养五类农村致富带头人
高校“双带头人”建设中的困境及应对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浅议"名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