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雷:2020疫情防治中国成功地做出了全球治理示范
2021-05-11李杰蒋红斌李叶
李杰 蒋红斌 李叶
邢雷
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邢雷,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长期致力于以公益手段推动创新、绿色发展。先后发起设立光华龙腾奖、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策划举办中国设计节、世界绿色设计论坛等行业活动,创立北京光华设计发展、世界绿色設计组织等行业组织。编著《中国青年设计创新盛典》《创业在中国》《设计赢天下》《中国绿色设计报告》等书籍。2011年至今先后在瑞士、比利时、挪威、德国、意大利、坦桑尼亚、韩国等多地举办绿色设计会议、论坛,以绿色设计从源头提升环境生态质量,搭建绿色技术、项目、材料、人才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面对全球经济新格局,提出“绿色设计助力碳中和”倡议。
值此纪念建党百年之际,邢雷谈到,每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忘初心,从建立开始就以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目标奋斗终身。自己在这样的影响和启迪下努力寻找路径,成就梦想。设计行业的工作者,是有激情、有热血、有担当的群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防疫抗疫,既凸显设计的独特价值,也获得更多发展与成长的机遇。
《设计》:请介绍一下“2020中国抗疫设计思考与行动”的始末。邢雷:我们开展的这次活动已经一年了,通过此次访谈,也想要为此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个句号应带有未来探索的性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下属的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作为专业领头羊,来牵头组织这样一个活动是值得肯定的。
在那样个特殊时期,大家一起来思考怎么样用设计的手段给抗“疫”斗争提供专业上的支持,能够把行业的一些创意热情调动起来,让更多的设计公司和行业的从业者能够去思考怎样更好地为抗“疫”斗争服务。发起“2020中国抗疫设计思考与行动”是特别值得肯定的。作为设计事业的推动者,也是一种责任和社会担当。在那个特殊时期,很多人可能处在一个比较茫然的状态,不知道如何应对。清华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发起这个活动,让很多因为疫情隔离在家里的专业人士有了用武之地。另外,对于设计行业的从业者来讲,在这样的一个重大历史特殊事件面前,能够一起来思考用哪些手段方法,哪些视角能够有助于让抗疫斗争能够更快的取得成功,尤其是一线一些防疫的产品,防控过程中一些手段如何发挥关键、高效作用,这样设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引发大家的深度的思考。例如一些防疫的手段和技术应用成功结合,继而相互借鉴快速推广。从到收集的作品可以看到,共同抗疫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思考和参与。不论是学生还是专业从业者,都能够把自己所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发掘实用性解决当下燃眉之急,也为未来深度开发新的防疫产品打下基础。
很多企业或专业机构都积极的组织参与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抗疫活动,这种跨领域的、广泛参与的设计汇通式思考与呈现是第一次。但没有以这样的形式和规模就公共卫生话题组织全国设计者思考与发声。这也我们反思,清华很积极做了这些事情,开展了组织,有一部分自发参与的一些机构和个人。但是,对整个行业或者说是否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其实还是有一些问题和遗憾。可能有很多机构或者从业者,已经习惯于是命题作文,在一个特殊事件面前,怎么把自己或这个行业的作用发挥好,需要怎样的担当?每位从业者都应该在积极面对的同时进行反思。不管是让社会看到设计行业的这种特别力量和责任意识,还是从行业整体能力提升的需要来看,防疫过程的应急产品,应对的方式,平台的开发等都需要设计行业有更强的凝聚力。
从武汉当时公开报道中看到,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要解决应急医院的建设,完成大量隔离的病房的投入使用,完成方舱医院等等的建设使用。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是设计团队如何发挥作用。没有设计师第一时间完成设计方案,建设施工就会延迟,还有机器人自动喷洒消毒药水的设备等等,在整个抗“疫”斗争中可以说起了很关键的专业支撑作用。抗疫对设计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演练舞台,一个展现专业能力的机会,谁在这个过程中动作快,谁即服务了整个大局,又获得了的商机,这是对整个设计行业一次重要的提示,大家要怎么在这种机会面前很好地把握,既能够让自己的能力服务于一个特殊的社会事件,甚至是影响人类命运的一个重大事件。另一个方面,做得好,专业能力强,自然能在这样一种服务过程中去获得应有的价值。
让人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方舱医院,它作为一个应急的空间,在万众瞩目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建成。在2020光华龙腾奖授奖的时候,基金会设立“抗疫特别奖”,从设计的角度评价表彰这几家设计建设机构,他们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不分白天黑夜地做出设计方案,有一些方案是边干边完善,保质保量地实现了方舱医院的良好运行。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设计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还有一些像专业设备的设计制造,给人印象深刻。在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的时候,专业级的呼吸设备可以拯救极其危重的病人。要特别注意到中医手段的使用带来的效果,事实证明很多患者是不用熬到那种程度再去寻求救助,不会发展成为重症。但是确实在没有发现更好的治疗方法之前,这些特殊的专业设备和方法是很重要的,是救急救难的有效措施。
这件事情后来又启发了好多人,包括国家政策的调整,例如救急设备救灾设备的储备特别重要。同时也引发了很多设计从业者的思考,在那样的情况下,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装备?当时汶川地震给了建设部门很多的启示,从建筑防灾角度,要做什么样的应急储备?对于民政部门,救灾要有哪些救急的储备?这次疫情其实又让我们的卫生健康部门和广大的公众群体也同样的考量,我们平常要做好什么样的一些应急储备?这是对全社会的一次大考验,也是对我们全社会应急能力的一个重大试。在抗疫中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一批关键元器件需要从境外紧急采购,德国的有关机构积极支持,调整常规的供货方式,把其他应该正常供货的用户延后,优先保证给中国的供货。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期,难能可贵,也是国际交往合作的新机遇。
今年表彰的角度是突出以设计行业机构做出的贡献的。基金会联合143家行业组织和单位发起的“绿丝带”公益行动,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率先响应,贡献非常突出。“绿丝带”公益行动的背景,是当时考虑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期,当武汉的局面已经非常稳定了,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的时候,反而欧洲的情况非常的危急。因为欧洲之前的防范措施,控制措施,没有起到作用。像意大利贝加莫,医院里已经没有床位,沒法收治患者,甚至政府的好多公职人员也都染病。我们每天都接到来自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合作伙伴的求助信息。为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基金会发起“绿丝带”公益行动,很快得到了中外设计界的积极响应。这样的快速响应是中国设计行业人多势众,社会责任意识非常强,同时,很强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结果。公益活动发起后,从开始有大概三五十家机构响应,到后来上百家的设计机构响应。一批设计协会设计组织都在提供物资捐赠,参与者都有着共同的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而且在中国的抗“疫”有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帮助更多的国家也是我们的良好的意愿,也是当时国家支持的一种方式,所以这件事情就得到了很多行业组织的积极响应。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的会员捐赠了上百万的资金以及物资。基金会联络协调了多个机构一起配合克服各种困难,把这些物资捐到了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很多国家驻华大使和高级官员出席和参与捐赠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设计行业在面对重大的社会事件过程中的责任意识,也体现了我们设计行业有非常大的公益能量。
基金会先后组织了300多万物资及资金,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接受了我们的捐赠,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报道这件事情体现了我们设计行业团结一心支持抗疫斗争,是一个生动事例,而且最初发起的时候是以面向欧洲的公益性捐赠,到后来扩大到了亚非各个国家,后来我们覆盖到了伊朗、南非等多个国家,跨了三大洲,20多个国家接受了我们的捐赠,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设计行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大家共同一起投入一个公益事件,是跨度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整个设计行业都可以引以为荣。因为以往设计作为一个门类一个行业,从来没有以这样的方式来呈现出来。随着国家对设计的重视,今后设计作为一个行业发出共同的声音,可能有越来越多的机会,
《设计》:在此次抗“疫”斗争的过程中,设计显示出怎样的能量?邢雷:这次的抗“疫”斗争过程中,从我们共同倡议的海报、防疫产品、防疫物资和防疫装备的这种创意,不管是概念设计,还是已经应用了的产品设计,这些让社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设计作为社会发展和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凸显了设计的重要性,不仅引发大家的思考,而且也对我们现有的一些机制带来进一步的影响,对今后一些行业性、地方性的设计组织的发展,对于设计人才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触动。更多的院校、专业人士也会去思考设计从业者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选择未来前进的方向要奉献人民,要报效祖国,这将会形成设计人才培养培育的长期趋势。
社会对设计行业的基本认识是有的,以往没有一定的方式去组织和调动,在此次活动的推进中,山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率先捐赠口罩,多家设计公司,捐款捐物,汕头工业设计协会捐赠大批的物资,这些既充分体现行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我们设计行业的团结一致,相互协作。也说明我们很多行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非常强,能够调动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参与。行业里面的一些机构很想表达爱心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和途径,“绿丝带”公益行动开始后,得到大批国外机构的认可。像远大集团做了集装箱式方舱和消杀设备,以基金会和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的名义,通过多个渠道与法国卫生部、意大利卫生部对接。德国前总理孔特,收到了意向信函后,以总理办公室名义正式回复,感谢支持他们的抗“疫”斗争。当时远大是想捐赠一部分设备,供外方无偿使用,但因为涉及两国产品标准和相关设备的使用规范,后来并没有达成,但是整个沟通的过程也让对方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善意和共同抗“疫”的良好意愿。这些事情在以往的设计行业是从未有过的,我们跟好几个国家部委的沟通也得到了对方的充分肯定。他们也看到了我们设计行业有责任心和爱心,也具备相当的能力。
设计从业者的理念、认识,会对环境生态治理,消费观念引领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产业发展处于中低端的时期,大家对设计缺乏更多专业性思考,因为生产模式还是处于加工为主。在市场经济活跃起来的一段时间里,社会认知仅仅满足于艺术设计带来的美观或外观价值,设计教育专业有大量的艺术设计,是错误地判断设计就应该艺术。但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要思考是不是还要去培养更多艺术设计从业者。当下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各项法规制度日益完善,明确未来的工业设计的走向,产品设计的走向,都一定是要走向全生命周期、全供应链、全价值链的绿色化。未来绿色设计是企业生存之道,而产品设计如果达不到绿色化标准,可能就没有用武之地,甚至没有生存空间。这是一个创新设计重要的趋势和方向。
《设计》:经过此次抗“疫”斗争,您认为设计的发展会受到哪些启发,发生怎样的改变?
邢雷:疫情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犹如新冠病毒一样,没有谁可以独立于地球之外。没有谁可以不积极担负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中央在这个千年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不仅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而且还提出了时间表,不仅是国家时间表出来了,而是整个社会的时间表开始排出来了,一批大型国企、央企的时间表排出来,各地政府的时间表排出来,这样的进程就意味着设计行业的认知、思考要全面以国家和社会的碳中和时间表作为标准了。企业开发的产品以后有没有能力获得市场,能不能达到销售标准卖出去,一定要考量碳排放的这个数值。那些达不到碳排放要求的产品,即使你做得再花里胡哨,可能别人也不敢买不敢用,所以这是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但是目前来看,设计行业还没有做好准备,很多重要的工作没做。也没有拿出有关的设计标准,也没有形成足够的声音,也没有足够宣明的态度。但我们也在积极推动绿色设计助力碳中和的工作,目前已经有几所学校和我们在研究成立绿色设计与碳中和的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扬州大学、中央美院、华东理工等高校,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未来对设计行业而言,其实已经不是设计在哪个境界的问题,而是生存机会和发展机会的把握问题。我们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担当起这个责任,可能决定了一批行业组织,专业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防疫引发众多思考,能够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和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拥有有更多的视角和更宽广的胸怀。碳中和是因为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怎么产生的?是人类在不断扩大的生产中使用化石类能源产生的。发达国家碳排放、中国的碳排放、其他的国家碳排放究竟该谁承担更大的责任?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答案是谁也不可以独善其身。前几天沙尘暴是从蒙古传过来的,韩国新闻媒体在造谣说中国传过去的。当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中国也是受害者。这些事实充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并不是一厢情愿、单方面能解决的,必须得共同面对方可寻找到答案。
所以,能不能有更多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是设计行业的人一定要去面对的问题。就像抗疫之后,出现了很多花里胡哨的口罩,可以这样戴,可以那样戴,这样的功能,那样的功能。这当然很好。但是该不该多思考一下,未来怎么解决口罩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成千上万的口罩被废弃了以后,在自然界形成的污染怎么办?设计行业应该早点行动,有所准备。清华美院这么高的行业引领地位,思考应该更有前瞻性,能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不是仅仅为了拿高薪、卖高价设计、拿各种奖项的人,而是要引领国家的色发展,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有更重要作用的贡献者。时代在改变,也给了设计行业更大的施展空间,相信但凡有这样的责任意识的学设计的同学,将会有非常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生态成为普遍意识的时候,设计行业就会有非常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就像曲别针的设计,一个曲别针给社会的创新起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示范。那么今后中国设计行业从业者,能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有哪些独到的创新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断的努力奋斗。
《设计》:在此次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中国很成功地做了全球的治理示范。在“后疫情时代”,您认为设计应该继续发挥怎样的作用?
邢雷:从一个大方向上来看,疫情的防治中国很成功地做了全球的治理示范。接下来的后疫情时代,还有若干年的防疫路程要走。这段路程,我们在未来哪些新的领域里坚持防疫,有些老师看到了系统设计在这次防疫中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对于社会性创新设计,是否可以另辟蹊径;一种防灾应急设施系统,是否会开创成一个独立的产品方向或者是设计方向?一种全国性的,能够更深层次继续推动几个单位联动,用公益的方式来呈现中国设计力量等问题亦十分值得思考。
疫情,其实引发的思考是一个全球性的系统问题。中国的防疫成功,能够给社会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的这种社会组织管理,我们的文化和党的强大领导,以及社会政治制度、运行制度和人类发展的关系,这些都会引发社会的思考。一方面,我们的抗“疫”成功激发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和爱国心;另一个方面,政党制度、社会运行制度,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设计。这种模式设计,在搞经济建设的和平时代很重要,在特殊时期的紧急状态,尤其是灾害状态下也很重要。这种组织形态又和现在这个时代相联结,不管是交通的高速,信息的高速,面对未来,要能够有效地组织其运行起来,减少一些试错的代价。我们用健康码的控制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社会运行的防疫管理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大家也遇到了一些不方便,有些地方的防控手段,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所以,我们要去思考系统性设计,而这个系统性的设计既有硬件,比如红外线感知体温,或者技术手段去检测病毒,也有一些软件算法快速检测各类病毒。这次给人类的一个启示,就是今后可能有各种类型的病毒,会随着一些特殊的诱因,不定期地在某些地方形成突发。所以,需要一些设备硬件技术手段去发现这样的风险,并且能够迅速地去预警。
另一个方面,从软件角度看,不管是技术性的软件,还是社会运行的一些系统性软件,设计都能够让应对手段更快、更高效,且影响更小。就像之前东南亚的海啸,日本的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带来了非常大的灾难。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或者一些异常现象,有些确实是很难预料的,比如之前澳大利亚的山火,美国的山火、飓风等,都是很难去预知的。那么人怎么能在今后的气候系统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生存得更好、更安全,这些从我们设计行业来讲,都是有必要去思考的,以后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实践中,是完全可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往我们借鉴日本防灾的一些训练,很多中小学生经常会有躲避地震,相互救助的一些常态化训练。之后就算他们遇到了地震,也可以不慌乱,可以很快采取措施,设计行业需要有更广泛和普遍的一些应对方法,在设计教育中演练实践。今后更多的产品的开发,更多的手段思考,会帮助政府和社会去寻找更好的一些应对方式。而面对疫情,有可能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大的范围内形成持续性的存在,那么我们的交通工具,居住环境,包括饮食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以及一些跟人际交往有关的设备或者装置,服饰都可能连带产生改变。就像城市供水系统先进了,但是水在我们饮用之前依然会存在各種各样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产生了净水机,净水机逐渐成为很多家庭的标配。这些新型的装备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产生的,所以未来会不会有围绕着人的生活环境常态化进行病毒消杀,或者说一些病毒侦测装置设备,这些可能对设计行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是很好的机会。
《设计》:这个类型的公益活动后续是否还会定期开展?
邢雷:我觉得征集活动是有必要的。我们可能要思考以下几个方向:比如和医院的专门服装,专用设备,甚至和口罩企业怎么形成联动,做到端到端的全流程设计。对很多机构来讲,他们也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取舍,如果说我们能够和一些有这样现实需求的机构,形成一定的联动关系,这样有助于好的创意,好的设计能够更快的进行转换,让我们做的很多工作有地方施展,可能就会更容易去找到设计的关键点,找到社会的痛点。
接下来,一是有必要持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必要联合一些企业或者专业机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北京绿色设计促进会面可以成立一个专委会,基金会也可以支持成立专项基金。下一步有的企业愿意为这个事提供一些支持,那么就可以放到专项基金里用于今后获奖者的奖励和资助。专委会可以把一批获奖者组织起来成为专委会的委员,一起来思考和研究怎么更好地提出防疫的建议和手段。让我们的这个行业群体能够为社会进步发挥更实质的作用。因为这个是大家都会关心和支持的一个方向,这个事情特别有意义,这个过程中能够把一批骨干力量要调动起来,让他们不只是为了参与的竞赛拿一张证书,而是对他的发展起到了作用,真正地参与到一个伟大的社会转折之中。
我们现在纪念建党百年,当年早期参加共产党的很多人,没有那么多的利益诉求,更多的是为社会进步,为民族复兴而思考与奋斗,在这样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路径最后成就伟业。于此相类比,设计行业的工作者,有激情、有热血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参与如防疫这样的事情,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