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晋官玺、私玺和成语玺的比较研究

2021-05-11邱军辉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期
关键词:官印成语

邱军辉 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三晋官玺

官印,是官名或官方的信用凭证。罗福颐先生在《古玺印概论》中曾指出:“自战国以来,封建王朝任命官吏必授以玺印,作为行政权力的凭证,这就是官印。”①

三晋官玺是春秋战国时期官职制度、地理沿革方面的重要缩影,对当代而言,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晋系官玺大多数为铜质,朱文较多白文极少,仅有少量玉质的玺印为白文。相对于燕、楚、齐系官印晋系官印的形制较小,多方形,大小一般在1.5厘米至2厘米之间,有少量较大的官印超过2厘米,这类印章多为玉质,一般使用玉质官印的官职较大,如“春安君”,陈光田先生在《战国古玺分域研究》中说“春安”为封君的封号。与此相近的还有“安国君”“襄平君”“襄安君”等。

靳风辉

襄平君

三晋官玺的用途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专用于官职,如“司马”“司寇”等。“司马”一词见于《周礼·夏官·司马》:“惟王建国,辩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以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司寇”一职相当于今天司法机构的法官,见于《皇朝經世文四編卷四十一刑政》:“善哉,司马迁之言曰: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顾专以此为临民之具,则武健严酷必致激而生变,而天下不治因,其非致治之本,而并此废之则民又无所警惧,敢冒不韪而天下愈不可治,二者将安取衷哉,圣人忧之为之设司寇之职,立五刑之典意谓我之所不敢一日废刑者,正愿天下无一人蹈刑也。”等。

其二、专用于身份名称,如“余子”,1.官名。《左传·宣公二年》:“晋于是又公族、余子、公行。”杜预注:“皆官名。”孔颖达疏:“则知余子之官,亦治余子之政。”2.古时指嫡长子以外的儿子。《吕氏春秋·报更》:“张仪,魏氏余子也。”3.周代兵役制度规定每户以一人为正卒,余者为羡卒,即余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

其三、专用于政府机构,如“阳□府”。

其四、用于器物上,此类因印章有时兼用作机构,如“库”,在战国时期“库”多为储藏和制造兵器的地方。这种机构有制作兵器的工匠和完备的铸造技术,器物浇铸完成液态金属尚未凝固时钤盖制造机构的玺印,如新郑所出土的“朝歌右库”戈、“东周左库”矛、“阴平左库之造”剑等。

其五,专用于钤盖在量器上,如“肖勒器,容一斗”。

右司马

高志司寇

余子

阳□府

肖勒器,容一斗

三晋私玺

私玺一般为姓名印,三晋私玺几乎全部是铜质,至今还没有发现玉质私玺。在三晋私玺中,绝大多数为朱文,白文极少,不足总量的百分之五。朱文玺边框较粗,印文较细,风格比较统一。相对于官玺,三晋私玺略小,大多数为方形,也有少量圆形。方形私玺的边长约在1厘米到1.5cm之间。圆形私玺的直径大多在1.5厘米以内。

圆形私玺在边框的处理上比较丰富,有以下三种形式:

其一、单框,边框粗于印文,其印文造型会根据边框的弧度而盘曲、增损,如“公孙腹”;

其二、双层框,有的圆形私玺有两层框,外圆内方,内框粗细与印文大致相同,其印文的设计理念和方形印章的设计理念相同,如“□庆”;

其三、双层框之间加其它元素修饰,圆框与方框之间加线点缀,使得印面更加丰富,如“何复”“乘马章”。

公孙腹

□庆

何复

乘马章

在上一节的官玺中提到了一类专门用于指代身份的玺印,这类玺印所指代的人的身份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更狭义的指代身份的玺印,如“上士”“中士”“正行治士”,老子《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春秋战国时期,士的阶层兴起,并能且有等级之分,“上士”指有良好品德,行为高尚的人。裘锡圭先生和田炜先生都认为玺印中“士”是指佩戴者的身份,这种身份不需要得到官方权威的认证,也不具有任何行政权力②,因此并不应该将这类印章归于官玺或成语玺一类,其性质和私玺大致相同,在这里将此类玺印归为私玺。

成语玺

除了以上的几种分类之外,还有一类并不具有官方凭证、私人凭证和身份象征的玺印,如“敬事”“明上”“君子之右”等。罗福颐先生在《古玺汇编》中称此类玺印为“成语玺”,陈介祺先生称其为“通用印”③。最早称这类玺印为“成语玺”的是罗振玉先生,他在1915年《赫连泉馆古印存叙》中说:“征之古玺,已有取成语为印者,如编中所载,曰‘富’、曰‘得志’、曰‘右生’(右即佑)、曰‘安官’、曰‘敬事’、曰‘敬上’、曰‘明上’(上即尚),审其书体,皆在秦前……据此知周代有成语印。”④

继《赫连泉馆古印存》出版后的第二年,又出版了《赫连泉馆古印存续》,罗振玉先生在此书的叙中说道:“古玺有吉语印,前既已言之,此録又有曰‘昌’、曰‘吉’、曰‘富生’、曰‘思言’、曰‘千万’、曰‘宜有千万’,则皆前录所未见。又有曰‘私玺’、曰‘公私之玺’、曰‘敬玺’者。”⑤

由此可看出,此时罗振玉先生将之前的“成语玺”更改成了“吉语玺”。田炜在《古玺探研》一书中说到:“罗氏前称‘成语印’而后称‘吉语印’,未知是后者更正前者还是将后者等同于前者。罗氏虽然提出了‘成语玺’的概念,但并未明确‘成语’与‘吉语’的关系。《玺汇》或即沿此而误。后来黄宾虹先生指出‘成语玺’中包括了‘吉祥语’与‘训诚语’两种内容,李学勤先生则改称为‘吉语’与‘格言’,其观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其中‘格言’或又称‘箴言’。”⑥

明上

君子之右

富昌

日有千万

敬事

综上所述,古玺印在商周时期最主要的作用是复制文字和图形,严格的说相当于今天的复制工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小型复制工具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当人们将其作为信物使用时大致是到了春秋时期。“玺者,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⑦。人们作为信物使用玺印的同时,也在使用着玺印的复制功能。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促使了手工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十分迅速。那一时期冶铸青铜器物时需“物勒工名”,史书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⑧。大量的兵器和日用器物需要逐件铸刻铭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这时候玺印的复制功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运用到铸造兵器、日用器物以及制造陶器等手工业的生产活动中,涌现出了大量与铸造相关的玺印。吉语玺和箴言玺主要用于人们日常佩带,是铸造技术高度发达、青铜制品逐渐普及的一个表现。吉语玺和箴言玺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哲学、人文学科的繁荣,是社会思想文化和生产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滋生出的产物。就目前的资料显示,吉语玺和箴言玺几乎都是战国玺,推测它可能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印种。

注释

① 罗福颐.古玺印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28.

② 田炜.古玺探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1–53.

③ 黄宾虹.黄宾虹金石篆印丛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349.

④ 罗振玉.赫连泉馆古印存[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4.

⑤ 罗振玉.《赫连泉馆古印续存》叙[C].见: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下):第2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659、660.

⑥ 田炜.古玺探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2.

⑦ [清]洪亮.吉更生斋集[M].洪北江遗书本、文甲集卷一.

⑧ [唐]李林甫等.唐明皇月令注解[M].[清]黄奭辑.

猜你喜欢

官印成语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裴度失印不急找
裴度失印不急找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裴度失印不急找
看图猜成语
看图猜成语
拼成语
猜成语
搭一架“揭而不露”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