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薄弱高中学校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现象探析

2021-05-10伏建芳

关键词:农村

伏建芳

摘要:国内在语言冷暴力的研究上成果丰富,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存在的问题是在语言冷暴力研究的适用范围与对象上,更注重家庭与职场,对校园与学生的关注较少。虽然有许多借鉴之处,但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笔者成立课题组从县域高中农村学校展开调研,为农村薄弱高中学校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现象的解决提供一些现实参考。

关键词:农村;薄弱高中;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现象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48

一、選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人们对教育优质资源需求的提高,农村高中学校的学生数量减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学校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学科教学上,在学生思想动态的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够充分;在实践研究上的方法上还不够精准,研究路径单一。对于学生打架斗殴的现象,学校与家长能够及时关注,而对于同学们在交往中时常出现语言冷暴力却关注不够: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对他人采取讽刺、嘲笑、辱骂等方式,由于相对隐蔽,学校与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也以批评说教为主,教育方法简单,有时教师在问题的处理上重视程度不够,应对方法不够科学,教育效果不理想,加之后期关注不足,对伤害程度认识不够。就农村薄弱高中学生而言,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致使弱者在情感上受到极大地伤害。主要表现为:

首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关注较少,对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占有不足,研究不深刻。其次,实证研究比例偏低,注重特殊个例,缺乏客观地评估手段,致使研究结果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实用性不强。课题组成员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经历,在日常工作中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解决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的方法,但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理性地分析农村薄弱高中校园语言冷暴力现象的成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办法。

二、语言冷暴力现象的研究方法与路径

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处理问题学生的理念与方法,合理分担,以三人为小组,走动式、轮换式联系样本学校,通过实地精准调研,掌握第一手可靠的研究样本。通过分重点、有层次地开展调查问卷,客观分析问卷,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尤其要加强校级间交流、找到对策,认真梳理课题研究成果。具体方法与路径如下:

1.走校流动式开展,着力样本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头行动,以3人为小组轮流调研我县3所农村薄弱高中学校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现状,基于不同的校情与学情,确定重点研究对象。

2.举办谈心交流会、设立网上宣泄的私密平台,合理引导,着力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积极践行动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分组联系样本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师,着力家访,加大行动研究的力度。

3.类别式研究,分类整理、找出共性,把优点放大化,正视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涓清流、榜样引领。

课题组成员积极认真地研究了我县3所农村薄弱高中学生间的语言冷暴力现象,注重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积极占有第一手材料,对被语言冷暴力伤害的学生在情感上关注与关心,关注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与生活,也关注了他们的人格尊严,让他们快乐、阳光地学习生活。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基于我县3所农村薄弱高中学校学生语言冷暴力现状,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因语言冷暴力的成因,找到解决语言冷暴力的可行办法,关注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校园文明用语言氛围,关注校园语言环境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与带动更多乡村教师为农村校园语言环境建设服务。

1.现状分析。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班级,发放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开展目标学生的跟踪,并与家长取得了常态化的联系,比较客观与精准地分析了我县3所农村薄弱高中学生语言冷暴力现状、产生缘由以及造成的不良后果,找出亟待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2.强化学生语言冷暴力案例的研究。

薄弱高中语言冷暴力现象较为严重,这一课题的研究会引起各方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对校园文明语言环境建设有积极作用。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室,强化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找到破解语言冷暴力隐蔽性的方法。

3.解决学生语言冷暴力与建设文明校园语言环境。

积极探究学生语言冷暴力现象产生的根源,结合我县3所农村薄弱高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循序渐进,逐步缓解与解决这一现象,积极建设文明的校园语言环境。

四、破解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现象的新思考

1.积极创建本县三所农村薄弱高中学校心理咨询室联动平台,探究校级间首席心理健康教师的轮岗机制,构建网上虚拟班级,对该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对症下药,力争一生一策,并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2.梳理总结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的隐蔽性特点,并进行类别化、比对式研究。用活教材资源,通过文明用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搭建学生间用文明语言交流的平台。

3.开设家长学习班,搭建家校沟通的专题网络平台,强化学校与语言冷暴力现象严重的学生家长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詹思惠,卢颖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研究[J].散文百家,201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农村薄弱高中学校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现象探析——以秦安县三所农村薄弱高中为视域》(课题批准号:GS[2019]GHB1498)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五中学,甘肃 秦安741600)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