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讲上海故事——弄堂文化

2021-05-11吕悦心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田子坊陈逸飞里弄

吕悦心

弄堂,就是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最能体现上海房屋的文化特色。

外婆家以前就住在四川北路旁边的一个弄堂里,他们这一代人几乎都在弄堂里生活过。夏天,是弄堂一年四季最热闹的时候。许多居民都将竹躺椅放到弄堂里,用凉水一冲,开始悠然自得地乘起凉来。老人们睡眼蒙眬地躺在躺椅上,慢慢地摇着扇子。年轻人则搬来一张方桌,大声叫喊着打牌下棋。妇女们没事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织着毛衣。最开心的还数小孩子,他们在门前嬉戏,寻找乐趣。妈妈小时候就最喜欢在地上看蚂蚁,和小朋友一起玩跳皮筋、跳房子……

田子坊是上海最有特色的弄堂之一。田子坊原来是泰康路上的一个小弄堂,自从陈逸飞等画家在这里建立工作室,名不见经传的小弄堂逐渐热闹起来。田子坊里有很多纪念品商店,许多外地游客都喜欢来田子坊闲逛,体验上海的弄堂文化。

许多文化名人也在上海的弄堂里居住过。鲁迅曾经居住在山阴路上的一幢新式住宅里,现在这里被辟为鲁迅先生的纪念馆,里面陈列着鲁迅先生的文稿、信札等珍贵物品。巴金也曾经居住在武康路上的一幢花园式里弄中,他在这里写成了《长夜》等多篇小说。郭沫若、茅盾、丰子恺等也曾在上海弄堂的亭子间里居住过。

弄堂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浓缩着千千万万上海人的生活印记,值得我好好追寻。

讲有烟火人气的故事

上海弄堂,就像北京胡同、陕北窑洞一样,最能体现当地人们的生活,正像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写的那样:“上海弄堂的感动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景,這感动不是云水激荡的,而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这是有烟火人气的感动。”上海弄堂的日常,似乎在夏天里最为美好。乘凉、打牌、下棋、看蚂蚁、玩游戏,夏天的夜晚也是弄堂最具烟火气的时候。要讲上海故事除了这弄堂生活,还有这里的文化名人故事。山阴路上有鲁迅纪念馆,巴金在武康路上写小说,陈逸飞在田子坊开画室,还有丰子恺的寓所“日月楼”等等,每一条弄堂里都有它独特的文化气质。(东 东)

猜你喜欢

田子坊陈逸飞里弄
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分类情况简析
陈逸飞:如果再有十年时间
乐器演奏绘画选登
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居住功能更新方式探索
多元与包容
城市更新背景下地区中产化过程研究
上海里弄认同的多层线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历史街区导视系统设计探索
——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田子坊创意园区建设模式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