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场作文如何深刻立意

2021-05-11白坤峰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侧重于苏东坡考场

白坤峰

反弹琵琶、创新思维

我们的考场作文易于平面化、寻常化、套路化,但如何做到多层化、深刻化、创新化,却困扰着广大考生。笔者平时酷爱与学生一起写作文,现将一些小技巧呈大家。

一、先往“中间地带”想一想

一提“网红”“诱惑”“自由”,学生往往立刻想到了其所谓的危害或可怕后果,于是贬之又贬;一提“努力”“艰苦”“理想”,学生往往立刻想到了所谓的美好前途或正能量,于是褒之又褒。笔者倒是想问问:“网红”之人为什么不能是内心良善、行为美好者呢?“诱惑”的内涵為什么不能是兴趣或精华呢?“自由”的后果为什么不能是互不干涉、和谐共生呢?请问:“努力”的前提就一定是可歌可羡的吗?有没有可能是被迫劳作呢?“艰苦”的存在方式就一定是有意义的吗?有没有可能是自讨苦吃?“理想”的结果一定是繁荣似锦吗?有没有可能千疮百孔?

这样一提醒,学生们才突然脑洞大开,写作不再过于拘谨,思维不再过于狭隘。

笔者现以某考题的“话说网红”为例,说一下自己的写作思路:先呼唤“优质网红”,如著名医生张文宏、著名公益活动家韩红、获得见义勇为奖的英国驻重庆总领事史云森等等;然后再写娱乐是人类的天性,不必对网红现象大惊小怪;接着可以批评不良网红;接着再写如何推出更多的优质网红。这样操作下来,层次分明,步步推进,不易落入俗套。

二、先往自己身上想一想

学生写作文,往往喜欢高喊口号,一味鼓动他人,以致成为“二郎神的眼睛——照人不照己”,全然忘记了“假如是我,又该如何”的颇为浅显的日常道理。

例如,某省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这样命题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感叹年轻人很少有热爱农业的了,请你帮助袁先生呼吁一下。写作结果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学生要么大谈年轻人缺少责任与担心,要么大声呼吁大学生要到最艰苦的农村去,要么只是反反复复地向袁隆平表示敬意。

学生们少了一次思考:你本人愿意到农村去吗?愿意长年累月地奔走在田间地头吗?如果你犹豫或拒绝,那么请问你凭什么如此痛心疾首呢?为什么诱骗他人奔向艰苦呢?笔者帮他们想到了另一个层次:我们能否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能否普及农村的机械设备?能否增加农业人员的收入?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扎根在农村。一味地让他人奉献是不合理的。

笔者继续带他们思考:有些地方的古民居渐渐空巢,有人号召本地人回迁居住以增加烟火之气。此时很多同学都想到了,迁徙是公民的自由与权利,不能逼迫人家住在那里,尤其当你自己都不愿居住于古民居之时。当然,逼迫居民离开旧居,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另外,常有学生写到苏东坡无罪遭贬但无比乐观的例子。笔者觉得有些不妥。请问:如果是你,你会欣然接受这些不合理的罪过吗?你会坚持乐观而不反思世界吗?这样训练几次之后,学生也就养成了多层次写作的好习惯。

三、先往前提因素想一想

笔者曾带学生细读过钱锺书的名作《论快乐》(写于1939年),并让大家以作文的形式讨论“快乐到底侧重于物质,还是侧重于精神”。学生大多都选择了写“快乐侧重于精神”,这个角度确实易写;但是,不少学生的思维简单化还是充分地暴露出来:他们不停地强调精神快乐的可贵与伟大,却忽略精神快乐的前提必须是——物质有基本保证,人身有基本自由。钱锺书写此文时,身在西南联大,工资较高,做事自由,故有“精神快乐”,当后来其夫人杨绛被剃成“阴阳头”并被浇上黑汁之时,他还能写出来《论快乐》吗?他还强调精神快乐吗?学生一旦少了这个层次,作文就少了重要基石,以致文章发飘。

苏东坡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确实是一种快乐,但苏东坡之乐仍然是可疑的,因为他少了自主选择的前提,他当时不是主动地拒绝了官场之乐、金钱之乐而选择山水之乐的,而是只能被动地接受山水之乐。“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不可能真正快乐的。

目前的考场作文,多为“任务驱动型”,这些任务难度不大,但由于其浅近寻常,反而给考生带来了更大的困扰。这就需要我们一起登上高楼,方才“不畏浮云遮望眼”。

猜你喜欢

侧重于苏东坡考场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马虎先生
妈妈是一座山
文学的两股劲儿
期末小考场
千年英雄苏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
空巢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