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妨换个视角看看

2021-05-11魏琨

新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德育处校规矛盾

魏琨

编者按:对于学校来说,班主任的行为应该符合该校管理者所期待的角色,也就是理想角色。然而,对班主任而言,他们总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教育权,不受外界或行政干预。因此,在学校的理想角色与教师的主观角色之间,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而这些冲突,必然会消减班主任的工作热情,阻碍他们的专业发展。

那么,如何破局?“心灵家园”栏目给班主任一个交流和倾诉的空间,让大家携手前行。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学校教导主任与班主任小高老师的冲突,正好可以作为本栏目话题的一个注脚:一方坚持规则至上不可触动,一方认为孩子还有希望不应放弃。影片中可能有很多不符合学校实际的地方,但德育处严格执行校规与班主任个性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却是现实社会里普遍存在的。笔者認为,在思考如何化解矛盾之前,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和梳理一下,矛盾相关的几方分别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问题。也许,这并不是一对必然的冲突,换个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学校:兼容并包显策略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标杆,法律是底线。无论多么宽松的班级个性化管理,底线不可触碰。对于学校而言,德育处的细密制度和班主任的自觉主动同样不可或缺,因为两者在育人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可以看作统一立场上的不同方式之争——德育处代表学校实施管理,侧重于制度的“线”与班级的“面”;班主任则着眼于具体的人,看到的是更多个性化的“点”。尽管立场和目标一致,但因为视角不同,就难免会产生矛盾、误解乃至冲突。

化解此类矛盾的最佳推手是居于德育处和班主任站位之上的学校,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清。学校如果能在划分职权职责和制订规章制度时留有一定的空间,既坚守国家法律底线,又保障基础校规红线,还鼓励个性管理,那么,一方面德育处工作有抓手,另一方面,班主任在不违反校规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实现班级个性化管理,其组合效果未必比密不透风的罗网式制度管理差。以管理学生的手机为例,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在几年中经历了禁与不禁、严禁与弛禁、学校禁与家长禁等多次尝试。最后,学校只明文规定学生不许带手机入校,德育处制订相关管理办法,以及对于屡教不改者的处罚措施,而把学生带手机的原因判断和初次违规的处理权全部交给了班主任。在实施过程中,有的班主任严格按照校纪校规执行,一视同仁实施制度化管理模式;有的班主任细查原委,根据情况区别处理,做通思想工作;有的班主任联系家长暂扣手机,对学生提出要求,试图转化问题,产生激励效应;更有班主任多措并举打“组合拳”。从当前效果看,这个策略不错,尽管手机问题尚未根绝,但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不带手机进入校园。既然无人或很少人违纪,那么德育处和班主任在手机这个“点”上产生矛盾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德育处:张弛有度才高明

德育处的工作在学校所有部门中最难,因为“德”有无限拔高的空间,而“育”又限定了实施的手段。当前广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处与其说是在“立德”,不如说是在“执法”。德育处上承学校办学理念,执行制度,下联基层班级,展开管理,应该做到准确定位、坚守原则、鼓励个性发展。每一所学校的学生整体情况不同,每一个班级、每一位班主任、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必然有差异,这些对于学校而言都是整体管理中最基本的一个个“点”。换个位置看,班级管理中同样存在点、线、面的兼顾问题。因此,德育处和班主任面对的问题完全可以类比,双方只是对管理中落脚的“点”定义不同,而需要处理的关系则是同一教育体系下的不同关联层次,大可不必上升为矛盾与问题。

2020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对于学校管理制订了比较明确的原则、范围、程序、措施、要求等,但是,任何一所学校的德育处都要结合校情拟订本校的惩戒制度和办法。每一位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都要切合实际,突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不同,所以德育处未必要面面俱到,也无须因为个性化的管理触及规章而上纲上线,而应该“管好面、抓紧线、放手点”。既可以让班主任在框架内灵活运用校规开展育人工作,又可以在规则受到挑战后适时调整,留有余地。张弛有度,方可让班主任充分施展育人本领。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呈现出的班级特色也一定是异彩纷呈的。反之,如果德育处频频出台各种规章制度却无人遵守,德育干部如巡警消防员般四处奔忙,班主任反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才是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和危机。

班主任:换位思考展才能

德育处干部大多是从班主任岗位上成长起来的,所见所闻较多,所经所历也必定不少,只是因为岗位不同,学校提出了不一样的工作要求。班主任要面对的不只是学生个体,还有教学与管理的关系,家校矛盾,包括学校内部工作之间的冲突。全然不顾及制度规矩,一味以个性化作为挡箭牌的人是无法在强调整体协作的学校中承担班主任工作的。反之,完全按照学校的各种管理规定办事,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也不符合教育的真谛,因为机械化的执行无法达到培育优秀下一代的目的。

魏书生、李镇西……这些教育名家当年做班主任时,所在的学校也有德育处,有校规,他们是如何处理此种关系的?类似的问题他们又用了怎样或巧妙、或稳妥、或入情入理的方式解决的?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分享看,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规章与个性的矛盾不是痛苦而是机会——学习的机会。不经一事怎长一智?只有在解决问题中才能发现、发挥、发展自己的才能。在面对问题、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往往未必采取了最好的解决办法,但作为能够汲取经验自我成长的教师,下次的处理一定会更加合理有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仅是学生,教师同样需要提升自己团结、协作、处事的能力,这或许就是“教学相长”的另一层释义。

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的看法与心境也不同,经常换位思考,注意推己及人,能帮助我们在因人施教和与人相处中学人之长。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德育处校规矛盾
校有校规
矛盾的我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矛盾多发”可怕吗?
捡来的“麻烦”
指使学生厕所偷拍抽烟偏离教育正道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德育处的梦想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