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成长型思维赢得友情

2021-05-11陈秀芝史可卿

新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成长型霸道友情

陈秀芝 史可卿

【案例描述】

一天晚饭后,我正在学校的“心语吧”值班,一个女生走进来轻声对我说:“老师, 我想和您聊聊。”我亲切地招呼她坐在我的旁边。

小冉,16岁,高二学生,早年父母离异,一直随父亲生活,但平时父亲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就和奶奶一起生活,上学期间住校,两周回家一次。她性格外向,会很快与同学建立“好朋友”的关系,但是每一段友情都维持不长,多次被好朋友刻意疏远,遭遇朋友的“冷暴力”。几次被冷落后,她觉得自己被抛弃和背叛了,于是,伤心、愤怒、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占据了她的心,并让她陷入了固定思维模式中,这影响到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原因分析】

1. 爱的缺失导致该生过于依赖同伴,需求越多,越容易让对方感到不轻松和不自由。

2. 隔代养育,奶奶溺爱,让该生从小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觉察他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使好朋友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

3. 外表活泼开朗的学生不一定真正乐观,很多时候是将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了,实际上并不信任他人,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解决过程】

青春期的孩子很渴望人际交往,孩子在寻求自我的同时渴望被他人接受,容易产生极端情绪。如果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纾解,会引发厌学情绪或者其他心理问题。所以,我决定帮助她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提出的心智思维模式。它相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更侧重于成长和积极变化,虽然现在遇到难题,但不是最糟糕的,“我”还需要反思自己,并用行动去改变。基本句式是:虽然……但是……我还需要……

以下是我对小冉的思维引导——

小冉:为什么我想跟她们好好做朋友,她们总是离我越来越远?

师:你感到有些委屈和无助。(积极倾听,表达情绪。)

小冉:是的,我对她们好,她们却不对我好,以前的好朋友也是,开始很好,后来却跟别人好,不和我在一起。比如,我们三个人一起去食堂吃饭,吃完后她们把我送回教室,然后两个人又出去了。(难过,哭了)

师:你觉得她们是在故意疏远你。(表达她的想法)

小冉:是的,一开始我也没多想,觉得她们可能有事。但是,后来好多次都这样。有时候我们一起走路,我走在前面,她们就走很慢,喊她们快些也不理,只顾着说话,完全不在意我。

师:这样听来,她们好像不太愿意跟你在一起,是吗?(帮助认识他人的想法。)

小冉:是的,可是为什么呢!(继续哭)我是真的很想跟她们一直做好朋友,也写纸条告诉过她们我内心的想法,但是她们依然对我不冷不热。为什么我总是不讨人喜欢?

师:你想拥有好朋友的陪伴,拥有真正的友情,不喜欢一个人,更不愿意被冷落。那么,我们认真想想,她们一开始跟你好,后来为什么会疏远你呢?(启发式提问,探索原因)

小冉(认真回忆并反思):可能她们觉得我比较霸道吧。

师:嗯,比如哪些方面表现得霸道呢?(继续追问,帮助她反思自己的行为)

小冉:很多时候我让她们都得听我的。

师:一段好的友情会让双方都感到轻松自在,真正的朋友需要彼此陪伴,更重要的是帮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总给他人下命令。现在你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让朋友不舒服,知道如何改变了吗?(引导改变)

小冉:嗯,有事可以一起商量,我有时也要听听她们的意见。

师:仔细想想,你的哪些行动是对她们好?(启发式提问,正观自己的行为)

小冉:我买的东西会分给她们吃。

师:还有哪些对她们好的行为呢?

小冉:我写纸条告诉她们,想好好做朋友。

师:还有吗?

小冉:好像没有了。(有点不好意思)

师:你再想想,她们之前有没有关心你?

小冉:有,上体育课时她们给我买过饮料,有一次我的鞋带松了,还帮我系鞋带。

此时,小冉的情绪已经平复,集中精力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包裹在负面情绪里。

师: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是能量的流动,自己传递出去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收到的就是相应的回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每個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为了让这段友情变得更牢固,“我”可以怎么做?“我”的心情怎么样?(简单讲述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对我们的认知和行动产生的影响,引导小冉有意识地养成“觉察自己的行动和情绪——分析原因——行动的转化和赋能”的解决问题模式。)

小冉:虽然她们现在和我有一些疏远,但是,她们之前对我很好,而且现在有时候也对我好。我还需要改改我的霸道行为,听听她们的想法,关心她们,传递正能量,而不是等着她们对我好。

师:很对,想得多不如去行动一次,行动永远比想象更重要。

小冉(欣慰地笑):老师,我知道了。

师(善意提醒):我们的行动应该是真正关心他人的,而不是为了回报,能因为朋友的开心而开心就是当下最好的回报。当朋友对你好的时候,别忘记及时表达感谢。最后送给你一句话:有时候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都不见回报,我们称之为扎根!友情也一样。

【案例思考】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友谊,但又敏感,作为教师,应积极倾听,充分理解和共情,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反思自己,鼓励他们用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长。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做事更有毅力,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最终,我们发现,孩子的成长终究需要自己去经历,我们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控制他,只需做一个通过倾听和提问来影响他的引路人。

思维模式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就不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要提醒孩子时刻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经常予以鼓励,才能帮助他们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建立起成长型思维模式。(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陈秀芝,湖北省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史可卿,湖北省云梦县教研室)

猜你喜欢

成长型霸道友情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猫归谁
Civilization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友情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友情
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