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说“OK”的小窍门
2021-05-11范纯静姜晶馥
范纯静 姜晶馥
主动解释——给学生一个信服的理由
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具备了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也应该清楚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对学生的重要性。如果班主任主动给学生做出解释,学生就更加容易信服教师。所以,事无大小,我都会给出解释,涉及全体同学的事情,公开解释;涉及个别人的,我就私下解释。
例如,为什么要给获得助学金的同学保密,我的解释是:“助学金本来是为了给大家减轻负担和激励同学们学习的,但是公之于众可能会让学习上进、家境暂时贫困但又有很强自尊心的同学产生困扰,这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同学们有权一起商讨和制订本班发放助学金的标准,也请大家相信我一定会按照标准确定最合适的人选……”同学们都很支持我的想法,几分钟时间的解释,让原本敏感的助学金发放问题就此得到解决。解释还有另一个好处,在我们给学生解释的同时,其实也是帮助学生深入认识问题,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
同理心的建立——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
高中的学生学过哲学,了解辩证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辩证法,他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仍然爱钻牛角,固执地坚持某个观点。当然,他们更多的是从自身出发,没有顾及别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他们缺乏同理心。那么,作为班主任,我就想办法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从而理解和顺从他们原本不服气甚至很反感的人。
例如,学生反感父母的管教,而我始终觉得家庭的和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也视作关注和教育学生的一部分,我与学生的对话通常是这样的:
“我妈很让人心烦,每天早上都唠叨我。”
“因为什么唠叨你?”
“叫我起床,叫我早点出门。”
“你按照计划准时起床和出门时,你妈妈也唠叨吗?”
“那倒没有,我有时候比较磨蹭。”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妈妈,看着孩子起床晚了,快迟到了,你会怎么办?”
“我会提醒他,但是不会唠叨。”
“提醒一次不管用的话,你会继续提醒吗?”
“应该会吧……”
“那又提醒了一次。如果再有一次,你的孩子会不会觉得就是唠叨?”
“可能会觉得是唠叨。”
谈到这里,学生若有所悟,心虚地反思“看来问题出在我自己这里”,对妈妈的反感也减轻了。我则正色提醒:“你应该已经理解了妈妈,但是,你的心烦我相信也是真实的感觉。因此,今天我劝你尽量理解妈妈,未来等你做妈妈的时候,也要记得今天的烦恼,尽量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到孩子高中时就能少唠叨了。”
师生彼此会心一笑。我想,让她从妈妈的角度看问题,她的想法会有所转变。
做一名“精神助产士”——修正学生的错误认知
有的时候,学生一时不能接受学校或是班级的要求,不是因为学生不够懂事或集体意识淡薄,而是因为在他们的年龄段,很多事情考虑得还不够全面。苏格拉底曾把自己比作“助产士”,只不过他帮助人们产出的是思想。既然学生有暂时“想不通”或“想偏”的地方,而我相信他们有想明白的能力,那么,我也学着苏格拉底,做学生的“精神助产士”。
经常有学生觉得老师“管得太宽”“管得太多”,充满抱怨的情绪。例如,对于穿校服,许多学生不以为然,认为完全不必要。这时候,我强行解释是无效的,学生听不进去,只会觉得我不理解他们。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天安门广场的阅兵视频,同学们热血沸腾,发自内心地为我国军人鼓掌。我问他们:“大家觉得国庆有没有必要办阅兵式?”同学们对我问出如此简单的问题表示疑惑,但反应非常迅速:“太有必要了,反而是您问的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我接着说:“可是,阅兵不过是一种形式,不是真正的打仗,还要花很多钱,需要受阅战士花费大量的时间训练……”学生立马“怼”我:“但是阅兵会彰显我们的国威,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呀!这种激励比什么都重要!”“按照您的说法,阅兵不必办,那国庆也不必办了呀!”我赞叹:“大家说得太好了,那我再问一个幼稚的话题,军人一定要穿军服吗?不穿军服,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也不影响训练,不影响打仗吧?”好多学生摇头,眼神里透出“老师的想法真荒谬”的鄙夷……一番激烈的辩论后,我败下阵来。过了两天,我再次提到穿校服也像军人穿军装,学生的抵触情绪小多了。
“一诺千金”的教育——让承诺成为行动的指南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一诺千金”已经深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利用这种心理,遇到需要学生坚持的事情,我会提前让他们做出公开承诺,结果总是很令人惊喜。当然,让学生说出承诺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例如,学生的午餐是自助取餐的方式,尽管食堂处处都有“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但有些学生就是视而不见,多打了许多饭菜,最后都浪费了。仅靠老师监督和随时提醒不是办法,于是,我请学生看很火的抖音“大胃王吃播”的视频,然后再看揭露大胃王吃播背后浪费粮食的视频,最后给出我国餐桌浪费的惊人数字,同学们看了都非常有感触。我装作不经意地找学生谈感受,其实找的都是浪费比较多的同学,请他们谈对食物浪费的看法,分析造成食物浪费的原因,最后请大家说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全程我都没有提及学生的浪费行为,但是,学生主动做出了承诺,在第二天午餐的时候也看出了效果,每个人都不自觉地会用自己的承诺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同的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技巧,因此,我的小窍门还在继续开发中,包括但不限于“积极对比”,通过与他人或是其他积极的有益的事物比较,激起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坚持“互惠互利”原则,让学生看到完成任务不仅仅对班集体有益,自己的收益也非常明显,从而提升其接受任务的积极性:“请权威说话”,同样的提醒,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不同,学生对老师和父母可能会有一种排斥心理,但如果让他的偶像、熟知的伟人、某领域的权威专家来说,效果就会好很多,所以,我会尽量通过网络等科技手段请出权威人士来为我“助阵”……
这些教育小竅门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认可教师,从而顺从教师。作为班主任,笔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建议。爱学生,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明确学生的想法,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学生顺从和信服,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难完成的工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