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讨论

2021-05-11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韵味境界角度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根据文本,结合你对诗词的阅读感受,你认为诗、词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参与讨论: 安吉县高级中学 顾文年

安吉县高级中学206班 卢宇哲/孙可为

208班 施奕行/高一蔓

● 卢宇哲

“诗之境阔”意在说明诗的境界开阔。从诗的来源上说,诗往往是诗人以较为正式的态度去写作的,因而能在如此凝练的形式中,将内心的本质或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使得后来者在解读上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解与思索,才能或多或少地探寻到诗人的内心。

而“词之言长”意在说明词的表意有韵味。正所谓“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词较诗而言,所表达的内容更自由,同时又有一种细腻的精致的韵味的美,更易让人接触其韵味。

● 孙可为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看是说诗的境界宽阔、词的意韵深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盛行的时代是中国国力最强的大唐,国家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诗之所以具有宏大的气势的原因之一。而词与诗有所不同。在宋朝,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势力盘踞于北方,两宋王朝国力渐渐衰微,这也决定了词的韵味悠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声声慢》便是其中的代表,给人以无限之回味。虽然也有辛弃疾、苏轼这类豪放派,但他们的豪放,更多的是對国家状况的愤慨,和唐诗那种如浩瀚宇宙般的宽阔有所不同。

● 施奕行

“诗之境阔”指的是诗的境界辽阔。诗是显意识的创作行为,诗人以诗容纳自己对家国天下的思考,表现自己的心志,所以境界辽阔。“词之言长”指的是词的语意绵长,一是语言特点(语言形式)是富有韵味的,二是对读者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

● 高一蔓

从内容上来说,诗的内容多偏向于人生志向,无论叙事或写景,展现事物风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广度,境界自然辽阔。词则从生活或情感细节着手,表达男欢女爱的委婉情致,文气洒脱俊逸,自由舒展,抒情达意更加绵长,故称“言长”。

从形式上来说,诗侧重于以严整的形式助推语言气势,从而使诗中情感有喷薄欲出、震撼人心之效果,其境辽阔。相比于诗,词更偏向于将含蓄的情感寄托于参差错落之句,仿佛“欲说还休”,不仅有缥缈矜持之美,而且会被不同读者“借题发挥”,故其“言长”。

顾文年 老师

解答此题要明确“境阔”“言长”概念的含义,这是我们阅读这类学术性的演讲稿、论述文作品首先要克服的阅读障碍。“境阔”“言长”即“境界开阔”“韵味深长”,这是就诗、词的艺术表现而言,体现出两种文体的特色。

其次还需要注意选择好比较点,从形式与内容角度分析诗词“境”“言”产生差异的原因。

结合文本不难看出,在表现内容上,诗言志,熔铸作者对家国天下的思考,这种显性意识不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而词言情,娱乐遣兴,重在表达情意,这种隐性意识流露出词人最本质的情感,更易激发读者想象。

从语言效果上看,诗的语言相对简约,表意明确清晰;词以修饰性词语表现精微之美,意味更加悠长深远。从文体形式上看,诗注重平仄格律,无论五言还是七言,端庄严肃;词相对宽松,句式不一,形式活泼,表现情感更加灵活、自由。

卢宇哲同学能够准确理解“境阔”“言长”的含义,但在解说“诗之境阔”时分析缺乏合理性,读者理解诗歌需要较漫长的时间,无法成为诗歌境界开阔的原因。并且从叶嘉莹的文本看,诗是比词更容易被读者理解的。卢同学答题的针对性还需要提高,要明确问题指向,合乎逻辑地进行论证。

孙可为同学从诗、词诞生的时代气象角度分析,角度新颖,虽未必公允,也体现出自己阅读视野的开阔。不过分析不应过度脱离材料,还须扣合文本作答。

施奕行同学答题较为规范,概括能力较为突出,层次感明显,解析还可适当结合文本。

高一蔓同学能够从内容与形式角度分析,定位准确,思路清晰,解析角度还可以多提炼一些,使层次更加丰富。

整体上看,同学们对概念理解基本准确,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只是概括角度还较狭窄,需要多提炼归纳角度,提升思维的广度,如此,答案的层级会更趋合理。

猜你喜欢

韵味境界角度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神奇的角度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品“境界”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慎独的境界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