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龙灯·喜乐龙+20%噻虫胺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2021-05-11蔺乔仙杨世常夏银果张永港李绍伟杨恩泽

甘蔗糖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螟虫蓟马龙灯

蔺乔仙,杨世常,孟 霞,夏银果,张永港*,康 宁,李绍伟,小 依,杨恩泽

(1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8;2云南英茂(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28;3云南德宏英茂塘业有限公司,云南德宏678400)

0 引言

甘蔗螟虫、蓟马及蚜虫是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甘蔗螟虫是甘蔗主要的钻蛀性害虫,在各蔗区普遍发生,且为害时间长,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1-7]。蓟马、绵蚜同为刺吸式害虫,体积小,隐蔽性强,发育历期短、繁殖速率快,世代重叠严重,用药防治难度大。在以往甘蔗害虫防治上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量大,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高毒农药相继被禁止在甘蔗上使用,寻找高效、环保可替代农药品种成为了甘蔗产业近几年的研究重点[8-13]。

云南德宏蔗区甘蔗害虫普遍发生、为害重、防治成本高、单产低[14-17]的实际,为了评价 10%龙灯·喜乐龙+20%噻虫胺等农药对甘蔗虫害的防治效果,为甘蔗生产提供高效、低毒、经济、环保的农药,为相关研究所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特进行了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择在云南省陇川县景罕糖厂蔗区孟小所水田进行,该地块属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便于观察,常年虫害发生较重的蔗地。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甘蔗品种为粤糖93-159。

防治对象:甘蔗螟虫、甘蔗叶部害虫(甘蔗蓟马及蚜虫)。

1.3 参试农药及用量

参试农药:10%龙灯·喜乐龙 SC悬乳剂,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20%噻虫胺 SC,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0%氯虫·噻虫嗪 WG(福戈),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各参试药剂及用量详见表1。

表1 参试农药及用量表

1.4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计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50 m2(4行区,行距1.05 m,行长11.9 m),试验小区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1.5 施药方法

采用拌肥撒施法:按每处理所需药量准确称量,兑水300 mL摇匀,将药液直接洒在每处理所需肥料表面,充分拌匀后平均装入 3个盆中,人工均匀撒施于甘蔗根部,然后培土。

1.6 田间管理过程

该地块上茬种植水稻,2019年1月20犁耙,24日开沟,26日下种,4月17日进行试验,试验前拔除各处理枯心苗,使其均为同一个基数,根据试验方案施入对应农药和肥料,并进行培土,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45%(15∶15∶15)复合肥1500 kg/hm2,46.3%尿素300 kg/hm2,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试验前后3天均为晴天。

1.7 试验调查项目、时间及方法

枯心苗:药后30天进行调查,调查时拔出每个处理的全部枯心苗数并记录,计算防效。

甘蔗蓟马及蚜虫:于2019年6月下旬进行甘蔗蓟马、蚜虫防治情况调查,每个小区取中间行随机选5株调查记录蓟马头数,并计算防效;每个处理取中间行顺序数 100株甘蔗调查记录蚜虫危害株数,并计算防效。

甘蔗螟虫:于2019年10月下旬进行调查,每个小区取中间行顺序调查记录 30株甘蔗的螟害株数和螟害节数,并计算防效。

1.8 药效计算方法

枯心率(%)=枯心苗数÷总苗数×100%

枯心苗防治效果(%)=(对照区枯心苗率-处理区枯心苗率)÷对照区枯心苗率×100%

单株蓟马(头)=蓟马虫口数÷调查甘蔗株数

甘蔗蓟马防治效果(%)=(对照区单株蓟马虫口数-处理区单株蓟马虫口数)÷对照区单株蓟马虫口数×100%

螟害株率(%)=螟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螟害株防治效果(%)=(对照区螟害株率-处理区螟害株率)÷对照区螟害株率×100%

螟害节率(%)=螟害节数÷调查总节数×100%

螟害节防治效果(%)=(对照区螟害节率-处理区螟害节率)÷对照区螟害节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蔗苗期枯心苗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对甘蔗枯心苗的防治效果,于2019年5月 16日对试验各处理进行了调查。从结果看(详见表2),各处理防治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E>G>A>B>D>C>F,与空白对照枯心率2.00%相比,分别下降了 1.3、0.54、0.53、0.39、0.21、0.08、0.05 个百分点,防效分别为65.2%、29.9%、26.6%、19.5%、10.5%、4.0%、2.7%。调查结果说明,各处理对枯心苗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效均比空白对照好。

表2 甘蔗苗期枯心苗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2.2 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于 2019年 6月27日进行了调查。从结果看,防治效果最好的处理依次是E>F,与空白对照43.0头/株相比,分别下降了16.3、3.3头/株,防效分别为37.8%、7.6%。处理A、B、C、D、G防治效果均比空白对照差,详见表3。

2.3 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效果

表3 甘蔗蓟马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为了解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于 2019年6月27日、7月22日进行了2次调查,所有药剂处理区及CK区均未发现蚜虫为害,本次试验未能测试出试验药剂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效果。

2.4 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对甘蔗中后期螟虫防治效果,于 2019年 10月 29日进行了调查。从结果看,各处理螟害株防治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B>C=E>D=G>A>F,与空白对照株率 91.11%相比,分别下降了91.11、88.89、87.78、74.44、27.78个百分点,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防效分别为 100.00%、97.56%、96.34%、81.71%、30.49%;各处理螟害节防治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 B>C>D=E>G>A>F,与空白对照节率 16.84%相比,分别下降了16.84、16.67、16.58、16.50、15.04、8.38 个百分点,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防效分别为100.00%、98.98%、98.48%、97.97%、89.34%、49.75%。详见表4。

3 结论与建议

3.1 对甘蔗苗期枯心苗防治效果较好

各处理对甘蔗苗期枯心苗防治效果较好,其中,10%龙灯·喜乐龙SC 2250 g/hm2防效最佳,为65.2%;福戈750 g/hm2防效次之,为29.9%;10%龙灯·喜乐龙 SC 900 g/hm2+20%噻虫胺 SC 900 g/hm2第3位,防效为26.6%。

表4 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3.2 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不明显

10%龙灯·喜乐龙SC 2250 g/hm2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37.8%;20%噻虫胺SC 2250 g/hm2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次之,防效为 7.6%。其他处理防效均不如空白对照。

3.3 本次试验未能测试出对甘蔗蚜虫效果

整个试验期间蚜虫发生量非常小,6月27日、7月22日2次调查时所有药剂处理区及CK区均未发现蚜虫为害。

3.4 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且持效期长

药后190天,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10%龙灯·喜乐龙 SC 900 g/hm2+20%噻虫胺 SC 900g/hm2、10%龙灯·喜乐龙SC 1350 g/hm2+20%噻虫胺 SC 1350 g/hm2、10%龙灯·喜乐龙 SC 1800 g/hm2+20%噻虫胺SC 1800 g/hm2、10%龙灯·喜乐龙SC 2250 g/hm2+20%噻虫胺SC 2250 g/hm2对甘蔗螟虫蛀茎期防治效果显著,螟害株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 81.71%、100%、97.56%、96.34%;螟害节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89.34%、100%、98.98%、98.48%;与对照药剂福戈比,防治效果较好,10%龙灯·喜乐龙SC 90~150 g/hm2,螟害株率低3.66~1.22个百分点,螟害节率降低2.03~0.51个百分点。

3.5 使用剂量

10%龙灯·喜乐龙 SC+20%噻虫胺 SC各 900、1350、1800、2250 g/hm24个剂量对甘蔗螟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于10%龙灯·喜乐龙SC+20%噻虫胺SC各1350~1800 g/hm2为佳。

3.6 甘蔗表皮干净无粪渣

10%龙灯·喜乐龙单剂及龙灯·喜乐龙+噻虫胺处理区的甘蔗,剥除甘蔗脚叶后,直观上看甘蔗表皮干净均无螟虫粪便、残渣,较空白对照明显。

3.7 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甘蔗苗期枯心率较低,均相接近,在0.70%~2.00%之间,用药与否未影响到甘蔗出苗、分蘖、产量,故对参试农药防治枯心苗效果评价影响相对较小。

二是由于2019年6月份前天气干旱较重、土壤残留之前用药成分、产生抗药性等因素有关,各处理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不明显,6月份调查时甘蔗蓟马为害症状虽未显现,但蓟马量开始大发生,7月份症状明显,叶尖已干枯、卷曲。各处理对蓟马防治效果都不明显,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可能原因是10%龙灯·喜乐龙对蓟马防治效果有限,而蓟马在当地对噻虫胺已产生抗药性。

3.8 建议

龙灯·喜乐龙及龙灯·喜乐龙+噻虫胺虽有效控制了螟虫为害,但未能很好地兼治甘蔗生长中期的蓟马为害,建议在甘蔗蓟马防治上进一步开展试验验证或研究出防效显著的成分,从而达到全能型杀虫谱广的特点,替代抗性农药应用于甘蔗生产。

猜你喜欢

螟虫蓟马龙灯
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对虫螨腈和唑虫酰胺的响应比较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蓟马防治难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苏州吴江地区水稻大螟种群发生动态及综防技术研究
舞龙灯
对捕食螨在蓟马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客家文化探索——江西南康“耍龙灯”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