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开强:设计赋能公共卫生解决方案

2021-05-11李杰蒋红斌李叶

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艺术疫情设计

李杰 蒋红斌 李叶

许开强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许开强,湖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首届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包装设计委员会委员。湖北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湖北美术家协会理事,1997年获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年10月~2015年1月任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首任院长。

针对后疫情时代,许开强表示,世界正在发生大变局,疫情催生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将AI技术与XR技术的助推下蓬勃发展,过去三次工业革命全都发生在西方,现在新智能社会与文明正在形成。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的设计教育应该迅速因应变革,创立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设计教育体系和新范式迫在眉睫。

《设计》:请介绍一下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学特色。

许开强:湖北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31年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42年开设了音乐(美术)专修科。1944年,更名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1985年重新组建艺术教研室,1997年发展为艺术教育中心,1999年建成美术系,并于次年正式招生。由于湖北大学开办艺术专业已经具有7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艺术类图书和相关教学资料,学校博物馆还有馆藏新石器时期、青铜时代以及古代各时期和近现代大量文物,有明朝、清朝和近现代名人大家的书画真迹,为艺术教育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为建设和发展艺术学院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学院现有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5个本科专业,拥有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艺术硕士、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2个专业硕士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美术学为“湖北省一流专业”;另有基础课部、音乐教研室、艺术教育中心。拥有“湖北省科技美术研究会”、“湖北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湖北省高校戏曲传播中心”、“湖北省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文化创意设计与产业化开发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大学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有“湖北大学艺术设计研究所”、“湖北大学中国画研究所”、“湖北大学水彩画研究中心”、“荆楚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品鉴藏中心”等多个校级平台。湖北省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工艺美术委员会挂靠艺术学院。

学院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正、副教授44人,二级教授2人,3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1人,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8人。另外,校外硕导及兼职教授近30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00余人。

艺术学院依托综合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坚持“德用兼立,学思并重”的院训,立足中部,面向全国,逐步与国际接轨,按照“以道为基,以技为长,道技并重,应用为先”的育人理念,采用理论、技法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创作、创业艺术人才。学院积极推行开放式办学模式,注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现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和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开展了学术互访和人才联合培养。学院教师已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很多绘画、设计作品被国内外有关部门收藏。师生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全国设计展、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展、亚运会宣传设计大赛、亚太区创意设计大赛等国内外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入学分数稳居湖北省高校第一位。

《设计》:您认为疫情对设计行业与社会需求会产生哪些影响?许开强: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演变成了一场世纪大疫,中国经受住了疫情大考,提交了抗疫的优异答卷。现在疫情仍然给全世界安全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全球各行各业也面临巨大变革,法国总统马克龙把抗击疫情比喻为“世界大战”。疫情正在深深的影响和改变着人类会的进程,也验证了构筑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前瞻性。

疫情对于设计行业的影响和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疫情将催生出新的设计理念与新的设计方法。从石器时代第一个工具设计制造者即史学家称为的“能人”算起(Homohobilis,约190万年前),到“智人”(Homosapiens,约25万~4万年前),再到“现代人”,人类经历了上百万年的进化演变,设计造物活动直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兴起,蒸汽机的出现,人类生活和生产力借助机器的力量有了全方位的质飞跃与发展。从此,艺术与设计开始为机器制造服务,这也是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的分水岭。现代人通過创造活动,先后步入机器时代、电气时代、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每一个时代的变革,都会催生出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因此被赋予了非凡的、全新的意义。

从德国包豪斯开始,西方现代设计正式进入高等教育序列,先后经历了“功能至上”、“艺术和技术的统一”、“以人为本”、“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等不同时代不同设计理念的演进流变。设计行业在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背后,是普遍追求更高的商业价值与生活品质。从此疫情的全球爆发,使我们认识到,在人类存活的历史长河里,有众多生物与人类并存,有些生物早在人类出现几千万年前就已经存在,当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变种变异,或者永远不会消失,人类只能与微生世界共生共存,相适相应,这可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从“食、衣、住、行”方面来说,疫情使我们的行为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灭活”成为一个跟随和制约我们行为的常态动词。公筷、分餐制、自带餐,小包装会成为“食”的新习惯;少聚餐、少聚集将会裂解传统的文化里阔卓的大圆桌、大团圆、大热闹、大喜庆这些精神文化基因;具有防疫杀菌功能的简洁服装和衣罩一体的服装会成为“衣”的新常态,智能化穿戴会成为新的风向标;住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更科技,信息化互联、宅家远程办公学习,是“住”的新标准;单体出行、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封闭出行、清洁出行、智能出行是“行”的新选择;可以预见,今后以生命、安全、健康为宗旨的“物理空间有效阻隔”设计理念将会成为设计行业的新“靶向”。未来的服务、零售、旅游、娱乐、体育等产业将受到极大的抑制,甚至彻底改变许多行业的业务和盈利逻辑。而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服务、VR、AR等产业将迎来一波历史性大发展,行业估值的逻辑已经完全改变了,这是设计赋能的重要航向。

“常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限距离”成为我们生活的新准则。人们保持彼此间的空间距离将成为常态,人际交往方式会显著变化,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很多风俗习惯也会彻底消失。生活习惯的改变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要有相应的康保和环保措施来应对,避免产生次生灾害。比如,去年人们丢弃了十多亿只口罩,许多都归入了大海,污染了海洋,许多鱼类吞食后死亡,会再次对人类产生伤害;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在增强,人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会不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与防范,从而加剧人的自私狭隘、冷漠无情,怎样进行康保和环保设计唤醒亲情友情,都是设计行业要面临化解的问题。

《设计》:您认为疫情对产品设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许开强:疫情使产品的需求、制造、销售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疗防护、健康产品、体育器材、娱乐休闲、家具玩具等等信息交互类产品和人工智能类产品社会需求量激增。疫情对于人与人“秘接”的限制,使产品设计运用XR技术(扩展现实)与线上设计成为新常态。在公司化和企业化的运营下,因应计算机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设计已经开始产品线上设计,线上制造,线上交易,线上回收这样的运行程序,实现创意变草图,草图变模型,模型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到回收品的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XR技术的成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这些技术统称为“扩展现实”(XR,摘自百度)。设计程序会简化为在网络平台上展示XR技术创意,实现人机交互虚拟效果(功能、形态、材料、工艺、色彩、尺寸)。虚拟商品的“情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在“”虚拟现实”的效果展示中得以完美呈现。另外,人工智能新技术正在通过“大采集、大识别、大计算、大提取、大构建、大预测、大战略……”,实现“大和谐”。比如,“快速应用于疫情防控的各个角落:在地铁站,人工智能测温系统能在每分钟200人同时通过的条件下迅速识别出体温异常者;而由百度提供的算法Linear Fold更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时间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提高120倍,大大提高了药物和疫苗的研發速度..”。(引自:洞见|中国智慧赋能A|新时代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04/)

《设计》:请您谈谈疫情后的设计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许开强:疫情前后设计教育应该说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以前设计教学线下面授为主,疫情爆发后,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加上5G技术的加持,线上教学在这次疫情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主导作用。但是,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线上线下应该结合展开,特别要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设计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设计实践。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因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变革的口号下,中国的设计教育已经开始在进行改变。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进实施新工科(1)新文科(2)新商科(3)战略。(1.新工科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新文科是基于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即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3.新商科是在现有商科发展的基础上,回应科技、社会、经济所带来的挑战。我国的商贸服务业进入消费升级、互联互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和商业的3.0时代,已经完成了由过去的传统商业实体店到互联网电商,再到互联网线上加线下的发展。引自百度百科)通过大力发展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优化设计学科专业结构,催生新思想,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突破。这个思路与举措非常有力,遗憾的是,有些设计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学科条件(软件和硬件)建设不理想,同质化、简单化、简陋化办学是部分设计院校的群症,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的环节,普遍存在教师与实践脱节,教学与生产脱节,创新专利与成果转化脱节……这些教学结构上的问题不解决,实现前瞻性、引领性、突破性的范式转型短期内无法实现。

世界正在发生大变局,疫情催生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将A|技术与XR技术的助推下蓬勃发展,过去三次工业革命全都发生在西方,现在新智能社会与文明正在形成。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的设计教育应该迅速因应变革,创立的创新设计教育的新范式迫在眉睫。本人认为,南京艺术学院原副校长何晓佑教授提出的“构建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先进性姿态”主张十分有意义,其中“全球性的设计研究”非常重要,研究借鉴一些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也很有必要。比如,萨尔曼·可汗从给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开设了3500多部视频课程,创立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翻转课堂”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参考百度百科)比如,为了改变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马斯克投资创建了AdAstra(向着群星)学校,在这所学校里,马斯克废除了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年级制度一不通过年龄,而通过能力和兴趣评估,把学生编到不同的学习小组。如果8岁的小明已经在数学方面展现了明显的天赋,他就完全可以和12岁的孩子们一起去上数学课,这样的做法看似打破常规,其实更符合逻辑,也更贴近现实。改变“老人追着小孩子喂饭”式的教学方法。(参考网络)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创造性人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讲话对高校正在实施的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拓展设计教育A(艺术)+T(理工)+B(商业)+D(设计)、跨学科、交叉学科的设计教育模式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夯实每一门课程内容与课程模块的基石,有望早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的创新引领。

猜你喜欢

艺术疫情设计
BUBA台灯设计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纸的艺术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