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
2021-05-10罗英
罗英
摘要:初中新历史教科书与旧历史教科书相比,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有较多的插图,这些插图提示历史教师应当重视读图教学,在历史读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归纳起来有三种教学途径:第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第二,不同类型的插图,应采用不同的读图方法;第三,渗透地理、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
关键词:插图;历史;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82
打开初中历史新教科书,不难发现:与旧教科书相比,很明显的区别之一,是新教科书中的每篇课文都有插图。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插图是新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重视读图教学,应当教给学生“左图右书”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我国古代所说的“左图右史”,就是说学习“历史”必须辅之以“插图”,“图”与“史”结合,相得益彰。那么,如何重视并加强读图教学?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我以自身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重要插图
在历史学科的读图教学中,精心选用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插图是关键。因此教师进行读图教学前要做到:在广泛搜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插图后,必须筛选出相对能够较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历史信息的典型的、代表性的插图。
例如,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14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本在“九一八事变”的内容中,讲述了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为了加深这一印象,制作课件时选择了《日军占领沈阳》这一代表性的插图,不必使用所有东北各城市沦陷图片,否则变成了图片展示,而没有突出重点。在这部分内容中,对于日军的侵略,讲述了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的完全不同的态度,蒋介石是持不抵抗态度,中国共产党是持坚决抵抗的态度,为了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行动,制作课件可以选择《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的插图。联系这两幅有代表性的插图,使学生感知到它们分别代表着侵略与反侵略,同时在认知这两幅图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东北沦陷,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奋起抵抗的基础知识,又认识到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着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因此历史教学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插图真是“一图胜千言”。
二、针对不同类的插图,采用不同的读图方法、步骤
教材中常见的历史插图主要有地图、图片、图表三种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插图的特点和表现的内容不同,读图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教师组织课堂读图教学中,应先指导学生辨别插图的类型,再根据不同历史插图类型采用不同的读图方法,那么这三种不同类图应各自采用什么样的读图方法呢?
1.历史学科中的地图
历史学科中的地图是运用了地理学科中的地图来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体现了人们在某个历史时期的某个地理环境中的活动。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看历史地图字体较小的图例,养成先看图例在看图的好习惯;
第二步,不要忽略地图上的说明文字,了解图中反映了“什么事件?”“什么活动?”;
第三步,看地图的地区范围,辨别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课中的《周初形势图》,侧重点是观察周初各个诸侯国及都城的分布位置,读图的步骤是:
第一步看图例,指导学生看地图的左上角有三个图例:都城、东都、主要诸侯国都。引导性发问:主要诸侯国都有几个?西周都城在哪里?请用笔圈出来。东都的名称是什么?
第二步看地图下方古今地名的说明,指导学生看周初诸侯国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地方,教师可以举例说:齐国就是在今山东淄博,鲁国就是在今山东曲阜,所以人们常把山东称为“齐鲁大地”。
第三步看地图的区域范围,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诸侯国都集中在我国的哪个方位?或哪条大河流域?学生通过思考这一问题不仅知道了各诸侯国的区域范围,而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华夏族的发源地)。
为了更高效地提高阅读历史学科地图的能力,除了明确以上的读图方法,读图前最好再按照不同用途对历史学科用的地图划分类型,一般可以划分为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共四个类型,而这些不同用途的历史学科地图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历史地图指导学生看图,当然读图的方法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1)政治类地图。这类地图又包括三种情况,具体如下:A形势图,这类图在教材中很常见,应根据其反映的主题,确定观察的重点。比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中《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形势图》,根据反映的主题,确定的观察重点是辽、北宋、西夏三个政权的边界界限和三个都城的位置。B疆域图:重点观察国家(政权)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及边界。比如:在组织学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中的秦朝疆域的读图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都城的具体位置(咸阳),以及秦朝的四至(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使学生从地理空间上加深了秦朝的疆域,认识到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2)经济方面的地图。A: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生产分布图:注意观察主要的农产品分布点、手工业品分布中心及其准确位置。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中的《宋代经济的发展图》,属于经济类图。B:具有经济价值的水利图:注意记忆水利枢纽的名称、准确位置以及与它有关的河流。比如人工图,先要指导学生结合水利图识记水利图修筑的时间、各河段的名称、连接的河流及闻名的城市,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在组织学生学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中“大运河的开通”的读图教学时,需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隋朝大运河共有几段?分别是什么名称?连接的河流有几条?河流的中心是哪一城市?南北点各是哪两个城市?学生通过看图回答,掌握了大运河的基础知识以及大运河的读图方法,提高了读图能力。
(3)军事方面的地图。主要指战争、战役形势示意图,这类图注意观察进攻路线及发生战争的战场、战役的地理空间位置以及敌对的双方控制的地区等。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部编人教版第16课《三国鼎立》中“官渡之战”时,教师可以到网上搜寻《官渡之战》军事图,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清晰和动态画面的吸引下,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完图例后,注意观察进攻方面(袁绍军)的行进路线,战役的名称及发生战争的地理位置(官渡);再注意观察敌对双方控制地盘:曹操——河南一带,袁绍——河北一带。
(4)对外关系图。此类图,重点观察对外交往路线,包括陆路、海路出发地点,经过的地区,及到达的地区或主要国家。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陆上丝绸之路”前,教师可以在网上搜寻到这一路线图,然后制成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就可以指导学生重点观察出发地点(长安),经过的地区、到达的地区,接着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以上知识要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
2.历史图片
教材中数量最多的插图是历史学科的图片,包括重要历史人物图、重点历史文物图、有意义的历史场景图、有启示的历史漫画等。历史图片直观生动、形式多样。对于历史图片的读图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分“两步走”:第一步,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图,确定图片内容,阅读历史图片的相关文字,获取图片中明显的、表面的历史信息;第二步,结合图片中相关的事件的时间或背景,分析、获取图片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例如,组织学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的“女皇武则天”时,可以选用课本中的历史人物图《武则天》进行读图教学。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图像——武则天的模样,要求学生记住她的长相,留意性别及服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她在位时继续实行什么政策?人们怎样评价她的统治?学生从武则天的相貌到她在历史上的贡献这一“由表及里”的读图过程,懂得了:读历史图片时既要抓住图片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注意联系与图片相关的隐性信息。
3.历史学科中的图表
历史学科中的图表在教材中较常见的是列表格,除此之外,还有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它是通过某个历史阶段的数据来反映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历史学科中图表的阅读关键是:先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图表,找准数据变化的趋势;然后根据教材,透过数据变化探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发展或影响。比如,组织学生学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这课中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读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首先要求学生看横轴——时间,再让学生看纵向数轴——面粉出口量,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从1914年到1919年的这段时期,中国的面粉出口量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何出现这种趋势?还有哪一因素影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中完成了读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直观地感受到民族工业曾经确实得到发展。
三、结合其他学科,加强其他学科的渗透教学
1.与地理学科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地理环境因素始终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人类、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许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人物活动都与地理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历史学科课堂读图教学中,可以结合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比如,在组织学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地图册上的《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两大农业区的大致分布》图,在学生明确稻作农业区和粟做农业区的区域后,教师找到切入点,并提出问题:稻作农业区为什么在黄河流域?粟作农业区为什么在长江流域?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把地理学科的知识渗透到历史读图教学中,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粟适合在干旱少雨的黄河流域生长,水稻适合在温暖湿润的长江流域生长。教师通过这一读图教学过程,使学生记住了: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原始居民是生活在黄河流域。这样,教师通过结合地理学科的读图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时空观念。
2.与美术学科相结合
在组织学习每个时期的文化课中的艺术成就时,与美术课相结合来组织读图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组织学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中的“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特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图片,再让学生对比图片中的字体特点,从中感悟颜真卿的字体特点是雄浑敦厚。教师从美术课观赏书画的角度组织读图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了书画艺术的魅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总之,教师应在历史读图教学中发挥历史插图“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使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觀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汉章.学生历史读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14(z5).
[2]虞建军,徐爱平.即图而求易——历史教学中2.地理读图能力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2(22).
[3]陈小祥.初中阶段读图能力的心理过程及理论基础初探[J].新课程(下),2011(11).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第三中学,福建 泰宁3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