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预测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2021-05-11赵莉丹

天津教育·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预测阅读能力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预测策略是最常用的阅读策略。预测策略作为第一个出现在统编教材的阅读策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使学生自觉、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关键词】预测;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1-0179-02

Learn Predi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Dongdu Primary School,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ZHAO Lidan

【Abstract】In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correct reading strategies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Predictive strategie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reading strategies. As the first reading strategy to appear in the unified textbook, the prediction strategy has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predictive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use reading strategies consciously and flexibly to read.

【Keywords】Prediction;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bility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预测欲望?如何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学习预测策略?如何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运用预测策略?笔者基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教学,展开了以下的探索和实践。

一、游戏热身,激发预测欲望

(一)漫画导入,预测结局

课的伊始笔者以一组四格漫画导入,第一格画的是一个小男孩拿着个画板朝苹果树奔去,苹果树上挂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第二格漫画是这个小男孩在开心地对着树上的苹果写生。第三格画的是小男孩把苹果画完了,并且画得跟树上的苹果一模一样。“现在请同学们猜猜最后一幅会画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思考片刻便纷纷举手回答。接着,笔者在大家的期盼中,出示了最后一张图:小男孩不见了,树上的苹果也不见了,小男孩画的苹果挂在了树上,地上只留下个苹果核……学生看了这结局相视而笑,有的还念叨着:“我刚才就说嘛,苹果被小男孩吃掉了!”此时课堂气氛活跃无比,笔者趁势引导:“其实,前面的图已经暗藏玄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图中细节:图中的小男孩嘴边有一滴口水,说明他早就想吃这个苹果啦。关注细节,将为预测提供有力依据。

(二)封面出示,预测情节

游戏完毕,笔者又出示一本书的封面,这本书书名是:《全世界最懒的猫》,笔者让学生猜猜这只猫到底有多懒。有的猜:它整天可能除了吃就是睡。有的猜:它的屋子可能乱七八糟。有的猜:它每天都懒得多走一步……笔者紧接追问:“为什么你们会这么猜?”继续采访刚才起来回答的学生,答案大同小异:因为生活中或阅读中见过比较懒惰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于是总结经验:看来我们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去猜,有时会联系生活实际,有时会联系阅读经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预测的依据。笔者适时地从“关注细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阅读经验”三个方面进行预告,引导学生知道:预测不是无缘无故猜测,而要有一定的依据。

二、感知预测,寻找预测依据

在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课时,我们没让孩子提前预习,目的是想让课堂的预测之旅更加真实,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故事进行推测、猜想,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检验、修正自己的假设。可是在几次试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还是有一些学生提前接触、阅读了这篇课文,这些学生已经知道了故事的情节和结局,这也让预测无法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因此,笔者把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义为:感知预测,寻找预测依据。

(一)结合旁批,感知预测

纵观全文,从文章的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开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旁批:“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类似这样的旁批,文中一共出现了七次。这些旁批其实就是一次次预测的内容,提醒孩子阅读到这些关键点的时候要停下来,预测后面的故事情节,这是思维的外显,目的是手把手地教会孩子,阅读中,不应该一直从开头读到尾,而应该像侦探一样品读文本,抽丝剥茧地把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线索一一找出来,一步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也是这篇文章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地方。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旁批,同时也想想读到这些地方,你都有哪些猜想和预测。尤其鼓励有个性、有依据的猜想。除此之外,笔者还要求每位同学要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想法和预测及时批注下来。

(二)回顾方法,尋找依据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环节是教会孩子如何进行预测?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让孩子明白阅读的时候可以在哪里进行预测?如何寻找预测的依据。此时,笔者还是借助旁批,引导学生为什么书上的小伙伴要在这里进行预测?他是根据什么进行预测?此时学生像探寻宝藏一样,小组内积极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文中的小伙伴是从题目就开始进行预测了,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一件事情讲完之后、文章的结尾等部分进行预测……笔者顺势利导:阅读时可以在题目、插图、文章的关键处、情节的转折点、文章的结尾等部分进行预测,并批注下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寻找预测的依据,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想,检验自己的预测成果,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力。

三、当堂检测,让预测学以致用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预测;在哪里预测;如何寻找预测的依据。那么接下来设计的“预测大闯关”环节,则是检测学生预测策略的掌握情况。“预测大闯关”笔者选用的是《老鼠看电影》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阅读时,没有出示完整的文本,而是将文本按情节发展的关键处,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出示。

第一关:题目预测。“看到这个题目,我猜测这个故事可能和____________有关?你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引导学生从题目开始预测之旅,产生阅读期待。

第二关:细节暗藏线索。当读到:国王喊道:“哎哎,慢点慢点!电影院虽说没人了,说不定还有苍蝇、蚊子或者蜘蛛!那可是个文明地方,这么乱糟糟的,太失我们老鼠的鼠格了!排队排队!”这里时,笔者让学生进行预测:“读到这里,我对故事的发展有这样的猜测:____________,我猜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学生预测:除了排队,可能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因为以往的阅读经验告诉自己,情节的发展往往一波三折。阅读继续进行中,果然,老鼠国王又要求老鼠们做好“安保工作”“同一着装”“排好座位”“宣布纪律”等工作……学生兴奋极了,因为自己的预测与作者的思路相吻合,自己似乎就是作家本人。

第三关:预测结局。“老鼠国王这么注重仪式感,谁能猜猜故事的结局是:____________,我猜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很多学生都预测到:老鼠们看不成电影了,因为前面的文本提到了看電影前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些事情做完,电影也放完了!这时,笔者相机出示故事的结局:“等老鼠们吹吹打打,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影院时,银幕上只剩硕大无朋的‘剧终二字了!”学生兴奋地跳起来,猜中结局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但是课堂如果就此戛然而止,不得不说是种遗憾。因此,在出示故事的结局后,笔者让学生再次进行预测:老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并根据自己的预测,充分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学生文思泉涌,课堂上只留下沙沙沙的下笔声……

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预测策略,而且让学生将当堂掌握的预测策略及时在“预测大闯关”的拓展阅读中得以实践,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意识、教给学生适切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在课外进行海量阅读,为个人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低年级整本书‘立体式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567)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赵镜中.提升阅读力的教与学[M].万卷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赵莉丹(1983.9-),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预测阅读能力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福彩3D中奖公式》:提前一月预测号码的惊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