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如何提高趣味性
2021-05-10陆云雨
陆云雨
【摘要】足球是现代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研究与实践足球教学策略时,需顺应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做好趣味性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兴趣,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本文对新课改下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如何提高趣味性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几点可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性;小学足球教学;小学体育教育;新课改
目前,我国小学足球课程的教学现状还存在着趣味性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足球教学的趣味性,构建阳光快乐的小学体育足球课堂,全面发展校园足球文化。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理念的核心理念,在将其贯彻落实到小学体育足球课程的趣味性教学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足球教学策略、活动的设计均从学生视角出发,时刻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为学生带来具有吸引力优势的足球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产生足球学习与足球训练的兴趣,用积极参与的心态投入课堂,主动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发现,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翁,挖掘并增强足球教学各个环节的快乐体验。需要小学体育教师注意的是,小学生与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准确把握学生喜好优化教学,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受到学生欢迎,体现出足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优势[1]。
例如,在足球课程的“射门动作技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锻炼足球技术的同时,体验足球射门带来的乐趣,全面发展小学生协调、反应、灵敏、跳跃、奔跑等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足球学习自主性,充满快乐氛围,是本节课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分析学情后,根据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和参与欲望的特点,设计了有故事情境、新鲜元素的足球射门游戏,对训练场地环境进行了相应布置,在球门上粘贴“熊猫”耳朵,比喻球门为熊猫妈妈的怀抱;在黑白相间的足球上绘画小熊猫样子,比喻足球为熊猫宝宝;给学生分发“摇篮”贴纸贴在鞋面上,比喻学生的脚为摇篮。向学生讲述了小熊猫迷路找不到家,熊猫妈妈急哭了的故事,用故事情节将学生带入特定氛围中,激发学生“帮小熊猫回家”的参与性,将其迁移为对足球射门技术的学习兴趣与训练兴趣,为了顺利帮小熊猫回家,快速绕过小熊猫和熊猫妈妈之间的重重阻碍(教师设置),学生们全神贯注学习脚内侧运球、射门等动作要领,掌握了如何向前跟进以及下脚要狠、起脚要快、看得要准、立得要稳的动作技巧,反复尝试总结经验,训练过程有耐心,有乐趣,有成功,有满足喜悦,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了学生对足球这门运动的积极情感,达到了提高教学趣味性、贯彻落实新课改核心理念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自由开放的氛围,增效与减负并行
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是构建新课改理念下现代化小学课程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足球课程教学趣味性的有效路径。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学生面对知识点繁杂、内容支离破碎、教学活动单一的足球课堂,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这种状态下无法获取更多乐趣,足球学习不仅被动且增效缓慢[2]。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改革优化足球教学策略时,要创设自由开放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学习难度得到降低、训练任务得到因材施教设计的足球课堂,增效与减负并行,有充足时间和空间获取愉悦舒适的快乐体验。
例如,在足球課程的“传接球”这部分知识教学中,由于传接球需要至少二人配合才能够顺利练习,所以本节课具有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与健康竞争意识的优势,在教学中着重突出学生合作学习以及传接球练习的心理感受,采取科学策略,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条件下,更加全身心投入到传接球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中。教师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负担,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创编了简而易懂、朗朗上口的传接球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脚尖注意上翘,大腿需要外翻,踢球得对中部,传时保‘正方向”的口诀,结合对口诀的理解,把握传球、停球的准确性和力度,提升传停球的球感。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创编更多“传接球顺口溜”,让教学氛围更加自由开放,为学生讨论传接球技巧、要点、安全问题等提供合作学习机会,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以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减少,互相取长补短。为了验证本组创编的口诀是否科学可行,小组成员一起在传接球动作训练中示范口诀内容,整个学习过程既减轻了学生独立学习时面对的压力和负担,也通过团结合作与小组之间竞争提高了效率以及学习效果,获取了更多趣味体验。
三、适时引入足球文化,传承弘扬足球精神
新课程改革主张整合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健全教学体系,多方位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研究提高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时,要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通过足球文化的适时引入,借助榜样案例、发展历史、起源故事等足球文化载体,让学生多角度了解足球这门运动,从历史文化视角喜欢上足球,自觉传承弘扬足球精神,这对于构建阳光足球课堂、实施快乐足球教育而言有重要作用[3]。
例如,当小学体育教师发现学生们单纯将足球视为一门锻炼身体的运动时,可以向学生渗透足球文化,告诉学生中国“古代足球”的起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古代蹴鞠的图片和相关美术作品。蹴鞠运动最早出现在我国汉代时期,最初目的是对士卒加强训练,增强士卒整体身体素质,彼时的人们就为了蹴鞠训练和比赛设置了专门球场(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蹴鞠活动在我国汉代兴起和初步流行后,随后在唐宋时期得到快速发展达到高潮。史料记载我国唐代蹴鞠方式已有多种,包括“白打”(中间挂网与网式足球类似)、“打鞠”(比赛颠球次数)、“比赛”(设立两队球门)、“跃鞠”(多人参与拼抢)等,然而经历了发展到高潮的蹴鞠运动在我国清代时期却开始逐渐衰落。人类之前发明足球运动是因为战争,而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则让世界各国因此欢聚,一起共享欢乐和平时光。简单介绍我国足球发展历史后,教师表示我们身上留着民族先人的足球基因和智慧力量,希望同学们通过足球学习再创中国足球辉煌!学生在教师激情昂扬的情绪感染下,将足球学习与民族兴旺、祖国繁荣昌盛联系到一起,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民族自信精神,也具备作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觉意识,面对足球课程教学,带着家国情怀积极学习,挖掘足球运动的魅力,领悟足球文化精神,从中积累更多足球方面的趣味性。
四、引导学生自评反思,扩展趣味教学渠道
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自我评价的过程,也不愿意自我反思,单纯将其视为“挑毛病”的行为。实际上,理性客观的自我评价、相互点评及有效反思具有不可代替的另类“趣味性”,只要将这种趣味性挖掘出来,传授给学生,就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在学习与生活中评价反思,从中不断解决发现的问题,感受成长、进步带来的乐趣[4]。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足球课堂中将“评价”与“反思”作为扩展趣味教学的新渠道,一方面改革传统的足球教学考评体系,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学生足球学习全过程的趣味性,避免学生忽视足球学习与技能训练后的评价反思环节,体现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积极影响。
例如,在足球课程“颠球”这节课结束之前,教师以身作则先评价了本节课的自我表现,从教学方法、活动时长、语言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真诚邀请学生提意见,帮助自己成长起来,在下節课规避这些问题,成为更好的老师。学生听着教师推心置腹的话,对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少了很多抵触情绪,能够从促进自己成长角度,勇敢地自我点评,说出自己的缺点。有学生说自己在颠球热身活动时,蹲起、腹背运动、体转运动、扩胸运动的动作不规范,偷懒耍滑了,向教师还有其他同学保证,今后的热身活动一定规范自己的动作,重视热身的必要性,邀请老师和同学监督自己的热身情况;有学生说自己在老师示范颠球动作要领时分心了,没有认真观察颠球技术动作,所以难以把握发力方法和脚正确触球位置,表示自己以后会细致观看教师示范,将其作为领会足球动作要领的主要途径。学生们不仅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想办法防范与解决问题,体会到了评价和反思带来的快乐成长、健康发展的作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采取科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与足球精神,让学生更全面了解足球文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令学生的足球学习更加轻松、自主、高效。
【参考文献】
[1]梁安庆.基于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足球教学新思路[J].青少年体育,2020,9(07):56-57.
[2]秦立征.浅析校园足球教学中小学生足球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33(78):137-138.
[3]张春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足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51(10):65-66.
[4]陈沃南.推广校园足球促进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思考[J].读与写,2020,17(25):236.