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新视窗之 文化传统是国家底色

2021-05-11潘琴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底色京剧传统

潘琴

【核心母题】

什么是国家底色?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文化传统是国家的底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社会文明和解。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中,传统文化一度断裂,但当这种转变完成后,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古代的教化传统和现代社会也正在慢慢和解。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题】

这一则作文题,体现出一定的限制性:

1.材料类型的限制:写作之前首先明确材料类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由“土”引申出习俗、文化。材料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也是文化,文化是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是国家的底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材料强调的主要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典型任务的限制:引导语部分“对此,你怎么看?”提示考生联想要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文体要求明确,不能杂糅,应当格式规范。

3.價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以“什么是国家底色”为切入点,阐释了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引导考生进一步思考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与现代优秀文化相契合。

【时事链接】

1.《我在故宫修文物》: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

绘有800多个人物的《清明上河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却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是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这部3集纪录片在聚集了大批年轻人的弹幕视频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跻身热门搜索。而片中的故宫工匠,则成了新生代的“男神”“女神”。正如一位纪录片导演所说,“好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

2.中国元素的火爆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异彩纷呈,充分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水墨画,一黑一白,于淡雅中意味无穷;璀璨的焰火,绽放在夜空中;击缶声的悠扬悦耳,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间,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化和科技之间的碰撞,这是中国在世界观众面前的首秀。G20开幕式上,《茉莉花》《欢乐颂》《春江花月夜》等曲目的演奏,呈现的不仅是经典的文化内容,还是经典的艺术形式。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迪士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系列动画片,其中的中国元素促使电影取得了很不错的票房。

【佳句采撷】

1.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唯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

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3.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传国之底色 创新之文化

正如爱默生所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传统文化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国之底色,是广大炎黄子孙自我确认、自我阐释、自我表达的特殊符号和与生俱来的精神支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传承传统,创新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映生辉。①

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学识广博,一生致力于研究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最佩服唐代虞世南、欧阳询的书法;同为清代书法家,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身的笔法,创造出了一种新书法。有人问翁:“刘的书法如何?”翁说:“他有哪些笔是古人的?”刘反驳:“他的哪一笔是自己的?”由是观之,学习书法不仅要学习古人,还要在古人的基础上创造新笔法。文化传承亦如此,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精华,也要推陈出新,扬自身特点,散发出新时代魅力。②

国之底色,蕴涵深厚,将其创新融合时,也应注意“打开传统的方式”。犹记得第37届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的启动仪式上,参赛佳丽们穿着京剧元素的比基尼进行了展示。京剧作为国之瑰宝,却被设计师简单粗暴地放在了比基尼上,成为“香艳美色”的附属品,无疑是哗众取宠,糟蹋国粹。而与之对比的是,新版京剧《草船借箭》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京剧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让逐渐被人们淡忘的京剧再次成为舞台的亮点,得到了更多年轻一代的关注。③

弘扬传统,文化出新,描绘国色,一方面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进行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行创新性发展。无论是日常文化生活还是互联网文化现象,都需要在充分激发活力的前提下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当然,这不意味着要虚构历史、背离常识、宣扬谬论、肆意娱乐、挑战底线、违反法律,也不意味着恶俗、丑化、媚态,而是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以此作为文化创新创造的基石,才能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守规矩,懂礼貌,但是不再封建;我们相信天理循环,但是不再相信鬼神。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我们的文化创新也不能只是空口说说,也不能只是做些滥竽充数的无用创新。在文化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根本,忘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这样的历史感一再提醒我们所具有的文化厚重,这样的时间感也一再提示我们要延续文化生命。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就能凝聚起13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⑤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传承国之底色,创新文化传统,古今同频共振,与现代文明碰撞出时代火花!⑥

名师点评

文章立意深刻,既肯定文化需要传承,也肯定文化创新,但难能可贵的是,考生提出,在倡导文化需要传承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创新,在倡导文化需要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根本,思辨性极强。素材丰富:爱默生、翁方纲、刘石庵、京剧、《草船借箭》等古今素材,考生信手拈来,从而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

猜你喜欢

底色京剧传统
底 色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底 色
《京剧人设》
少年力斗传统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京剧的起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