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个舞台 还课堂无限精彩

2021-05-10邹丽萍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曾皙扮演者子路

邹丽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六单元的一篇散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笔者拟从新的角度去拓展教学内涵,尝试如下:先让学生自行疏通文义,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大致了解人物性格,接着请上男女两组学生分别用文言文与现代文再现孔子侍坐的情境,之后让表演者对自己的表演进行总结并反思不足,其他学生再对他们的表演作点评,并从中挖掘作品的内涵。

镜头一 孔子闪亮登场

现代版孔子的扮演者是语文科代表杨欣,她走上讲台坐定后,脸上立刻现出明媚灿烂的笑容,稍稍一仰头,抬手顺势一带将秀发撩到身后,活泼又俏皮,热情地招呼弟子们:“来来来,坐坐坐。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你们就感到压力山大,今天不要有什么顾虑啊,有什么话尽可以畅所欲言。你们平时总爱发点小牢骚说什么没人赏识重用自己,如果现在有人要重用你们啦,你们会怎么做呢?”

学生1点评:孔子是一个既亲切又严格的老师。“来来来,坐坐坐”,家常口语接地气。亦师亦友,态度亲切,打消了弟子的顾虑,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场景,让弟子能全身心地投入,毫无顾虑地发表看法。但是一句“你们平时总爱发点小牢骚说什么没人赏识重用自己”,暗含了对弟子的批评,因为孔子平时总是教导弟子“人不知而不愠”,而孔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不让你感到尴尬又能够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师感悟】这样时尚可爱、亲切友善的孔子谁不喜欢呢?正如本班班主任刘睿娟老师。而如我一样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老师是不是该改变一下自己的风格了呢?

镜头二 孔子哂子路

古代版孔子的扮演者是班上长得胖乎乎的毛然同学,满脸透着阳光又忠厚的笑容。他用温和的目光看看围在身边的弟子,接着发问:“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话音刚落,鲁莽、直率的子路已按捺不住,抢先发言,扬扬得意地大谈自己的治国之道:“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憨态可掬地捂嘴一笑……

学生2点评:毛然的捂嘴一笑,应该不是孔子本意。从文章最后孔子的评价中可知,孔子是对子路的“不让”不满,是故哂之。“哂”字,课本上解释为“微笑”,如果是一般的微笑,就不能表明孔子的态度。如果是讥笑嘲笑,可能接下来的讨论就进行不下去了,学生们都不敢出声,更不用说畅所欲言了,也不符合孔子睿智、宽厚、大度、循循善诱的蔼然长者形象。孔子虽有不满,但为使弟子们都能畅所欲言,他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所以这里的“哂”应该是介于微笑与嘲笑之间的“不以为然的微微一笑”。

学生3点评:这一“哂”,既有对子路敢于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赞许,也有对子路不谦虚的批评。

【教师感悟】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够给学生以鼓励或者让学生感觉受到了蔑视。面对学生,为人师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在不可不慎。有时,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些小事,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的艺术。

镜头三 曾皙性格辨

古代版曾皙的扮演者是帥气阳光的足球小王子郑靖韬,他低头弹琴,不时抬头看看老师和同学们,当老师点名让他回答时,他做了一个弹奏结束的动作,放下琴,起身,行拱手礼,回答:“异乎三子者之撰。”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从容对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眼睛里闪现着些许期待,语气中透出无限向往。

现代版曾皙的扮演者是秀气文静的女学霸田雨欣,她优雅地弹奏着琴瑟,当老师问:“曾皙,你——是怎么想的呢?”她曲终收拨当心画,舍瑟,缓缓起身,走到老师身边,毕恭毕敬行了个拱手礼,颔首低眉地说:“我的想法和他们三人不一样。”她拘谨地把手垂下低语:“在暮春时节,换上绚丽多彩的春装,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结伴到郊外的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大家一起唱着歌儿回家去。”

古代版曾皙的扮演者郑靖韬的感悟:我认为曾皙是一个充满自信、恬淡洒脱的人。从年龄看,老师刚才介绍过此次侍坐时师徒五人的岁数,曾皙在四个弟子中排行第二,他不可能比小他20多岁的公西华还要拘谨。从他鼓瑟的动作看,他多才多艺、懂礼、洒脱、自信、成熟。从他“异乎三子者之撰”的话中可知,他无意于为官从政,足见其淡泊宁静的心态。从他描绘的这幅“暮春咏归图”看,他的理想是和老百姓生活在和平安宁、各得其乐的太平盛世中,足见其内心的恬淡自安,不与世争。

现代版曾皙的扮演者田雨欣的感悟: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好一个中等国家,孔子一笑,冉有、公西华就不敢造次了,赶紧把自己的志向往小里说,冉有说自己只能抓好一个小国的经济,公西华说自己愿意去学着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一个比一个谦虚,最后说话的曾皙就应该更谦虚了,而且他所说的就是要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所以我就最低调地出演曾皙。但是刚才听了郑靖韬对曾皙的分析后,我觉得我对曾皙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够立体,太过简单。

【教师感悟】子路的骄狂自负和之后发言的两个师弟的谦逊懂礼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老师意味深长的“哂”中,子路也应该反躬自省,意识到自己的“不让”。孔子就是这样,不多说一句话,更不动辄批评、呵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助教育”“自我教育”。田雨欣不愧学霸的美誉啊!她居然悟出了孔子的“互助教育”“自我教育”,并成功运用到自己身上。学生在对比中的发现,在甄别中的收获,在反思中的成长,胜过教师的万千说辞!

镜头四 孔子的“与”与“叹”

孔子听完曾皙的描述,被这幅充满诗情画意、其乐融融的“暮春咏归图”打动了,情动于衷,发之于外,长长地感叹一声说:“唉!我赞同曾点你的想法啊!”除曾皙外,其他三弟子依次行礼退下。

学生4总结:孔子赞赏的这幅景象——文明、和谐、自由、美丽——不正是我们今天在为之奋斗的“中国梦”吗?圣人的思想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啊!难怪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我想,我们要实现这个美丽的“中国梦”,也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重温经典,从圣人绵延的思想遗风里撷取最为精华的中国智慧。

学生5质疑:曾皙描绘的其乐融融的“暮春咏归图”,正是前三种理想达到后的最高境界。没有子路的强兵安邦,没有冉有的富国养民,没有公西华的礼制教民,何来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安民乐业呢?只有在没有纷争、没有劫难、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时期,老百姓才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曾皙描绘的理想境界,正是孔子心目中向往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盛世,暗合孔子的心意,所以得到了孔子的点赞。可是,孔子点赞曾皙为什么不是拍案叫绝却是“喟然叹曰”?

学生6回答:虽然曾皙描绘的图景和孔子的社会理想完全符合,但实现起来太难了。所以,孔子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孔子的这一叹,是为自己不被重用而叹,是为理想难以实现而叹,是为世道礼崩乐坏而叹。

【教师感悟】年轻时读这则故事,并不觉得曾皙的回答有多精彩,这样的愿望在现代人看起来也不足为奇。时至今日,年过半百,回头再品,感受迥然。原来曾皙描绘的风清俗美、超脱安逸的环境正是我们精神游子的栖息之所。晚年的孔子,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为了推行礼治,施行仁政,他周游列国屡遭失败,“明知不可而为之”一辈子的孔子可能也累了,这一叹,叹出了他心中难以言说的痛:人生在世,何必一定要成个什么器当个什么家,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过一切?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希望以真性情在人世间潇洒走一回,而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岂不更应该尊重内心的呼唤,怀揣一颗简单的心,安然走过尘世的风风雨雨?跨越千年的智者,流传千古的篇章,没有过多的说教,却已深入我们的内心;没有深奥的玄机,却已点亮智慧的火炬;没有遥不可及的高度,却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一篇《侍坐》,于学生,于教师,于世人,都有太多的感悟。教育就是一种唤醒,从蛮荒的山中引出智慧之水;教师就是一条小溪,常流常新,泽被山林,成就自己。

课堂上,还有很多精彩的镜头,每一个精彩镜头都能让学生浮想联翩,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培养创造能力、张扬个性的舞台,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在表演、观看、评价等情感参与及内心体验的过程中,不仅疏通字词并读懂了课文,而且深刻理解了人物性格及作品主旨。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研读文本,用自身的体验解读作品,与文本相互融合,从而获得一种独到的审美体验,培养了对作品理解的多重思维能力,提升了思想认识。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藝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能够用心去感受学生生命体验发现的惊喜,合理地选择多元、有效的教学策略,敢于放手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就能还课堂无限的精彩。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曾皙扮演者子路
孔子“教训”子路
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三·四·一”密码
立足经典传承文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别了,R2-D2
如何成为NBA吉祥物的扮演者
盘点《乡村爱情》里的靓丽“土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