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值法的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2021-05-11翟绪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城镇化城乡

王 宠,翟绪军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2.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福州 350108)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均呈上升趋势,2019 年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但受传统城镇化过于追求速度却忽视质量的发展模式影响,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胜于人口城镇化,户籍城镇化率仅为44%,并催生出半城镇化现象,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差距[1]。随即出现以城市病、空心村为集中表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污染破坏等棘手问题,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急需做出科学调整。基于此,党的十八大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同城同权同尊严[2]。推进产城互动,发展生态宜居的城镇化,主张持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3]。2014 年国务院印发《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自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式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计划;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再次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主题,标志着中国城镇化发展正式由过去对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方向。本研究聚焦新型城镇化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构建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 研究现状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概念,国外未形成明确概念,但学者对城镇化研究起步早,理论体系较为成熟。结合本研究所需,可借鉴的主要研究包括:①在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方面。Cil⁃liers[4]提出应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优势,进而推进新型城市发展,即向城乡结合体方向发展;Rdgis⁃ter[5]认为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相协调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Cohen[6]认为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应重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的供应能力。②在城镇化发展评价研究方面。早期以城市人口与总人口比例的单一方法评价城镇化水平[7];伴随研究的深入,Fernando 等[8]丰富了指标,以人口、学生人口、住宅与普通住宅、非居住建筑等密度为主要指标选取范围,评价城镇化水平;Enayatrad等[9]则对指标选取进行了更全面的梳理,选取人口、人力资源、通信、能源、医疗、人力资本、市政服务与土木工程7 项一级指标和33 项二级指标,针对伊朗31 省构建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方法的运用包含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8]、层次聚类分析法[9]。

国内学者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主要从2 个方面展开。①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方面。邱高会[10]、王冠军[11]、陈晓华等[12]、赵永平等[13]以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空间协调等不同视角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方创琳[14]则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内涵,认为高质量新型城镇化是市民化、人居环境、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 个方面高质量的协调发展。②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研究方面。马德功等[15]结合以人为核心,在除常见的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外,还引入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生活质量作为参考指标;刘晶等[16]则围绕经济、制度与社会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史欢欢等[17]从生活、经济、社会、生态、科教文卫五大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而曹飞[18]、蓝庆新等[19]、李燕娜[20]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融入体现城乡发展状态的相关指标。在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方法上,国内学者常采用以AHP 为例的主观倾向研究方法以及客观倾向的FA 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法等,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21-28]。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角度不断丰富,指标选取方面也日趋完善,均为本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在方法选择上,层次聚类分析法的不可逆性、AHP 分析法的主观性、灰色关联法的优劣判别,均无法真正评估研究对象的水平;而FA 分析法又存在数据失效的可能性,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保证指标数据的有效性,本研究运用熵值法从经济、社会、生态、城乡4 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展开客观评价。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选取原则

本研究在指标选取过程中遵循5 项原则:一是可获得性原则,即确保指标数据的来源具备可获得性;二是数据可量化原则,即指标具备可量化条件;三是科学性原则,即可体现新型城镇化内涵并顺应其发展规律;四是以人为本原则,即指标选取符合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要求;五是系统性原则,即重视不同指标之间的内外逻辑关联性,从多角度选取指标。

2.2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根据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与指标选取原则,建立包含4 项一级指标和23 项二级指标(含5 项负向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2018年作为研究区间,相关数据均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9—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9年)》。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3 研究方法与计算步骤

3.1 熵值法

熵值法早期应用于信息论,随着其测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现已广泛运用于多种领域。本研究运用熵值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根据熵值判断指标离散程度的特点,若某项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则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权重值Wj)就越大,反之亦然。最后通过标准化平移值与权重之间的乘积计算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29]。

3.2 计算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

3.2.1 无量纲化处理 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对不同量纲与属性的指标,运用极值法以消除差异,解除其带来的影响。其中针对正、负不同属性的指标,处理公式分别如下。

表1 黑龙江省2008—2018 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式(1)、(2)中,X′ij为某年某项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基于熵值法对≤0 的数值无法实现有效计算,本研究采取平移处理避免此类问题。令X′ij平移后记为X″ij,X″ij=X′ij+v,其中v设为0.001。

3.2.2 熵值法计算 首先,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值的贡献度Yij;其次,基于贡献度数值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ej;再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和权重Wj;最后,计算第j项指标的评价得分Sij。公式分别如下:

式(1)至式(7)中,Xij为评价体系第i年第j项指标的数值,而max{Xij,…,Xnj}与min{Xij,…,Xnj}则为全部年份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k=1/lnm,其中m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年数,n为指标数。

4 评价结果与分析

通过熵值法测算黑龙江省2008—2018 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根据得分结果初步发现,各维度的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居民社会生活质量、人居绿色生态质量、经济发展动力质量以及城乡协调发展质量。具体评价结果如表2 所示。

4.1 从时间维度进行纵向分析

由黑龙江省2008—2018 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图1)可知,2008—2018 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2012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上升状态明显,高于前后2 年;而2013 年经济发展动力质量、居民社会生活质量、城乡协调发展质量得分均低于上一年,比上一年整体下降4.51%;随后2014 年国务院下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黑龙江省于2015 年发布《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在政策部署方面均向《规划》看齐,因而分值变化由2013 年的0.486 逐年攀升至2018 年的0.803,处于稳定上升阶段。

表2 黑龙江省2008—2018 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结果

图1 黑龙江省2008—2018 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得分

4.2 从指标维度进行横向分析

2008—2018 年各维度均表现为逐年增长状态,但由表2 可知,受国家政策、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二元结构加剧与经济环境等问题不断累积的影响,2008—2018 年经济发展动力质量与城乡协调发展质量得分比重呈下降趋势,最终引起各维度的评分与排序发生变化。

1)居民社会生活质量。由图1 可知,相较于其他维度,居民社会生活质量得分明显迅速上升,比重逐年增长。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5%以下,同时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数也分别迅速增长。与此同时,2015年复工“三供三治”项目投资额达778 亿元,为“十一五”时期的2.5 倍,居民社会生活质量发展提速,这一点在图1 中表现明显。而后黑龙江省政府持续加大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因此居民社会生活质量表现良好。

2)人居绿色生态质量。由表2 可知,人居绿色生态质量的得分由2008 年的0.004 增长至2018 年的0.168。这与黑龙江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关,2008 年黑龙江省政府实施大量节能改造和生态保护工程,并将减排指标纳入各区目标考核体系中,从“三供两治一绿”到“三供三治”,黑龙江省政府着重加强整体人居环境的治理,扎实推进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城市污水处理3 项环保回收处理方面的工作。同时,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方面也略有成效。

3)经济发展动力质量。经济发展动力质量得分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综合评分排第三,但比重处于递减状态。2008 年,黑龙江省R&D 经费投入占比较高,发明专利授权量随之增加,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但受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环境产生的滞后效应影响,黑龙江省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9 年的10.3%锐减至2010 年的7.3%,同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此外,2013、2015年因R&D 支出占GDP 的比重与发明专利授权量均比上一年下降,引起小幅度波动。

4)城乡协调发展质量。城乡协调发展质量在得分上小幅度上升,但以比重作为参考则明显下降,说明与其他维度水平相比城乡协调发展质量过于落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08 年为2.38,2018 为2.12,变化幅度不大,城乡差距缩小趋势不明显。2008—2018 年黑龙江省城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差距持续拉大,城镇约为乡村的2 倍,从侧面体现出城乡生活品质上的差距之大,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受传统东北老工业基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城乡居民的就业环境、工资收入等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影响城乡协调发展。

5 小结与建议

5.1 小结

2008—2018 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居民社会生活质量、人居绿色生态质量稳定,但仍需在原基础上继续提升。同时,黑龙江省长久以来受传统产业主导地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弱,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省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城乡之间又存在严重的制度障碍,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以及城乡区别待遇是引起城乡发展极度不协调的问题核心,因而经济发展动力质量与城乡协调发展质量状态不佳,需做出科学调整。

5.2 建议

1)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完善地方基础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继续推进“三供三治”项目,改善居民社会生活服务水平。同时,增加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与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在就业方面应规范就业制度,建立和发展扩大就业的体制机制,降低黑龙江省的失业率。

2)持续提升生态绿色环保能力。加大公共绿化建设力度,完善绿色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态自然的保护工作。针对减排政策,加大整治力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同时优化黑龙江省产业的空间布局。针对城乡的多种污染物与垃圾排放处理,要进行严格把控,制定科学合理的治污计划,并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治污管理,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城市污水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和引进科技与人才,加大R&D 与新兴产业的经费投入,拓展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对黑龙江省能源类的传统主导产业,如煤、木、粮、油、矿等原字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将科技融入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利用新型技术充分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黑龙江省产业新型化发展。在持续加大对第三产业扶持力度的同时,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总产值中的比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具有资源与地域优势的地区,政府应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积极推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其成为地区支柱产业,将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4)加深城乡融合,优化资源配置。黑龙江省应打破社会资源过度集中城市的现象,加快消除横向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针对资源型地区,可推行产业多元化发展,使城市结合周边农村资源优势,推动资源型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特色小镇、特色农村,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农村促进城市的发展道路,缩小城乡差距。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城镇化城乡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城乡涌动创业潮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