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代高中生家庭中生涯观念的代际差异研究

2021-05-11李鹤刘萍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中

李鹤?刘萍萍

〔摘要〕高中生处于生涯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庭对高中生的生涯指导能够帮助他们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促进高中生生涯能力的形成。本文基于系统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生涯观念存在代际差异,进一步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和家庭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代际差异对高中生生涯指导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涯观念;代际差异;系统理论框架;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1-0025-04

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角色并进行定位和自我认同,这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在新的时代,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发展走向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就业环境呈现出变化快、流动性大和文化多元的特点,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和交流。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更新了人们的就业观念和传统的职业结构。在工作的选择上,人们关注的因素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近年来,在青少年生涯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家庭被认为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环境和影响力量。子女与其父母在生涯观念上的代际差异,可以作为生涯指导中的着手点,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能力培养。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系统理论框架(Systems Theory Framework,以下簡称STF)是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并吸取了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思想[1]。具体内容和层次见表1。它提供了广泛的概念框架,可以在其中放置现有的生涯理论,并研究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它强调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和子系统内部之间的递归互动过程,指出了个人及所处环境的重要性,侧重从系统的角度,以叙事的方式将与个体相关的因素进行组织并赋予其意义,扩展了生涯的研究领域,创新了实践方法[2]。STF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实用性。

(二)研究对象

目前对于青少年生涯观念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关于高中生群体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高中生与父母在生涯观念上的对比研究则更为稀少。本文对来自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20个高中生家庭进行访谈,选择被试考虑的维度包括父亲或母亲(7名父亲和13名母亲)、家长出生年代(4名“60后”和16个“70后”)、子女性别(14名男生和6名女生)、是否独生子女(9名独生子女和11名非独生子女)、家长工作(包括12种行业)、家庭所在地(4个城市家庭、5个城镇家庭和11个农村家庭)。

(三)访谈过程

运用结构性访谈,请被试根据自己的生涯观念回答问题。在访谈过程中,让父母与子女分别对影响生涯的因素进行选择和排序,选择范围不限于STF中所提供的因素。最后根据STF的系统分类进行分析,并运用叙事的方式请被试说明排序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二、适合我国的系统理论框架

将我国的20组家庭所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如表2),对比STF的生涯影响系统,发现依然存在两大系统,但子系统可以进一步细化,个人系统中包含两个子系统,内在—个人系统和外在—个人系统。内在—个人系统是关于自我的部分,这部分用来了解“我是谁”“我会如何解释和预测自我”等;外在—个人系统是关于社会的部分,个体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如何面对社会需要,更加体现角色属性和群体特性。STF中个人系统包括诸多因素,而在本研究中,仅保留被试所提出的影响因素。

在社会系统中,人际—社会系统指的是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人际关系,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高中生的家庭关系包含父母和亲属,还未涉及婚姻伴侣。对“家庭”这个社会系统进行细化,将其分为家庭(父母亲属)和婚姻伴侣。“社区”作为社会系统,在我国还处于成长状态,距离人们的生活仍有一段距离,所以对人们的生涯观念影响不大。媒体(网络、自媒体等)也未有人涉及,可以看出,虽然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变迁的重要推手,但人们的生涯观念还未转变。在环境—社会系统中,历史的趋势也未被关注,人们对生涯的选择还是以当下社会的需求为主要参考依据。STF中这两个社会系统并不能全面地展现我国的情况,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第三个子系统,将其命名为“保障—社会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对人们生活和工作起到保障作用的各因素。

三、高中生与父母生涯观念的代际差异

(一)父母关注宏观,子女关注微观

父母认为影响个人生涯选择的主要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前八位是薪资水平、国家政策、地理位置、个人能力、兴趣、专业知识、住房问题和个人价值观。子女所选择的前八个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薪资水平、兴趣、个人能力、专业知识、个人价值观、地理位置、自我接受度、家庭。父母和子女都非常注重薪资水平、地理位置、个人能力、兴趣、专业和价值观,父母注重社会系统中的国家政策和住房问题,子女则注重个人系统中的自我接受度和家庭。家庭经济环境对生涯观念是有影响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认为薪资水平比较重要,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更在意自己的兴趣。另外,从影响系统来说,父母的选择更倾向于环境—社会系统和保障—社会系统,而子女的选择则更倾向于个人系统和人际—社会系统。从中可以看出,父母更关注宏观因素,子女则更关注与个人有关的因素。

(二)父母看重稳定,子女看重意义

在个人系统中,亲子间对个人因素的重要性认识较为统一。首先是兴趣,父母和子女都认为对工作要感兴趣,父母认为兴趣在个人能力之后,子女把兴趣看得十分重要,放在个人能力之前,认为“必须要做感兴趣的工作,不喜欢做的事情很难做好”。从兴趣的角度看,父母重视生涯的稳定性,而子女看重生涯的意义。从个人能力方面看,父母和子女都认为个人能力要与职业类型相匹配,不同的是,父母更强调“胜任”和“竞争”,子女则更强调“成绩”和“轻松”。也就是说,父母更看重就业前的竞争力,子女更重视就业后能力所带来的结果。在专业知识方面,父母和子女都认为专业知识是工作的基础。最后,在个人价值观方面,父母更强调子女如何认识自己的能力并有自己的判断,子女则更强调“想在与自身价值观相同的环境中生活”。在社会系统中,父母和子女都比较重视薪资水平。父母更重视住房问题,住房涉及栖身、存款、伴侣等问题。除此之外,父母也比较重视子女教育和医疗水平,而子女比较重视子女教育和休闲娱乐。在生涯价值观上,父母注重稳定、匹配、独立的生涯,子女注重意义、舒适、成就。

(三)父母在乎功用,子女在乎情感

在人际—社会系统中,父母和子女的代际差异是比较大的。高中生重视人际—社会系统,尤其重视家庭,体现了高中生对家庭的依赖性。高中生对朋友、工作伙伴和婚姻伴侣也比较重视,希望在工作伙伴中也能找到“纯真的友谊”,工作伙伴可以让人“工作顺利”,婚姻伴侣会给工作提供“支持”。但父母则认为,婚姻伴侣不仅能提供“支持”,也意味着“美满的家庭”和“陪伴”,工作伙伴可以“改变工作态度”并让人“工作愉快”,朋友相当于“人脉”,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相对来说,子女对人际—社会系统更重视,这也说明高中生对生涯的情感因素需求较多,而父母对人际的功用更重视。环境—社会系统是父母比较重视的。父母很看重国家政策,认为国家政策决定工作前景。对于地理位置,父母和子女的界定比较一致:一是离家近的地方,方便照顾老人;二是一线城市,发展机会好;三是出行方便的地方,方便回家。父母比较重视社会经济地位,子女比较重视市场需求。双方都能认识到全球化趋势的重要性,但并未意识到其与自己生涯的联系。

四、生涯观念代际差异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变迁

研究中涉及的父母出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他们的童年和青春期正处于我国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时期,人们的就业从计划分配转为自由选择,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这代人的成长过程经历着瓦解与建构的反复、保守与开放的矛盾、计划与机遇的抉擇。他们进入工作环境时,服务业市场准入逐渐扩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部分人的职业生涯会受到影响甚至发生转折。随着“00后”在21世纪之初出生,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心和人们生活的依托。“70后”的就业环境以第二产业为主,以稳定发展为追求,“00后”的就业环境以第三产业为主,以创新求变为追求。就业的环境和形式处于快速变化的时期,这对高中生的生涯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高中生的父母经历了社会的变迁,体会到国家政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从自身经历出发,对生涯的态度更加宏观,希望子女工作稳定,更注重生涯的功用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影响着高中生的生涯观念。

(二)文化氛围的转变

父母的文化启蒙正处于文化启蒙教育日趋规范化的过程中,经历着东方与西方的碰撞。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社会和文化格局,以及市场经济的转型,使这代人在面对就业的过程中更追求物质和利益,物质化的生活方式和自由民主的生活氛围已经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20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和“下海潮”发生在“70后”初入社会的阶段,“下岗潮”使他们重新认识老一辈所谓的“铁饭碗”的稳定性,“下海潮”使他们察觉市场经济需求与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也导致了集体主义思想的逐渐衰退和个人主义思想的日渐觉醒。“00后”成长于网络时代,文化启蒙已经不仅局限在学校,社会活动、媒体传播、群体言论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影响。他们物质条件优越,从小备受宠爱,更加追求自由、民主。而他们要面对的是更加多元的社会就业环境和更加猛烈的文化碰撞,这对他们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很多工作被机器取代,更加需要个人创造性的就业能力。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加大,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更高,社会压力与个人享乐成为他们生涯中的主要矛盾。

(三)家庭观念的牵绊

中国家庭传统观念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以家庭为中心的、具有亲和力的日常生活伦理,成为他们童年记忆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观念[3]。研究表明,在家庭的影响中,父母是核心角色,父母的生涯观念往往以期望的方式在子女职业选择中发挥重要影响[4]。中国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家庭观念”,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而优则仕”的美好期望,将个体与家庭紧密捆绑在一起,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独生子女政策普遍实施的今天有愈演愈烈的趋势[5]。实现父母的生涯发展期望,“衣锦还乡”,为家庭增光添彩,成为中国年轻人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代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物质的缺失和环境的限制,父母在子女身上有更强的期待,一些父母往往按照自身的职业、喜好等左右子女的工作意向和选择,这样不仅导致子女缺少就业的自主权,同时会产生依赖、盲目、不满等情绪,甚至会因亲子间生涯观念冲突而引发家庭矛盾。同时,父母由于重视物质和利益的价值观,也让他们忽略了子女对于感情的渴求,由于独生子女时代在他们父母身上还未终结,网络时代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情感交流机会,这样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使“00后”对情感体验更加珍视。这也可能成为代际间难以沟通的原因。

五、代际差异对高中生生涯指导的启示

(一)寻求意义

在“00后”高中生的生涯观念中,他们更关注自己喜欢什么,寻求生活的意义,对未来抱有理想化的希望,对国家和社会了解不够。这与上一代人务实的生涯观念是存在差异的,建构意义或许是生涯指导的关注点。建构意义可以通过叙事的方法,叙事生涯指导可以给学校的生涯指导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在叙事过程中关注主体性、意义形成、反思、关联性和能动性,最重要的方法是运用“突变”。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发现并发展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探寻自我,发现自我的价值观,并以此帮助这个阶段的学生走出生涯迷茫的状态。在高中阶段,生涯指导并不仅是为了选课或高考填报志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知自我,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在未来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要培养的能力。对家长而言,眼下更关注的是解决现实的需求,对更深层的探索并不重视。对学生而言,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在高中阶段确定自己的职业,而是清楚自己的生涯价值观,逐渐走出迷茫。生涯不只关注职业,更多是关于生命的意义。

(二)文化因素

人在社会中生活的主要方式是职业,职业离不开文化的背景,找寻从事某个职业的意义,也蕴含在文化之中。社会文化氛围对人们生涯观念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今天的社会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化、网络化和国际化,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在进行生涯指导时,可以结合文化互动教育的内容,拓展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等。要将其融入生涯指导中,首先需要转变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认识到自己的观念与学生观念的差异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并认识到未来就业环境已经与他们熟悉的环境不同了,需要培养学生新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生活。在转变思维之后,要将其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学校中使用融入式生涯课程的方法,将生涯指导思想和方法融入普通课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与生涯发展的切合性,了解国家发展进程和社会文化变迁。在家庭中寻找有效的沟通方式,对如何应对未来就业的问题进行个性化地互动,因为每个孩子因家庭环境、成长过程的不同而各具特色,父母是最适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如果父母与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观念会对子女产生正面的影响,而认识到代际差异,也更能够有效地在家庭中进行亲子沟通,避免亲子间因观念不同而产生矛盾。

(三)情感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是需要被重视的。研究表明,当代高中生对情感是比较渴求的。情感的表达、情绪的宣泄、解决情绪问题的方式是高中生需要学习的。在职业生涯中,探索如何运用情感因素疏解工作压力,通过兴趣找到能够带来个体情感体验的生涯方向,并且产生面对未来的动力,进而培养生涯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学校课程极少涉及这些内容,在家庭中,高中生对父母的情感表达减少,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学业而忽略了情感因素,因此情感方面的内容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是欠缺的。在生涯指导中,可以通过情景设计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课程和课外活动。学校也可以开展家庭指导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生涯指导活动中,设计家庭团体辅导,让家长和子女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从中也能发现生涯观念的差异,促进亲子间的理解,帮助双方学会亲子间沟通的方式。高中生的生涯指导不只是面向学生,也要把关注点放在家庭,一个学生的生涯也关乎一个家庭,而家庭是情感的寄托,也是从情感作为切入点开展生涯指导的重要阵地。另外,同伴的情感因素也值得关注。志同道合的同伴也是个体的情感寄托,有些无法在家庭中解决的情感问题可以在同伴那儿得到支持。生涯关乎人的幸福感,实现生涯的意义会给个体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而其发生是具有文化特性的。

参考文献

[1] Patton W,McMahon M.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ystems theory:A new relationship[M].  Pacific Grove,CA:Brooks/Cole,1999.

[2] 侯悍超,侯志瑾,杨菲菲.叙事生涯咨询——生涯咨询的新模式[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555-559.

[3]洪治纲.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侯志瑾. 家庭对青少年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3):90-95.

[5] 侯志瑾,陈淑芳,周司麗,等.父母对大学生生涯发展期望量表的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20(5):593-596,599.

(作者单位:1.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太原,030006;2.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北京,102488)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高中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